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精品资源共享课信息化建设思考与实践*
——以《局域网组建与维护》课程为例

2017-11-16周耀鹏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7年21期
关键词:精品课程资源库资源共享

周耀鹏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物联网与软件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214028)

高职精品资源共享课信息化建设思考与实践*
——以《局域网组建与维护》课程为例

周耀鹏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物联网与软件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214028)

建设高职精品资源共享课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课程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改变教学现状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引入国内外课程资源建设现状,分析了国内课程资源的建设现状后展开对高职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思考,接着在透过现状看问题后给出了高职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理念和思路,并详细阐述了以《局域网组建与维护》为例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的信息化建设过程,包括课程资源总体介绍、整体结构、方法手段并举例说明了几种类型的课程资源开发方法,最后介绍了课程资源的反馈更新机制并总结了高职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成效。

精品课程;课程资源;共享;信息化建设

一、国内外课程资源建设现状

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计划用10年的时间在互联网上公开其几乎所有的课程资料,供全球任何地方的任何学习者免费使用。该校的课件开放不仅方便了学习者个人的自学活动,而且可以让全球的高校教师在这些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已有的课程或开发新的课程。目前全球已有200多所大学加入到教育资源共享的行列中来,他们建立起的“开放课程联盟”已经在互联网上免费提供了超过13000门课程资源。

我国教育部自2003年正式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截止到2010年12月,共已评审出高职高专国家级精品课程1043门,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358所高职高专院校。高职高专国家级精品课程带动了2634门高职高专省级精品课程及2160门高职高专校级精品课程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教育特色的国家、省、校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和教育资源共享模式。同时教育部早已启动国家教学资源库项目的建设,集成了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实习实训、职业信息、认证培训、工程项目和技术标准等专业应用且内容丰富的学习型资源库就可以供广大高职的教师和学生使用。然而早期高职课程资源的开发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课程资源开发仅局限于教材和教案,理念落后;

·高职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薄弱;

·课程资源开发局限于课程专家或学科带头人,参与主体单一;

·课程资源开发途径缺乏活力,开发机制不灵活。

这些问题在我们今后各级各类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中应当注意和解决。

二、高职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思考

目前高职精品资源共享课的适应性教学方面做的还不够,大部分课程资源非常重视教学中的“教”,而忽略了课程设计要与学习者的认知规律相符合这一要求。现有的精品课程资源动态交互性不强,多是课程资源的堆砌,学习者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学内容,不能实际地参与到课程中进行发现式、创造式的主动学习,很难达到最佳学习效果。而开发精品课程资源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转变,教师要掌握的不仅是课程资源的逻辑序列和目标的合理安排,更多的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情况和学习过程的规划设计。同时遵照统一的课程资源建设标准规范来建设开发,可以整合多种优秀课程资源,保持资源的连贯性和延续性。

1.高职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理念

我理解的高职精品课程资源的建设应紧密围绕加强立体化教材和数字教学资源建设、提升师生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水平、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三个重要意义,确立了“随时连接”、“开放协同”、“通用易用”的开发理念。

课程资源开发凭借专业特点,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实际使用为主线来开发课程资源库。精选就业岗位具有普适性的项目,分解开发学习型的任务,充实课程教学内容。对提高通信网络与设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与就业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开发过程秉承资源优化配置理念,通过校企合作开发、协同创新更新等方式,采用移动互联技术建设通用型、易用型教学资源库,最大程度发挥教学资源的效用,服务于在校学生的同时亦能服务于社会大众。

2.高职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思路

(1)以能力为本位,以实际网络使用需求为主线,精选就业岗位普适性项目来开发课程资源库。

(2)采用移动互联技术建设通用型、易学型教学资源库,做到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互联网+学堂”。

(3)课程资源的共享性不仅可以提升通信网络与设备及专业群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也可服务社会大众,增强资源库的社会服务能力,为学习者提供专业优质的课程服务。如图1所示。

图1 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共享性

三、《局域网组建与维护》精品资源共享课信息化建设

1.课程概述

这里我以《局域网组建与维护》课程为例。《局域网组建与维护》课程作为通信设备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形成起着主要支撑作用,课程向上与计算机基础等课程衔接,向下为各专业课程提供坚实的基础。在“网络系统集成(建网能力)”、“网络应用(用网能力)”、“网络运维管理(管网能力)”三大职业核心岗位(群)能力培养的模块化中处于关键的基础阶段。

课程立足于实际能力培养,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作了根本性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项目化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

2.课程资源的整体介绍

根据专业与课程特点,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实际使用为主线来开发精品资源共享课。精选就业岗位具有普适性的项目,分解开发学习型的任务,充实课程教学内容。秉承资源优化配置理念,通过校企合作开发、协同创新更新等方式,建设通用型、易用型课程资源,最大程度发挥课程资源的效用。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共享性使得不仅可以提升通信网络与设备及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也可服务于社会大众,增强课程资源的社会服务能力,为想学、好学、会学的人们提供专业化的优质服务。

课程资源以源于家庭、办公等小型局域网组建典型案例为主线,以行业标准为依据,内容融计算机网络基础、TCP/IP协议、计算机服务器操作系统安装与配置等为一体,将理论知识有机融入实践教学,注重提高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课程资源并不局限某种载体,充分利用移动互联技术,实现无障碍连接。同时与企业协同开发维护课程资源库,努力实现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理念:随时连接、开放协同、通用易用。服务于在校学生的同时亦能服务于社会大众。

