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水产品贸易流量及潜力研究

2017-11-16邵桂兰马丽李晨

中国水产 2017年11期
关键词:引力潜力水产品

文/邵桂兰 马丽 李晨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水产品贸易流量及潜力研究

文/邵桂兰 马丽 李晨

一、引言

自“一带一路”提出以来,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发展现状以及格局的研究。二是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该如何展开合作等问题的研究。学者们大都将重点放在了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合作的研究上,而较少关注到水产品贸易这一重要领域。通过计算分析UN Comtrade数据库2001年到2015年中国水产品进出口数据发现: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水产品贸易量从2001年的7.37亿美元到2015年的48.27亿美元,增长了5.55倍,年均增长率为14.37%;自2008年起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逆差逐年缩小,2013年起实现贸易顺差。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水产品双边贸易呈现出巨大的贸易活力与贸易潜力。基于以上考虑,本文借鉴引力模型,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水产品贸易潜力展开研究。考虑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包括了64个国家,且各国的水产品贸易流量差异较大,本文通过统计“一带一路”沿线共

64国2011到2015年的水产品贸易量,发现水产品贸易量总量排前13位的国家的水产品贸易量之和占到了“一带一路”沿线64国水产品贸易总量的93.27%,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因此,本文以排名前13位的国家,即:俄罗斯、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印度、波兰、新加坡、孟加拉国、缅甸、以色列、斯里兰卡,2011-2015年的水产品贸易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水产品双边贸易流量与潜力。

二、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水产品贸易流量引力模型构建

贸易引力模型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至今已有五十多年,国外许多学者在对贸易流量和流向进行实证分析时使用引力模型。本文亦选用贸易引力模型研究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水产品出口贸易情况。

(一)引力模型及其扩展

在近阶段的贸易研究中,通常采取的是估计传统引力方程的扩展形式,本文模型也设定这种形式lnMij=A+α1lnYiYj+α2lnDij+∑αkZk+μij其中,Mij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总额;A是常数项;Yi、Yj是进口国和出口国经济规模;Dij是距离;Zk是除距离之外对贸易有影响的贸易成本;μij是随机误差项。

(二)变量设定

本文从经济规模、人口规模、人均GDP差异、地理距离、中国渔业经济规模、政策5个维度来设定变量。

1.经济规模因素

经济规模是贸易的重要前提。出口国的经济规模越大其供给能力越大,进口国的经济规模越大其潜在需求能力越大,因此贸易双方的经济规模越大,双边的贸易额就会越高。在引力模型中,多采用国内生产总市值作为测量经济规模的重要因素。

2.人口规模因素

人口规模直接影响贸易国的生产和消费规模,进而影响贸易国的贸易量。考虑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历年国内生产总值受到劳动力人口规模的影响,加入人口数目更好地解释购买力对双边贸易流量的影响。

3. 人均GDP差异

对于人均GDP对贸易的影响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认为人均GDP差值越接近,代表消费需求越接近,贸易量越大,即林德的需求偏好原理;另一种解释认为人均GDP差距越大,贸易量越大,则产业间贸易占优势,即认为人均GDP能反映产业内贸易程度。

4.地理距离

地理距离是直接影响贸易成本的主要因素,即地理距离越大运输成本越高。在引力模型文献中多采用贸易国首都之间的垂直距离,即通过经纬度计算出的两国首度之间的距离,作为地理距离,本文亦采用这种测算方法。

5.中国渔业经济规模

中国年渔业总产值反应了中国渔业经济的发展规模,中国渔业经济的发展规模扩大,其出口供给能力也会相应提高,相反,中国渔业经济规模缩小,其出口供给能力降低,但进口规模却可能会相应增大,因此不能确定中国年渔业总产值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水产品双边贸易影响的方向。

6.政策因素

在引力模型中,虚拟变量的选择对回归结果的影响很大。在国际研究中,制度因素、自然变量、社会变量经常作为虚拟变量被考虑。本文将中国贸易国是否属于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与是否与贸易伙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作为制度因素变量,设定为虚拟变量加入模型。因此本文的引力模型扩展如下

(三)数据来源

本文利用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 Comtrade)选取2001-2015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13个主要水产品贸易国的双边水产品贸易数据;人口规模、GDP、人均GDP资料来源于世界银行(world bank development indicator)数据库;贸易国距离数据选取了各国首都之间的直线距离,其数据由indo网站中的Distance Calculator功能模块计算获得;中国渔业总产值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数据库;APEC数据由亚太经合组织官网获得;FTA数据由世贸组织RTA-IS数据库获得。

三、 面板数据实证分析

本文采用Eviews7.2软件对2001-2015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面板数据模型一般分为三类:混合效应模型、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本文基于选取的2001~2015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13个主要贸易伙伴样本数据,对双边水产品贸易流量的引力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模型回归汇总

