膀胱容量测定在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功能锻炼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7-11-16武爱松
武爱松
摘要:目的 分析膀胱容量测定在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功能锻炼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癌病患中随机选取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45例。常规组开展定时闭尿管放尿;实验组开展膀胱容量测定个体化放尿法。比较两组第一次拔管排尿、余下尿量及尿潴留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余下尿量(58.67±42.36)ml,常规组(103.45±60.34)ml,P<0.05;实验组患者(100.00%)第一次顺利排尿高于常规组(73.30%),P<0.05;两组患者尿潴留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开展宫颈癌根治术后开展膀胱功能锻炼,有助于患者顺利排尿,有效降低宫颈癌根治术尿潴留发生率。
关键词:膀胱容量测定;宫颈癌根治术;膀胱功能锻炼;价值
中图分类号:R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17)21-0186-02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肿瘤,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病患的阴道流血,阴道排液呈现白色或者是血性,到病情晚期則会出现尿频尿急以及下肢肿痛等现象。其中尿潴留症状就是该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目前,主要通过夹闭尿管、定时放尿来锻炼患者的膀胱功能,防止发生尿潴留。现为进一步分析膀胱容量测定在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功能锻炼中的应用价值,特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90例宫颈癌病患作为研究对象,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癌病患中随机选取9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45例。常规组患者年龄31~68岁,平均年龄(49.5±3.2)岁。实验组患者年龄30~67岁,平均年龄(48.5±3.1)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手术方式等资料无太大的差别(P>0.05)岁,因此两组之间的数据可做比较。
1.2方法
两组患者胶囊开展留置尿管,给予常规组患者开展常规定时闭尿管放尿,对术后患者进行护理[2]。术后,尿管留置开放7 d后保持定时开放状态,将尿管闭合,2~3 h打开一次,夜间处于处于开放状态,在训练2~3 d后膀胱排洪后即可拔管。移出尿管以后的4~7 h,护士初次测定滞留尿液量,并指导、协助患者自解小便。术后的10~15 d内,护士测定滞留尿液量的最终值[3]。
而实验组则是开放留置导管7 d以后,改成定期的开放,使用个体化的放尿方式,也就是在患者尿意比较明显时放尿,在放尿时医务人员要嘱咐患者做好排尿的动作,自主加大腹压,将膀胱彻底排空,同时对膀胱容量进行测量。把初测膀胱的容量当做参考,同时告知患者合理控制饮水速度与水量,保证膀胱膨胀均匀,然后逐步将放尿时间的间隔延长,加大每一次的房尿量,时间控制在4 h内,尿量约为2500 ml/d。医务人员还要对患者24 h单次放尿的最大值、最小值与放尿时间如实记录,如果单次放尿的最小值超过150 ml,最大值在250~500 ml,可以拔管。一般拔管的时间在患者尿意比较明显时,拔管后,医务人员还要协助患者排尿,同时对患者排尿的情况进行观察。患者在拔管后6~8 h内排尿3次后开展B超对残余尿进行测量[4]。
1.3观察项目
观察两组患者残余尿量、尿潴留发生情况以及首次拔管排尿情况三方面。①对比分析患者残余的尿量,把正常人的尿潴留的定义与排尿量当做对比标准,在拔除尿管的6~8 h,患者自主排尿超过三次,需要通过B超对残余尿量进行检测,若参与尿量<100 ml,代表膀胱功能的恢复良好,反之较差。②移出尿导管后,患者可自主解尿2~3次[5]。护士测定其滞留尿液的实际量,滞留量<100 ml,表示膀胱机能较好,没有出现尿潴留;若多于100 ml,表示膀胱机能较好,出现尿潴留。③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首次排尿的情况,首次排尿时,如果患者有尿意可以自行排尿,无需诱导的方法,并且排尿量超过200 ml代表排尿比较顺利,则反之。
1.4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20.0版统计软件予以处理,采用?字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量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P<0.05表明对比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残余尿量情况分析
实验组残余尿量(58.67±42.36)ml,常规组为(103.45±60.34)ml,P<0.05。
2.2两组患者的尿潴留发生情况
拔管后,实验组患者出现尿潴留患者有3例(6.70%),常规发生尿潴留9例(20.00%)患者,(P<0.05),见表1。
2.3两组患者首次拔管怕排尿情况分析
对比两组患者首次拔管排尿情况,明显实验组患者首次排尿情况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3讨论
临床研究发现,导致宫颈癌病患在手术之后发生尿潴留的主要原因是神经源性的膀胱功能发生了障碍。在对宫颈癌病患进行手术时,会对位于病患膀胱侧窝的副交感神经的纤维、主韧带、盆丛神经以及输尿管的外神经纤维等造成大面积的损伤,从而导致病患术后出现尿潴留的症状。由于手术对病患的膀胱功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术后的护理中,可以让病患进行适当的有关膀胱功能的锻炼,以恢复其膀胱功能。
在患者尿管夹放的期间,需要在患者尿意比较明显时,将尿管开放,嘱咐患者做好排尿的动作,排空膀胱,然后对膀胱容量进行测定,以便按照患者膀胱容量锻炼膀胱的功能。本次研究显示,两组患者在拔管以后第一次排尿的情况对比有着显著的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残余尿量对比有着显著的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6.70%)尿潴留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20.00%)的尿潴留的发生率,P<0.05。
综上所述,积极的为宫颈癌患者进行诊断,尽早的接受手术治疗,并对术后并发症进行控制,可减少术后患者尿潴留问题的出现几率,促进其尽快恢复自主解尿能力,值得推广及运用。
参考文献:
[1]王阳阳,宋素婷,刘安.综合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22):45-46,51.
[2]陈青青,张颐,孟祥凯,等.减少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发生方法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5,31(2):156-159.
[3]张侠,魏万宏.盆底肌功能锻炼对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膀胱麻痹的疗效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5,21(2):150-151.
[4]林梅,夏百荣,娄阁.甲钴胺治疗宫颈癌术后膀胱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J].现代肿瘤医学,2015,23(19):2838-2841.
[5]李莉,琪美格,付虹霞.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67例的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13,14(1):75-76.
编辑/李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