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着力增强人才自主创新能力的实施路径

2017-11-16叶忠海

人事天地 2017年11期
关键词:创造性创新能力人才

创新驱动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国家基本战略。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6月9日在两院院士大会上讲话时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从现在到二○二○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也要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七个坚定实施战略之一。本文在此就增强人才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意义、理念和思路等基本问题进行论述。

一、增强人才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意义

自主创新能力,是指人才通过自主创造实践,产生人类前所未有的新颖产品的能力。这种新颖产品,具有开创或开拓的价值,对社会或社会某领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从国家层面而言,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自主创新能力是第一竞争力。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是自主創新能力的竞争。有了自主创新能力,国家命运才能掌握在自己手里。它是国家独立的基础,又事关国家的国际地位。有了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制高点、有发言权,才有标准和规则制定权,才能在国际社会及其事务中具有影响力。

第二,从企业层面而言,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在国内外竞争中取胜, 最基本的、最可靠的保障,就是要有自己的品牌。企业品牌的造就,必须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又是主要依赖于人才自主创新能力的,在知识技术密集型企业(行业)体现得尤为明显。例如汽车行业,当前产品形态和生产方式等正处于深刻变革时代,汽车产品正在向新能源、轻量化、智能和网联的方向发展。在这场汽车革命的大潮中,汽车企业要想保持不落伍的地位,还想在变革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最为关键的是企业人才自主创新能力。人才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变革的关键性支撑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力。企业人才自主创新能力的开发链,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

第三,从人才个体层面而言,人才自主创新能力是人才发展的本质属性体现。创造性是人才的本质属性,人才发展本质上说是人才创造性发展。作为构成创造性的要素——自主创新能力,则是人才发展本质属性的体现。着力增强人才自主创新能力,是人才资源开发的关键点和最终价值取向。

二、增强人才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发挥人才自主性

首先,增强人才自主创新能力,关键在于人才必须自主。这是由自主创新能力的载体和机理所决定的。从载体来说,自主创新能力的载体是人才,国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均是由每个人才自主创新能力汇合而成的。从机理来说,自主创新能力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实践能力的总和。研究表明,创造性思维的本质是选择、突破、重构的统一。所谓选择,即是对创造主题加以遴选确定,这是创造活动得以展开的第一要素。所谓突破,就是对现存秩序的否定,包括对思维常规定势的突破,对陈旧观念和理论局限性的突破等。突破的核心即求新。所谓重构,就是重新建构,有效地抓住突破后的新的质,重新构筑新事物的框架结构,完成事物发展的质的飞跃。上述三者构成了创造性思维键。这就是创造创新的内在机理和实质所在。可见,创造性思维链,是人才主体大脑的复杂的高级的思维过程,是任何外力所不能代替的。据此,要增强人才自主创新能力,归根结底取决于人才自主性和主体作用。自主性,是人才主体本质力量的表现和主体地位的确认,是人才主体发挥能动性、创造性的前提。

那么,如何在创造实践中发挥人才自主性和主体作用呢?一是强化人才自主创新能力开发的主体意识,引导人才认识和掌握自主创新能力的内在机理,并在积极参与创造实践中磨炼和造就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探索跨领域的融合创新。二是将人才自主性和主体作用渗透于创造实践全过程诸环节,包括选题、实施、评估、结题等。三是特别要注重充分发挥领军人才的引领作用,由领军人才引领创新团队自主选题、自主策划、自主组团、自主实施、自主调控等。

三、增强人才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建立和完善有效的保障制度体系

第一,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人才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创造实践制度。人才学研究表明,创造实践在人才成长和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人才自主创新能力只有在创造实践中造就,对于高技能人才来说更是如此。没有创造实践,就没有人才自主创新能力。因此,要营造人才创造实践的优化制度环境,比如,赋予人才创造实践的发展空间、攻关项目、自主控制权、必要支撑条件,以及营造宽容失败、表彰成功的创造创新文化等。

第二,建立和健全适合人才特点的智能更新制度。笔者对上海市287名学术技术带头人开展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科技领军人才为了应对世界科技迅猛发展的挑战,为了完成科技项目攻关,他们迫切渴望“充电”。他们“充电”的内容和方式,与一般人才有共同之点,即带着解决问题的任务来“充电”,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特点;但又有其明显的差异性——高层次性、研发性、自主性。一般情况下,科技领军人才最需“充电”的内容有本专业领域的前沿理论和知识、刚刚露头的新技术和工程实践、与本专业相关领域的理论和知识。他们最希望获得智能更新的形式是与国外专家开展合作研究、同行研讨、自学与专题讲座等。

第三,建立和完善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导向的人才考评制度。人才考核评价是指挥棒,直接引导人才的努力方向。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人才学界从人才哲学高度提出了人才考评“三态说”,即:人才持有态——人才持有素质的状态、人才发挥态——人才持有素质发挥的状态、人才转化态——人才持有素质发挥后转化为绩效的状态。据此,笔者曾于1998年在上海市专业技术人员工作会议上提出,以人才考评“三态说”为依据,建立“创新素质—创造实践—创造成果”为主线的人才考评体系,将品德、能力、业绩的评价渗透其中。至今笔者仍认为,上述人才考评体系的改革和创新,是增强人才自主创新能力的核心环节。

第四,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激发人才自主创新活力的激励保障制度。当前要着力完善创新成果保护及其相应的分配制度。具体来说,一是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中共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快出台职务发明条例”“建立创新人才维权援助机制”等。二是建立和完善与自主创新成果价值相对称的分配制度。中央出台了《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激励制度》,其中专门提出“完善市场评价要素贡献并按贡献分配的机制。”人才不仅应得到必要的劳动价值,补偿人才劳动的消耗部分,而且应分享人才所创造的新增价值部分,应体现在收入分配之中。三是建立和完善人才资本及科研成果有偿转移制度。当前要进一步解决人才资本隐性部分的量化问题,如:社会声誉、职业声誉、社会资本等。四是进一步完善多种心理激励手段的综合运用和有效结合,包括目标激励、参与激励、信任激励、关怀激励、奖惩激励等。

笔者坚信,全党和全国人民在党的十九大精神鼓舞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自主创新意识将会进一步激发,自主创新能力将会大幅度增强,两个“一百年”目标一定能胜利实现。

参考文献:

1.叶忠海等.人才学概论[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

2.叶忠海. 大学后继续教育论[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7

3.叶忠海.人才学和人才资源开发研究[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

4.叶忠海,郑其绪总主编.新编人才学大辞典[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人才发展研究中心名誉主任,中国人才研究会顾问,广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客座研究员)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造性创新能力人才
人才云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