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贸易伙伴水产品贸易引力模型实证结果(表1)可以看出,第一,混合效应、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的F统计量和Prob值表明三个回归方程显著,R2显示拟合优度也较好。第二,在90%的置信水平下,5个回归方程中的各变量系数都非常显著,水产品进出口贸易额与经济总量成正比、与空间距离成反比,符合模型设定预期,与实际的经济含义完全符合。第三,LR检验结果表明固定效应模型优于混合效应模型;第四,Hausman检验结果表明随机效应模型优于混合效应模型;第五,在保证其他变量的系数符合预期并保证较高的显著性的前提下,虚拟变量FTA和APEC可以加入到随机效应模型,因此得到模型四。但在模型四中FTA系数的符号并不符合预期,因此剔出虚拟变量FTA,得到模型五。可见区域组织APEC很好的促进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水产品贸易。所以选择模型五作为最终模型,得到公式如下:

LOG(Mij)= -31.20057+0.327552*LnYiYj+ 0.484085*Ln(POPiPOPj) + 0.250642*Lndif f + 1.048174*LnFDP+ 1.892758*APEC

由模型五可知,贸易伙伴国与中国的GDP每增长1%,双边的贸易流量将提高0.33个百分点,中国经济总量的增长对双边贸易流量的拉动效果明显较强;中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口每增长1%,可以带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水产品贸易流量增长0.48%,可见人口的增长很大程度上拉动了双边贸易流量的增长;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均GDP差异每扩大1%,可以带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水产品贸易量增加0.25%,可见模型五印证了人均GDP能反映产业内贸易程度的理论,即人均GDP差距越大,贸易量越大,则产业间贸易占优势,即呈正相关;中国的渔业总产值每增加1%,可以带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水产品贸易量增加1.05%,可见扩大中国渔业总产值,大力发展水产品养殖和捕捞业可以有效提高双边贸易流量;APEC等区域合作组织能有效削弱贸易阻力,促进双边贸易流量的增长。

四、基于模型分析的贸易潜力测算

运用引力模型测算贸易潜力并根据刘青峰对贸易潜力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即:实际值与理论值比值超过1.2属于“潜力再造型”;比值在0.8-1.2属于“潜力开拓型”;比值小于0.8属于“潜力巨大型”。运用上文中随机效应模型中的变截距测算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潜力。以2001-2015年为例,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各国水产品贸易历年潜力进行了测算,结果见表2。

表2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各年贸易潜力测度

从总体上看,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水产品的进出口贸易格局并不均衡,按照2001-2015年实际平均贸易流量与模拟平均贸易流量的比值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潜力再造型,其实际流量与模拟流量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2,属于这一类型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印度、缅甸、波兰、俄罗斯和新加坡。潜力再造型反映了中国与这些贸易伙伴的水产品贸易规模扩大潜力已用完,要继续发展水产品贸易伙伴关系,需要在保持现有积极因素的同时,发展培育其他贸易发展促进要素。第二类是潜力开拓型,其实际流量与模拟流量的比值在0.80到1.20之间,属于这一类型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以色列、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越南。潜力开拓型表明中国与缅甸水产品贸易潜力还有上升空间,进一步发展双边贸易需要加深拓展双边现有的积极要素。第三类是潜力巨大型,实际额与模拟额的比值小于或等于0.80,属于这一类型的是斯里兰卡。潜力巨大型表明中国与这两个国家发展水产品贸易的潜力非常巨大,要在消除贸易壁垒的基础上大力促进双边经贸发展。

五、政策建议

本文运用贸易引力模型,考查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水产品贸易潜力的影响因素,从经济规模、人口规模、人均GDP差异、地理距离、中国渔业经济规模、政策层面进行实证分析,测算从市场层面进行分类的伙伴国的贸易潜力,据此我们提出政策建议如下:

1.在寻求水产品贸易合作的伙伴时,选择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有差距的国家是更加合适的。实证研究说明水产品贸易国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对农产品贸易有促进作用,所以,从水产品贸易的角度上看,选择发达国家阵营的合作或贸易伙伴是更为恰当的。

2.推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的共同发展,提高国民生产总值,拉动水产品的贸易发展,实现互利共赢。即深入“一带一路”经济构架的建设,努力实现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的经济目标,大力推动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

3.大力发展中国渔业经济。中国渔业经济的发展作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水产品贸易的重要推动力,对挖掘和深化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水产品双边贸易潜力有显著地正向促进作用。全国各级渔业部门应紧紧围绕现代渔业建设中心任务,加速推进渔业转型升级,保持渔业经济平稳发展。

4.中国应该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实证研究表明:优惠贸易安排对水产品贸易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中国应该在已有的优惠贸易安排的基础上,积极促进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另外,中国近年来积极开展与新西兰、智利等自由贸易区的谈判,无疑都是非常明智的。

猜你喜欢

引力潜力水产品
冰岛2020年水产品捕捞量102.1万吨
多数水产品价格小幅下跌
延安新引力
艺术的纯真潜力
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
PPP模式怎样发挥最大潜力?
感受引力
学习潜力揭秘
12星座
A dew dr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