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脱贫攻坚再发力
—— 关岭自治县打好“紧抓精准扶贫+聚焦长短产业”组合拳

2017-11-16黄发科李婷谌贵璇

当代贵州 2017年45期
关键词:关岭自治县养牛

文_黄发科 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李婷 谌贵璇

脱贫攻坚再发力
—— 关岭自治县打好“紧抓精准扶贫+聚焦长短产业”组合拳

文_黄发科 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李婷 谌贵璇

关岭自治县积极谋划脱贫攻坚工作,打好“紧抓精准扶贫+聚焦长短产业”组合拳,力争全年减少贫困人口1.3万人,17个贫困村出列,实现2个乡镇“减贫摘帽”的目标任务。

金秋时节,关岭自治县在脱贫攻坚关键之年再发力。

为扎实有序抓好2017年脱贫攻坚工作,超前完成脱贫任务,关岭积极谋划,做到早安排、早布置、早落实、早动手,从“五个一批”全面发力,打好“紧抓精准扶贫+聚焦长短产业”组合拳,力争全年减少贫困人口1.3万人,17个贫困村出列,实现2个乡镇“减贫摘帽”的目标任务。

“五户联保”让关岭“牛”起来

沙营镇养牛村大坪地组的村民何正祥,由于家庭贫寒,致富无门,终日借酒消愁。

2017年3月,沙营镇开展了以“关岭牛”三年振兴计划为核心的“五户联保”关岭牛扶贫养殖项目。经村支“两委”宣传后,何正祥主动到村委会询问“五户联保”养殖项目的各个细节,签订了“五户联保”养殖协议。从此,何正祥从“酒鬼”变成“牛痴”。

“不光要脱贫,我还要靠养牛致富!”老何信心满满。

“‘五户联保’养殖模式,主要以村合作社为龙头,贫困户申请5万元特惠贷入股合作社,再以1户或2户非贫困户与4户或3户贫困户自由组合为一个养殖小组,每户可在村集体专业合作社承包5头牛养殖,5头牛中至少要有2头能繁母牛,其它可为育肥牛。农户饲养的牛由合作社销售,卖牛后本金归合作社,增值部分的80%归饲养农户,合作社提成20%用于支付村集体入股分红及其他费用。”沙营镇党委书记杨秀云向记者介绍。

“五户联保”养殖模式自今年4月启动以来,从最初养牛村的10户发展到全镇10个村240户农户参加,其中贫困户148户,养殖“关岭牛”1200头。

截至今年10月,新铺镇藏龙村已经养牛1000余头,其中能繁母牛300余头。仅养牛一项,预计可为全村农户增收230余万元。

预计到年底,沙营镇将增加“关岭牛”2000头以上,实现“关岭牛”产业贫困村贫困人口全覆盖。在7月底前购牛的农户,年底户均将增收10000元以上,明年年底前每户将增收18000元以上,实现了扶贫产业贫困农户受益最大化。

要让“关岭牛”真正“牛”起来,全产业链发展必不可少。

为做到“山山树、坡坡草、户户牛”的脱贫致富目标,普利乡月霞村通过“三权”促“三变”,将全村近14500亩土地进行流转,种植构树10000亩、饲草2000亩、芭蕉芋2500亩,着力解决了养牛料草不足的问题,同时促进山体绿化,实现生态与发展同步。目前,全乡完成草山草坡改良10000亩,退耕还林6500亩。

走进关岭欣园肉牛食品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人正有条不紊地进行“关岭牛”的屠宰加工。这家公司以肉牛屠宰、分割加工、牛肉产品深加工为主,年屠宰量可达20万头。公司坚持以肉牛加工厂为依托,探索“生态农牧业”与“现代加工业”融合新模式,搭建集“种草养牛、屠宰加工、市场运营”为一体的产业链条,打造“关岭牛”品牌,助力关岭牛产业发展。

通过“关岭牛”三年振兴计划的实施,关岭正全力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项目“短平快”群众笑开颜

