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主人公形象塑造

2017-11-16赵光灿

电影文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史莱克总动员奥斯卡

赵光灿

(石家庄学院美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一、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中主人公形象分类

21世纪以来,动画电影成为电影艺术领域中令人瞩目的“新星”,在高投资、大制作的氛围下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其中动画长片不仅在全球各地获得了高额的票房收入,还获得了许多重量级奖项的认可,其中荣获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的影片就不在少数。本文将聚焦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中的主人公形象,以其形象分类为基础,以《飞屋环游记》《海底总动员》《千与千寻》《怪物史莱克》《快乐的大脚》《机器人总动员》等影片为重点,就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中主人公形象塑造原则、塑造要素和塑造功效进行研究。

总的来说,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中的主人公形象主要可以划分为人物形象、动物形象和异类形象三大类型。以人物为中心铺陈叙事的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有2002年的《千与千寻》、2004年的《超人总动员》、2011年的《飞屋环游记》等。在《千与千寻》中,导演成功地塑造了小千这一勇敢坚定而不乏稚嫩的人物形象,并将镜头置于小千的活动之上,以此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1]在《超人总动员》中,导演塑造了具有超能力的鲍勃先生,健美的身材、英俊的外表、色调明快的着装和富有正义感的内心是这位超能先生的标签;而在《飞屋环游记》中,导演则大胆地将垂垂老矣的卡尔设置为主人公,讲述了一段老人与梦想的动人故事。在这部动画长片中,卡尔着装古朴、形象平平,颇有现实主义的写实之风。在人物形象之外,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中多见的主人公就是动物形象,其代表性影片有2003年的《海底总动员》、2006年的《快乐的大脚》、2007年的《料理鼠王》、2012年的《兰戈》等。在这些影片中,主人公或是生活在海洋之中的小丑鱼,或是擅长烹饪的老鼠,抑或是喜欢歌唱的企鹅。虽然这些影片中的动物形象各异,但其共性则在于动物形象塑造过程中的拟人化倾向,它们无论是生活在动物世界之中,还是与人类共存于世,都具有人类的思维与情感。在人物和动物这两类现实形象之外,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还凭借动画电影在想象力发挥层面的独特优势,塑造了许多非人非物的异类形象,如2001年的《怪物史莱克》、2008年的《机器人总动员》、2010年的《玩具总动员》等。这些异类形象不仅没有引起观众的审美不适,反而成为许多影迷追捧的对象,如《机器人总动员》中的主人公瓦力就凭借棱角分明的可爱长相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粉丝;《怪物史莱克》中的史莱克是一只绿皮肤的怪物,虽然形象丑陋但内心善良,他的妻子菲奥娜公主也并不是传统动画电影中清丽脱俗的公主形象,正是这种颠覆传统的王子与公主形象的主人公造型使这部影片满足了观众日益更新的审美品位,从而大获成功。细观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中的主人公形象,无论是现实存在的人物和动物,还是想想世界中的异类形象,都成功地承载着丰富的人物性格,在推进故事情节发展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主人公形象已经成为动画电影的标签,推动着动画电影的发展。

二、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中主人公形象塑造原则

《千与千寻》《海底总动员》《怪物史莱克》等上述获奖影片无疑获得了广大观众和奥斯卡金像奖的青睐,其中主人公形象的成功塑造功不可没。在这些主人公形象身上,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所遵循的主体塑造原则,即适应题材与适应市场相结合,内涵丰富与创新色彩相结合。就适应题材与适应市场相结合的原则来说,不同题材的动画电影需要不同的主人公形象,也对主人公的形象设置具有不同的要求。新世纪以来的动画长片涉及的题材十分广泛,成长、梦想、亲情、爱情、责任、正义等均成为动画影片中的“座上客”,而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则更加注重题材的选择和内容的丰富。如在《飞屋环游记》中,老人卡尔为了怀念死去的妻子并实现二人多年来的夙愿决定环游世界,在这样一个以爱情和梦想为题材的动画影片中,卡尔的形象设置十分亲民,无论是从着装角度来说,还是从行为习惯上看,卡尔就像是一个普通的美国老人,这样亲民的形象设置更能够缩影式地展现现实生活,从而引起更多的共鸣。又如影片《怪物史莱克》中的异类形象史莱克,他奇特的外表与影片本身魔幻类的题材十分契合,能够更好地将观影者带入影片的情境之中。[2]主人公形象设置在符合题材需要的同时,还要与市场需求相接轨,从近年来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的题材选择上看,当今动画电影的受众早已不局限于儿童,成年人已经成为动画电影尤其是动画长片的主要受众,这就需要动画长片在主人公形象设置的过程中更多地考虑成年人的审美需求,如影片《千与千寻》中的主人公小千的形象设置就十分成功,虽然小千是一个儿童形象,但她在困境之中不变初心的坚持给许多成年人以鼓舞。又如《海底总动员》中的主人公小丑鱼父子的形象设置就很好地展现了两代之间的差异和父爱的伟大,在儿童观众和成人观众的审美需求之间找到了恰当的结合点。

