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北京踏上新征程

2017-11-16何佳艳

投资北京 2017年11期
关键词:京津冀北京经济

何佳艳

10月24日,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这次历史性会议描画了未来一个时期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蓝图,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纵览十九大报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描述都是新时代北京城市转型发展的注脚。尤为重要的是,报告提出“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为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京津冀协同发展牵住

“牛鼻子”

刚刚过去的5年,是北京历史上非常重要的5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在北京考察调研,进一步坚定了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提出大力实施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重点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几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在有力、有序、有效的实施。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何立峰在十九大期间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目前进展和成果超出了我们原来的预期。特别是在交通、产业升级转移、生态保护三大重点领域率先突破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何立峰介绍,交通方面,打通了一批“断头路”,一批“瓶颈路”,加起来超过800公里。产业升级和转移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北京转移了一批不适合北京发展,属于非首都功能但是还比较优质的企业项目,转移到天津和河北,实现了协调性更好的发展。生态环保方面,环北京周围绿化大大加强,以处置燃烧散煤为主要内容的污染治理等均取得了很大的实际成效。同时在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京津冀协同发展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推进。

数据的变化更为直观:北京累计调整疏解“动批”、大红门、天意等批发市场和物流中心300多家,清理淘汰一般性制造企业1300多家;北京城市学院、建筑大学等累计向五环外新校区疏解学生1.6万人。截至2016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为2172.9万人,增量同比减少16.5万人,城六区常住人口实现由升转降,比2015年下降3%。从严调控的制造业、农林牧漁业、批发和零售业新设市场主体数显著下降,未列入禁限的金融业、文化体育娱乐业、科技服务业同比明显增长;中关村高技术企业实现总收入4.6万亿元,较5年前翻番;“三城一区”(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将成为北京经济发展的新高地。

十九大报告将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到了新的历史坐标上。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在十九大召开期间北京团讨论时指出:“报告中直接涉及到北京的有两件大事,都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决策推动的,我们要进一步全力以赴抓好。一个是推进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这是重大国家战略。我们要坚持不懈抓好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目的是优化提升首都功能。要牢固确立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把‘四个中心功能建设紧紧抓在手上,不断提高‘四个服务水平,这是首都发展的全部要义。同时,发挥好‘一核作用,全力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建设,高水平建设城市副中心,更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另一个是筹办好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这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北京将和河北省一起,认真贯彻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理念,确保办成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盛会。”

作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项目,2022年北京冬奥会场馆和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全面开工。中共十九大代表、北京市副市长、北京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张建东10月19日在十九大北京代表团分组讨论时表示,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在北京市、延庆区和河北省张家口设立三个赛区。北京赛区将新建场馆国家速滑馆,目前已开工建设;延庆赛区和张家口赛区总体规划已经确定,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越野滑雪中心等雪上场地也已开工;京张高铁、延崇高速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进顺利。张建东介绍,新建场馆项目均将于2019年底完工,为2020年的测试赛做好准备。

张建东强调,京津冀将依托冬奥项目,推进交通设施互联互通,北京、延庆、张家口三地将形成“一条高铁,三条高速”的交通网络;依托冬奥场馆和基础设施,依靠京冀的人文历史、生态资源优势,推动冰雪运动、山地体育、特色休闲等产业发展,打造京张地区体育文化旅游带;同时,三地还将加强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整体改善京张地区生态环境。

推动经济转型提升

十九大释放出很多亮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是其中之一。按照十九大报告的描述,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现代化经济体系如何构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研究员许召元认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有4点:一是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在高技术产业上占领技术制高点、培育全球主导权;二是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不断提高,真正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三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企业能够根据社会需求升级情况,及时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不断增加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服务业的供给;四是转向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让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成为产业发展的根本途径。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张杰认为,从十九大报告来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建主要有三个突破点:一是围绕“建设制造强国”谋篇布局,既要通过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也要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积极培育新增长点,形成和壮大新动能;二是围绕“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攻关克难,既通过重塑和发展具有国际标准和国际竞争力的传统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也依靠培育若干世界级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来实现;三是围绕“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来激励创新创业,关键就在于全面培育具有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新型工人阶层。endprint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描述和解读让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愈发清晰,也让处在功能疏解、城市重构、经济转型关键期的北京对新征程更为自信。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紧紧把握城市新定位,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如何建设首都”这一时代命题,调整发展思路,经济和城市发展的转型之路走得异常坚决。