脱贫致富路既需要有养牛这样的长线产业,也要配套“短平快”的高效项目,以促进农户快速增收,使村集体经济迅速壮大。

关岭探索推行“支部+协会(合作社)+产业基地”的党建新模式,带领农民大力发展新型农业。图为农户采收火龙果。(陈志浩 / 摄)

上关镇党委、政府巧抓当地蜜源丰富,养蜂投资少、见效快、利润高等特点,在2013年确立了“在5时间年内,使全镇蜜蜂数量达到2万箱以上,蜂蜜年产量20万斤以上,通过养蜂产业发展使一批贫困户增收脱贫”的发展目标,力求以“万蜂引力”助推脱贫攻坚大步走。

关岭自治县白刺花养蜂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当地政府扶持的养蜂致富带头合作社之一,通过“先富带后富”,带领更多贫困户发展。

“合作社自2011年成立来共培训了近800人,包括外乡来学养蜂的人。此外,还提供点对点的技术服务,群众养蜂遇到问题可以直接咨询。”白刺花养蜂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销售的公司负责人郑仕荣告诉记者,合作社培训的学员中约有40%是残疾人。

如今,上关镇的“白刺花蜂蜜”品牌形成了以冬足村为核心养殖示范点,辐射红星、福农、场坝、宜所、三合、落哨、乐安7个村的蜜蜂养殖扶贫产业示范基地,带动128户贫困户共同发展,其中52户通过养蜂摆脱了贫困。

与上关镇一样,新铺镇立足“关岭牛”长线产业规划,辅以“猪鸡蜂鹅”“短平快”产业快速增收。

“今年正月起,就向建档立卡户贫困户发放仔猪726头,覆盖农户363户,每户控制在2头,以保证农户有能力养好;发放鸡苗161户16100只,每户100只;发放鹅苗39户1950只。”新铺镇党委书记张向华告诉记者。

党建引领扶贫实现大发展

关岭通过打造党建示范带、示范点,探索推行“支部+协会(合作社)+产业基地”的党建新模式,把党支部建在合作社,建在产业链上,带领农民大力发展新型农业,助推精准扶贫见成效。

“在村党支部领导下,去年我家种植的火龙果卖了4万多元,四月李卖了2万多元,养猪收入1万多元,流转10亩土地有3000多元,加上两个儿子外出务工的收入,一年有10多万元进账。另外,入股关岭自治县哨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7.6亩土地,还拿到了2672元的保底分红,彻底脱贫了。”花江镇莲花村村民周全超告诉记者。

通过积极谋划“支部+能人(合作社)+群众(贫困户)”的农村产业体制,关岭分别从每个乡镇中选择1个贫困村,重点打造集体经济和精准扶贫“样板村”。

目前,全县探索发展集体经济实体的村已达到30%。

此外,关岭还依托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实现基层党组织线上与线下的无缝融合。在断桥镇断桥村,村支部依托电商平台,努力为本地产品找出路、找市场,帮助农户推销断桥柴火糊辣椒等农产品,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靠头羊。”关索街道办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把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作为重要任务来抓,选优配强村支“两委”干部队伍。

为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的村干部集体,关索街道办在选用村干部时,综合考虑其文化水平、年龄结构、经验阅历、党性修养几方面的因素,把致富带富能力强的党员群众吸纳进村支“两委”班子。

去年以来,关岭自治县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与脱贫攻坚工作紧密结合,坚持“学”在先,“做”在先,用心用力,抓细抓实,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切实做到学习教育与脱贫攻坚同抓互促,以科学的工作思路、无私的敬业精神、务实的工作举措,促进全县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双推进”。

(黄发科单位 / 关岭自治县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 / 哈文丽)

猜你喜欢

关岭自治县养牛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自治县:17个鲜食玉米品种同台比拼
两头牛的命运
养牛伯脱贫纪事
跑起来
“关岭牛” 出山
广西民族自治县立法协商历史考察和经验启示
关岭县关工委开展“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新的长征路”宣讲活动
“关岭牛”勇闯小康路
养牛屯里的“牛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