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高校大学生本地方言使用情况研究※
2017-11-16肖玉琴
郭 翀 肖玉琴
武汉高校大学生本地方言使用情况研究※
郭 翀 肖玉琴
(武汉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6)
有研究显示,外来人口会因无法融入当地文化或难以获得社会认同等受到非制度性约束,影响就业创业。通过调查问卷形式,在武汉市属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展大学生武汉方言使用情况研究,分析在校大学生武汉方言的理解程度、使用态度及现实需求,提出高校大学生习得本地语言文化的策略:建设武汉方言文化类课程体系、依托校园文化普及武汉语言文化、加强有关师资培训。
武汉方言;市属应用型高校;本土文化
一、引言
大学生作为城市未来发展的“资源宝库”,武汉市人民政府于2013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鼓励高校毕业生在汉创新创业的意见》,推出大学生“留汉工程”。最近由上海市人才办发布的《上海市科创中心人才报告》指出:武汉市2013年以来对本地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吸引力明显增强,每年本地高校毕业生就业全国占比递增1个百分点,2015年达到5%,与广州持平,仅次于北京和上海,高于南京、杭州等同类竞争城市。2017年召开的武汉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实施“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计划”,要用5年时间留住100万大学生,努力把武汉打造成大学之城、青年之城、梦想之城、创新之城。
目前国内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研究文献主要围绕政府高校政策(叶映华,2011)[1]、学生择业心理(刘春雷,2011)[2]、教育理念及模式(王占仁,2015)[3]、企业用人需求(肖云等,2007)[4]等方面展开。近几年,方言在就业创业中的重要性开始得到重视,如Chen等(2014)用受访者上海方言听说能力作为对当地方言掌握程度的测度指标,进而评估方言对劳动者收入的影响,结果发现,方言对服务业特别是服务行业收入存在显著影响;魏下海等(2016)[5]利用2013-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考察方言技能对流动人口创业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熟练运用当地方言的流动人口更易于成为创业者,并认为对于拥有大量流动人口的城市,应积极塑造良好的语言文化软环境和更具包容性的移民政策,将语言培训纳入到对流动人口的创业指导中。
方言是语言因地域语言发展不平衡而形成的不同变体,它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是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是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时代传承的传统文化。[6]英国语言学家帕默尔曾说:“语言忠实的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忠实反映渴它的各种游戏和娱乐,各种信仰和偏见。”[7]为让武汉高校大学生能尽快熟悉武汉方言和文化,帮助他们了解武汉、爱上武汉,毕业后更好的适应武汉生活,我们在武汉市属本科高校,通过调查问卷形式,开展了武汉方言使用情况研究,以期了解在校大学生对武汉方言的理解能力、使用态度及现实需求。
二、问卷调查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一)编制问卷阶段:通过翻阅资料、观察询问等方法初步了解市属高校在校大学生语言交际使用现状,并从调查对象对武汉方言的掌握情况、对武汉方言的态度及对武汉方言的需求等方面设计调查问卷。
(二)发放问卷阶段:以两所武汉市属本科高校在校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发放了300份问卷。
(三)问卷分析阶段: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分析和筛选,去除一些随意填涂的问卷,有效问卷共288份。通过采用统计分层法,将调查收集的原始数据,从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对武汉方言掌握情况、对武汉方言的态度及学习需求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大致情况如下:
(一)调查对象个人信息情况
1、性别、年级
2、生源情况
3、专业类别
在调查中,受访者男女生各占一半,其中大二及以上老生占调查的93%;从生源地看,77%的来自湖北省,城市人口占28%;从专业类别看,大部分集中在人文科学类,理工类仅占24%。这反映了武汉市属高校以本省非武汉中心城区且以看重沟通交流技能为主的人文科学类学生为主。
(二)调查对象对武汉方言的掌握情况
1、日常使用语言情况
2、武汉方言使用水平
3、武汉方言理解水平
调查发现武汉市属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日常交流以普通话为主。对于普通话水平,有87%的人认为自己的普通话水平较好或很好,并有50%的学生普通话水平考试结果为二甲及以上。武汉市属高校大部分学生不是本地生源,他们从四面八方来到武汉,都带着独具特色的家乡方言,致使各种方言的互不融合,调查显示占调查一半的人不会说武汉话,但有接近90%的学生能理解武汉话。这表明在校大学生对武汉方言掌握情况不理想,同时市属应用型本科高校目前缺乏方言习得环境。
(三)调查对象对武汉方言的态度
1、对武汉方言的感受
2、市属高校应倡导的交际语言
3、学习武汉话的意愿
4、毕业留汉工作的学生学习武汉话的必要性
语言态度是人们对某种语言价值的评价及其行为的倾向。在回答周围人说武汉话时自身的感受,占调查86%的认为武汉话给人的感受是舒适的;对于市属高校应提倡使用的语言,接近一半的学生认为普通话和本地方言都应倡导,只有20%受访者认为应加强方言学习;在学习武汉话意愿的调查中发现:接近71%的市属高校学生愿意学习本地方言;而当调查学习武汉方言对毕业留汉工作的学生的必要性时,则有接近90%的学生认为不是没有必要的。近年来,武汉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本地高校大学生不少考虑毕业以后留在武汉就业工作。他们也逐步认识到充分了解掌握武汉方言文化,能加快适应地方工作和岗位的需要,能提升在汉工作的归属感。
(四)调查对象对武汉方言文化的学习需求
1、武汉方言发展趋势
2、对高校推广武汉地方言及文化的看法
3、对武汉方言文化的兴趣点
武汉不仅有美丽的生态环境,更有充满自信的人文魅力。作为武汉市属高校大学生,占调查85%的认为在很长一段时间武汉方言和普通话会共存,有15%的认为武汉方言会消失,被普通话取代;大部分学生认可到学习武汉方言文化的必要性,86%的认为学校应该宣传本地方言文化;在被问到对武汉文化感兴趣的内容(多选题)时,学生们给予了热烈的响应,包括武汉历史,武汉小吃,武汉美食,武汉名人,武汉戏曲,武汉山水,武汉影视,武汉习俗,武汉方言词汇等。
三、高校传承本土方言文化的策略
习近平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遗产。”在文化传承中,语言起着非常明显的作用,方言作为最典型、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了丰厚的文化信息。武汉方言是武汉地区居民使用的语言,它承载着武汉地区极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传承武汉方言,更是对武汉精神的发扬,对民俗文化的传播。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以服务地方社会为己任,肩负传承本地文化的责任,武汉市属应用型本科高校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将武汉方言文化融入到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
