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县滩涂互花米草的为害与防控技术探讨
2017-11-16王兰芳
王兰芳
(福建省霞浦县植保植检站,福建霞浦 355100)
霞浦县滩涂互花米草的为害与防控技术探讨
王兰芳
(福建省霞浦县植保植检站,福建霞浦 355100)
霞浦县是遭受外来物种互花米草侵入较严重的地区之一,文章对2010~2015年外来物种互花米草在霞浦县近海滩涂湿地的侵入为害、近海滩涂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提出适时施用化学药剂除草配合种植红树林的综合治理措施,即施用“滩涂米草除控剂”、甲嘧磺隆与泥下割草能有效防治互花米草,减缓互花米草的扩散蔓延。
外来种 互花米草 入侵为害 防控对策
我国于1979年12月从美国引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随后推广到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和山东等沿海滩涂上种植。虽然互花米草在海岸生态系统中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但是其在潮滩湿地生境中超强的繁殖力,威胁着全球的海滨湿地土著物种,许多国家将其作为入侵植物实施大范围的控制计划,互花米草已在我国东南沿海各省爆发成灾,我国也于2003年将其列入《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1]。霞浦县将其引种保滩护堤,后逐渐在霞浦滩涂湿地扩散繁殖,近年来已严重侵入为害近海滩涂、破坏海洋生态平衡,笔者近几年来对霞浦县互花米草的为害与防控情况进行调查,现就有关情况进行分析,以期为治理闽东沿海互花米草、保护海洋生态系统提供有益的参考。
1 互花米草的引进与扩展
1.1 互花米草的引种
互花米草属禾本科米草属,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它起源于美洲大西洋沿岸和墨西哥湾,适宜生活于潮间带。霞浦海洋资源丰富,海域面积2.89万km2,海岸线长480km,境内10m等深线以内东吾洋面积1.4万hm2,是全国长毛对虾天然产卵场,官井洋面积2.27万hm2,是全国闻名的大黄鱼天然产卵场、人工养殖基地,盐田港面积0.4万hm2,是贝类和藻类养殖基地。据记载,霞浦县作为当时国内重要的渔业基地之一,县科委于1982年从南京引进互花米草在长春镇与洲洋乡的海堤边种植,由于互花米草秸秆密集粗壮、地下根茎发达,能够促进泥沙的快速沉降和淤积,初期生长时对海岸的防浪护堤造地、保护滩涂等方面起到一定作用,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1.2 互花米草的扩散与分布情况
互花米草植株坚韧挺拔,株高1~3m,茎秆粗壮,直径约1cm 以上。茎1节具叶鞘,叶腋有腋芽。叶互生,呈长披针形,叶长可达90cm,宽1.5~2cm,深绿色或淡绿色。在霞浦调查,互花米草于3月下旬萌芽生长,4~6月为生长盛期,7~9月为开花期,两性花,11~12月茎叶干枯,留下10~15cm高的植株及地下根部。其地下部分包括地下茎和须根,据实地观测,地下茎多横向分布,根系发达,密布于30cm 深的土层中,有时可深达50~100cm[2]。霞浦本地互花米草繁殖,早期是经人工种植扩散,随后稀疏草滩以走茎蔓延扩展为主,同时其种子可随潮水四处飘流自然繁殖扩散,茂密连片成草滩则以种子萌发成为互花米草扩展的主要方式[2]。至今全县沙江、溪南、盐田、长春、下浒、北壁、牙城、松港等8个乡镇(街道)近海滩涂已被互花米草侵入,并逐渐随着海潮扩散到东吾洋沿岸、观井洋沿岸、盐田港、牙城港等海域,并于每年15%左右的速度扩展蔓延。据省海洋研究所提供的卫星图片显示,霞浦县近海滩涂湿地被互花米草侵占面积已有约0.33万hm2(据霞浦县海洋与渔业局的数据),目前仍处于扩大蔓延状态。
2 互花米草的危害
2.1 互花米草对本地植物群落的影响
互花米草根系发达不仅严重破坏海洋生物栖息环境,致使大片红树林消失。盐田港滩涂原为花蛤主产区,还盛产章鱼、滩涂鱼、虾姑、螃蟹等,其中鹅湾滩涂原为红树林保护区,因米草侵蚀,红树林遭挤占,面积逐年缩减,滩涂生物品种锐减,生物量下降,赖以“讨小海”为生的渔民谈草色变。牙城港原为侯鸟栖息地,互花米草入侵后,滩涂上生物种类锐减,侯鸟无处可栖,给海洋生态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图1 长春镇近海滩涂大米草入侵为害状
图2 大米草治理与未治理区对比图
2.2 互花米草对本地海洋生物的影响
仅长春镇从洪江村至芦坑村这块连片东吾洋湾内的滩涂近0.2万hm2已成为“草荒”(图1),互花米草的侵入蔓延,使滩涂中的贝类、蟹类、鱼类、藻类大量减少[3],同时还影响海水交换能力,导致水质下降,并诱发赤潮威胁本土海岸生态系统。据调查,东吾洋沿岸滩涂一般常见生物200余种,由于米草入侵后排挤了许多生物生存,目前只有70余种常见生物,滩涂生物多样性严重下降,严重破坏了被侵入海域的生态平衡,经济损失巨大。