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8%,经济连续9个季度运行在6.7%至6.9%的区间。北京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GDP增长6.8%的背后,北京消费主导型经济特征更加明显,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70%,服务性消费增长11.9%、占总消费比重52.3%,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新引擎。投资对房地产的依赖在下降,在房地产投资下降的同时,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6.9%、連续21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投资补短板、增后劲功能进一步提升。

同时,新产业保持较快增长。1-3季度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增长16.7%和14.4%,远高于工业增速平均水平。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动能不断壮大,互联网教育、互联网视听等文化科技融合加速形成,中关村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增长15%。全市规模以上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收入增长11.8%、高于服务业0.7个百分点,首都经济的“白菜帮”正加速舍弃,“白菜心”正加速发展。

十九大提出营造更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支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增强文化软实力。北京作为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城市和底蕴深厚的科技创新中心、文化中心,未来将获得更多改革和发展机遇。

城市治理让生活更美好

经济和城市转型发展的要义,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当前北京的城市GDP已经和新加坡、以色列等一些国家的规模相当,北京人均GDP在去年达到1.7万美元,已经达到了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准。同时北京也面临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在人口、环境、生态、社会治理等方面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已经影响到首都功能的发挥和服务保障功能的提升,也影响到人民的幸福感。北京已经到了一个需要重新反思和定位自己“坐标”的新时代,探索构建超大城市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北京提出的要求。

北京“大城市病”的根源在于非首都功能过度聚集。近年来,北京着力疏解非首都功能存量,并采取超常规措施“铁腕治污”、“铁腕治霾”,全市燃煤总量从2012年的2300万吨压减到今年的700万吨以内。连续实施两个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目标是消除黑臭水体。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从2011年的1.69万吨增加到2016年的2.43万吨,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84%。分年度制定实施缓解交通拥堵行动计划,轨道交通运营里程今年将超600公里,中心城区绿色出行率升至72%。在城市精细化管理方面,在全国率先推出区、街道、社区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并实现全覆盖。开展核心区背街小巷整治提升专项行动,创新建立街巷长制,目前核心区所有街道都有了街巷长。

今年年初,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在新形势新时期的战略定位,北京市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导向,以城市环境和秩序整治为重点,启动了“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疏解整治推到哪里,服务业提升跟到哪里。经过雷厉风行的疏解整治,一些过去杂乱无序的占道市场变身停车场、私搭乱建的违建拆除后改造为公园绿地、“开墙打洞”的小商铺封堵后建起了便民菜站。结合功能疏解,整治提升,见缝插绿,今年以来北京核心区新建了40多处公园绿地,新增城市绿地57万平方米。

在日前部署北京市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会议上,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强调,要把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进一步细化、具体化,落实到首都工作的方方面面,……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构建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并强调要深刻领会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大部署。必须切实提高民生保障和改善水平,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全力维护首都安全稳定,努力使首都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北京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陈吉宁也在此次会议上表示,要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围绕“四个中心”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大格局、大视角来深化认识首都的定位、使命和责任,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战略来统筹和推动首都各项工作,深刻把握超大城市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律,以奋发有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作风,全面提升首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努力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北京市新修订的北京城市总规划明确提出“减量发展”的新理念,强调发展的质量和群众的获得感。根据新总规,未来北京市在改善空气质量、治理交通拥堵、增加园林绿化方面都将有更多举措。

“未来之城”的征途已经开启,更美好生活并不遥远。endprint

猜你喜欢

京津冀北京经济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北京,北京
京津冀协同发展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