(一)完善武汉方言文化类课程体系建设
市属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区域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主要职能是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大批能为区域社会所用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一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然而,大多数高校仍将考试分数和证书作为衡量大学生能力的标准,传统语言类通识课程侧重于书面的读写和知识的传授,其教学内容和方式已经很难适应当今社会的实际需求。市属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对课程进行相关的改革,如增设与地方语言文化相关课程。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武汉方言文化课程可借鉴上海、浙江、广东等地成功经验,编写有地方特色的高质量教材,突出表现“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特质,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教学方式上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求职方向积极开辟第二课堂,为学生们提供欣赏方言,了解地方文化的机会。
(二)通过校园活动普及武汉方言文化
调查显示,市属高校大学生在交流中以普通话为主,普通话是我国通用语言,学好普通话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而学习方言与学通用语言并不矛盾,方言与普通话承担不同的社会功能,并不互相冲突,而是互相补充。市属高校把武汉话作为文化的另一种补充形式,让大学生们去了解运用,这样既能为学生毕业后在本地工作生活打好语言文化基础,也能为武汉方言文化的传承做出有益贡献。高校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来宣传武汉方言文化,开展主题宣传活动,用方言讲故事,演讲,朗诵,唱歌,表演等语言活动,吸引学生主动习学武汉方言、使用武汉方言;还可以班级或社团为单位组织在校大学生到武汉特色景点参观,强化在校大学生对武汉的认识,让他们在实践中品味武汉方言文化的内涵;还可以邀请武汉地区各行业名人做客校园讲堂介绍武汉文化,引导身在象牙塔的大学生们在武汉方言文化的海洋中畅游,领略武汉方言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加强相关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成果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高校从事汉语教学的教师应该及时更新教学理念,认识到本土方言与文化的重要意义,在教育学生说好规范准确的普通话同时,也要引导学生重视武汉方言的保护与传承,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对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爱。方言的传承需要专业人员的收集和整理,高校汉语教师具备专业素质能够承担此任务,可以带领学生通过文本资料收集、田野调查走访等方式来研究武汉方言的特点及变化,进行方言语料的收集和整理。此外,地方政府及市属学校应鼓励汉语教师加强国际国内的学术交流研讨,定期参加方言保护相关培训、实践和交流,切实提高教师方言文化教学及传承的水平。
[1]叶映华.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困境及其转型[J].教育发展研究,2011年第1期
[2]王占仁.“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架构与理论价值[J].教育研究,2015年第5期
[3]肖云、杜毅、刘昕.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差异研究[J].高教探索,2007年第6期
[4]刘春雷、于妍.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人口学刊,2011年第6期
[5]魏下海陈思宇黎嘉辉.方言技能与流动人口的创业选择[J].中国人口科学,2016年第6期
[6]黄涛.语言文化遗产的特性、价值与保护策略[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第4期
[7]LR帕默尔.语言学概[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
A Survey of LocalDialect Use among College&University Students in Wuhan
GUO Chong XIAO Yu-qin
(Wuhan Business University,Wuhan,Hubei,430056,China)
It is found that immigrants are often faced with some non-institutional restraints out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or lack ofsocialidentity.The restraints have negative effecton their employmentand entrepreneurship.By questionnaire,a study is done concerning students’use of the local Wuhan dialect in Wuhan municipal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It studies students’understanding,attitudes and demand of the dialect,and then makes some proposals to help students acquire the localculture and dialect:to build a curriculum system of local culture and dialect,to popularize the local culture and dialect based on the campus environment,to enhance the teachertraining.
Wuhan dialect;municipal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localculture.
H17
A
2095-7955(2017)05-0073-04
武武汉市高校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7095);武汉商学院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6Y003)。
2017-08-30
郭 翀(1981—),女,武汉商学院中西方语言文化研究中心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肖玉琴(1996—),女,武汉商学院2015级学生。
责任编校:饶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