2.3 互花米草对本地航道的影响
松港街道后港村地处相对低洼地带,滩涂被互花米草侵占后,不仅造成滩涂荒废,每年枯死互花米草漂浮物堵塞下游河道,逢暴雨和天文大潮,泄洪困难,造成房屋和农地被淹的局面,福宁湾围垦区塔下一带、沙江梅洋及东吾洋沿岸滩涂米草侵蚀情况严重,堵塞航道,影响船只出港,造成沿海渔民出海作业困难,经济损失大。
3 互花米草的防控对策
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农民对互花米草的正确认识,2010年至2015年霞浦县海洋与渔业局与有关单位协开展了互花米草治理工作,筛选出施用化学除草剂结合种植红树林调控为中心的综合防治技术,并分区域进行统防统治,达到成功修复霞浦滩涂湿地生态的目的。
3.1 物理防控
2010年福建省农科院项目组在霞浦盐田港整治区内采用专业割草机泥下割除法割草,除草率为100%,达到一次性根除米草的目的,从而提高了防除效率、降低成本。机械割除法如果进一步降低防除成本,可成为米草安全、高效的防除方法。
3.2 化学防控与种植红树林
霞浦县海洋与渔业局承担省海洋与渔业厅的重点项目“霞浦县2010年整治互花米草与修复湿地生态”项目。于2010年至2011年,防治互花米草67ha,经验收除草效果达97.2%以上,并在高潮区种植红树林1.7ha。县海洋与渔业局与福建省农科院签订合同,农科院为项目实施单位,在盐田港红树林保护区内整治互花米草55ha,施用75%甲嘧磺隆WP13.5kg/ha拌细沙均匀撒施,药后70d调查,经验收除草效果达97.2%以上,互花米草施药防治后一个月,种植红树林1ha。同期与福建省兴华农林高新科技研究所签订合同,以其为项目实施单位在沙江小马村前海域整治13ha,药剂为该研究所自主研发的82.6% “滩涂米草除控剂”按45倍稀释液喷施米草,每667m2施100~150kg药液,药后40d调查,经验收除草效果达98.0%以上,互花米草施药防治一个月以后,在整治海域种植红树林树苗0.7ha。经过近几年管护,两个片区的红树林生长良好,治理区域内未见互花米草再次繁殖生长(图2)。
3.3 化学防控
2014年6 月,县海洋与渔业局与福建省兴华农林高新科技研究所签订合同,以其为项目实施单位在下浒镇附近海域整治13ha,于6月上旬开始施药,并于7月中旬完成施药,82.6% “滩涂米草除控剂”按45倍稀释液,即每667m2施100~150kg药液,在退潮后药液喷施于互花米草茎叶,施药15天后米草黄化,30d后枯萎,除草率达98%以上,少部分施药后还会生长的互花米草,过30d左右再补施药一次。2014年12月项目验收,互花米草已全部枯黄死亡。至今治理区未见互花米草再长。
2015年1 月,县海洋与渔业局与福建省兴华农林高新科技研究所签订合同,以其为项目实施单位在下浒镇滩涂整治15ha,4月初开始施药除草,药剂为82.6% “滩涂米草除控剂”45倍稀释液,每667m2海域喷施100kg药液,在退潮后以药液喷施于互花米草茎叶,30d后互花米草逐渐死亡,除草效果达99%以上。10月下旬项目验收,互花米草已全部枯黄死亡。至今治理区未见互花米草再长。
3.3 化学防控的安全性
甲嘧磺隆与“滩涂米草除控剂”施用于缢蛏苗场后,经过连续15d的观查,对滩涂里的缢蛏无死亡现象,对滩涂动物(滩涂蟹)等无不良影响[4](据县海洋与渔业局的验收资料)。
4 讨论
经几年除草治理试验示范,以化学施药结合种植红树林的综合技术治理互花米草为害效果最好,于每年的4~5月份施药防除互花米草为最适期、效果最好,施药后30d以上种植红树林、其成活率高。互花米草的物理控制方法如泥下割草法的除草效果好,物理控制与化学防治相比,前者可有效控制小面积的草滩,但是对中等面积以上的草滩(超过1ha),目前还是化学除草剂更有效;前者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但控制费用较高,后者会造成湿地中的生物和环境污染,但控制费用较低。在霞浦县互花米草防控措施中,以物理方法、化学施药、红树林种植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措施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除草控制效果,为闽东乃至福建省退草还渔、还林提供样板,可以进一步推广。
[1] 邓自发,安树青,周长芳,等.外来种互花米草入侵模式与爆发机制.生态学报,2006,26(8):2678~2680
[2] 王蔚,张凯,汝少国.米草生物入侵现状及防治技术研究进展.海洋科学,2003,27(7):38~42
[3] 覃盈盈,梁士楚.外来种互花米草在广西海岸的入侵现状及防除对策.湿地科学与管理,2008,4(2):47~50
[4] 吴小梅,张跃平.互花米草防除药物对滩涂底栖生物影响的评价.台湾海峡,2006,25(3):404~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