3.课程资源的整体结构

(1)基本资源列表如表1所示。

(2)拓展资源列表如表2所示。

4.课程资源建设方法与手段

课程资源的建设要符合教学发展需求,构思精巧、层次分明,实现教师通用、学生易用。且资源库兼具社会服务共享,校企协同建设的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互联网+”:教学课程资源不局限于任何载体,且载体间能互相连接,优势互补。使资源库兼容不同的用户平台,并支持系统的扩展,能随着软硬环境的不同、课程的发展,不断及时方便地更新教学资源。学生能将课堂上的学习与课后的自主学习通过O2O式的(线上线下)随时使用课程资源,实现无障碍地衔接及资源利用时间碎片化。

表1 基本资源

表2 拓展资源

立体化:课程资源建设为了满足课程知识点的层次性与学生的多样性的特征,采用多媒介、多形态、多用途、多角度和多种教学服务为内容的立体结构性课程资源。

标准化:在建设课程资源库时,对采集入库资源的处理技术、各类文件存储格式和分类方式要符合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以利于最大范围地实现资源交流和共享。

通用易用化: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目的是为教学服务,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服务。因此课程资源在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师生的需求,无论在课程资源的收集还是在课程资源平台的搭建上都必须遵循理论易懂化、操作通用化原则。

协同化:课程资源的内容更新方式要满足学校、企业、行业共同参与、以协同创新的方式建设符合素质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及新型教学模式的前沿化课程资源。

延续化:课程资源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且复杂的工作。随着新的通信网络技术不断出现,课程资源建设方向应当与时俱进、与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相适应。

5.信息化课程资源开发

课程资源的开发是团队合作的过程,并且是涉及到多方面的繁杂过程,同时课程资源的种类多、数量大,需要团队成员通力合作,协调分工进行开发与建设。下面我简要介绍三种特色资源。

实景出镜:是将老师的板书和授课过程通过多机位摄像机拍摄下来,具体细节可以后期剪辑与局部特写等视频制作方法,使观看的学生记忆更加深刻。比如,IP地址的子网划分等知识点使用实景出镜是除了课堂教学最好的方法。

(1)拍摄准备

·服装要求,老师穿深色服装,尽量避免穿条纹、白色或方格服装。

·语言要求,老师要说普通话,要吐字清楚,言语流畅。

·相关录像设备调试并摆放好。

(2)拍摄要求

·明确拍摄要求,整理好授课老师姓名、课题、学科等信息。

·线路连接正确,排除信号干扰。

·话筒音量清晰,无线话筒电池充电好,对讲系统正常。

·拍摄现场分区,统一拍摄指挥口令。

录屏:是将屏幕所呈现及演示的内容全程录制下来,并配以讲解时的录音,还可辅以画中画,将老师的动作神态展现出来,使学生更易理解所教内容。比如,在服务器的系统设置上,如无线路由器设置等技能点。

录制准备:

·设备要求,路由器已连接电脑;电脑已安装相关录屏软件。

·语言要求,讲解老师要用普通话,言辞流畅。

·可以连接电脑的录音设备。

微课:核心组成内容是知识技能点的通过多种信息化手段如动画、虚拟仿真、实操录像等形式有机结合而成的教学视频内容。相比录屏与实景出镜,微课可将完整的教学以视频片段的形式进行传播,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空进行学习。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如图2所示。

图2 微课视频截图

四、《局域网组建与维护》精品资源共享课信息化建设成效

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教师传授的知识,有了课程资源后可以双向作用于学生,学生不仅能在课堂上听讲,课后也能使用课程资源学习,学生通过学习反馈给教师学习信息,这是一个教学交互的过程。同时,课程资源也可以服务于企业和社会人士,这是他们自学的一个过程,自学过程中产生疑问和对课程资源的建议,可以和教师进行互动。教师根据交流情况整理后对课程资源更新完善,这是一个循环闭合的过程。从而形成一个知识点更多、覆盖面更广、专业性更强的精品资源共享课。如图3所示。

图3 反馈更新机制

通过反馈分析,我们发现高职精品资源共享课信息化建设有如下成效:

·学生利用精品课程资源能明显加强进行自主学习的意识。

·进一步将精品课程资源与常规教学模式的整合,将课程资源应用于课堂,初步探索精品课程资源与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常规教学模式相整合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为接下来的在线开放课程的推行打基础,使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利用网络平台的交互功能进行学术交流。

·同步开展建设课程教学资源平台能在教师理念转变过程中被更加充分的利用。

·通过使用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学生和社会人员均可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选择自己所需要的资源,从而实现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初衷。

[1]曹培培.高职类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思考[J].科教文汇,2015(30):87-88.

[2]吴伶琳.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的实践与思考[J].计算机时代,2012(10):55-56.

[3]邱福明.高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思考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3,34(29):30-32.

[4]程聪.高职院校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思路[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4):58-61.

[5]张捷.浅议高职院校课程资源库的开发与利用[J].无线互联科技,2015(15):92-94.

[6]马海峰.秦桂英.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高职立体化课程资源建设模式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0(10):31.

G436

A

1673-8454(2017)21-0039-04

无锡市精品课程资源《局域网组建与维护》(2015年)。

(编辑:王晓明)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资源库资源共享
幼儿园课程资源库建设之浅见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健身气功开放课程资源库建设研究
福建省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人力资源共享服务模式研究
针对大数据背景下工程造价信息的资源共享
数控加工专业资源库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河南省高校篮球精品课程建设长效运行机制研究①
党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
——以南宁市委党校精品课程建设为例
高校精品课程教学录像制作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