在适应题材与适应市场相结合的原则之外,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还秉持着内涵丰富与创新色彩相结合的原则。这里的内涵主要是指动画电影主人公所承载的精神文化内涵,纵观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的主人公形象,无不包含着深刻的内涵,在其或稚嫩、或滑稽的外表之下均拥有关于情感、关于成长、关于梦想的深刻内涵。这些主人公的生活大多是人类社会的折射,而其形象自然也代表着人类社会中的某类群体或某种个体。在具有现实内涵的同时,透过这些主人公形象,我们还能够看到其背后的民族文化,如在影片《兰戈》中,观众看到的是主人公在墨西哥文化中的成长与生活历程;《千与千寻》《飞屋环游记》也分别通过主人公的形象设置呈现了日本和美国的文化。在将主人公赋予现实内涵和民族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在主人公形象塑造的过程中还十分关注创新色彩的融入,通过创新的形象设置不仅满足了观众的猎奇心理,也使这一人物形象能够承载更多别样的故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获奖影片自然是《怪物史莱克》,正如前文所述,在这样一个王子与公主的故事中,主人公史莱克褪去了王子的光环,成为一个绿皮肤的怪物,这一创新的形象设置不仅吸引了足够多的眼球,而且丑陋的形象与其内心的美好更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反差之中强化了影片所要凸显的主旨内涵。

三、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中主人公形象塑造要素

不同的动画电影具有或相同或不同类型的主人公,在确立了人物、动物、异类等不同的主人公类型和基本形象后,主要动画角色的动作、表情、声音、服饰就成为形象塑造中至关重要的元素。

在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中,无论主人公形象是人物,还是动物、异类,其动作、表情的设计均具有拟人化的特征。在动画影片《料理鼠王》中,主人公为老鼠,它虽然具有老鼠的外貌,但拥有拟人化的动作设置,能够熟练地料理食材;在动画影片《海底总动员》中,主人公尼莫和父亲虽然完全保留了小丑鱼的造型,但它们的“手”却能够抓取物体,“臂膀”也能够如人类一般拥抱;在动画影片《机器人总动员》中,主人公瓦力和伊娃是两个由零件拼接起来的机器人,在对其进行动作设置的过程中很难做到拟人化的处理,但两个机器人的表情设置却十分生动可感。瓦力的眼睛由两块铁板构成,能够实现“眨眼”的功能,眼睛上扬表现出自信、积极等正面情绪;眼睛低垂则代表着悲伤、失望等负面情绪。虽然动作和表情的呈现较为简单,但却能够使影片中的机器人传达人类的情感。与其他类型电影中角色形象设置不同的是动画电影中的角色需要配音,而配音的音色、说话的方式及语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角色的身份和性格。就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中主人公的配音来说,主要体现为两种方式,一是与角色外在形象相契合的配音,一是与角色外在形象相冲突的配音。在动画影片《千与千寻》中,主人公小千的配音十分清脆,与小千这一人物形象纯真、勇敢的性格遥相呼应。而在《怪物史莱克》中,对于主人公史莱克的配音则采取了后一种方式,史莱克是一个长相丑陋的怪物,但他的配音并不粗壮,反而是高低不一、轻重多变的,在这种外形与配音的冲突中一个外表丑陋、内心善良的怪物形象更加鲜活。在动作、表情和配音之外,服装配饰的设置也是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主人公形象塑造的关键要素之一。在以人物为主体的动画长片中,主人公的服饰大都与现实社会中人们的着装风格相似,如《千与千寻》中小千的短裤与木屐、《飞屋环游记》中老卡尔的西服和领结等;在以非人的存在为主体的动画长片中,主人公的服饰设置均具有鲜明的特征,使观众在看到角色服饰的一瞬间便能够辨识出主人公,如《怪物史莱克》中史莱克的短小马甲和脏靴子等。

四、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中主人公形象塑造功效

一部电影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人公形象的塑造。许多影评人都认为,围绕故事主人公的角色塑造是电影艺术之核心,这对于整部电影的故事架构和叙事风格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就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中的主人公形象塑造而言,在艺术价值层面和商业价值层面均具有积极的功效。[3]从动画长片的艺术价值层面考量,主人公形象的塑造主要具有推进故事情节、完善整体风格和深化影片内涵的作用。如《机器人总动员》中的主人公瓦力被塑造成可爱呆萌的形象,借助这一令人备感亲切的形象设置,观众自然而然地被引入了拟人化的机器人生活之中。又如《怪物史莱克》中的主人公史莱克兼具魔性外表和人性内心的形象设置,在很大程度上为影片营造了一个魔幻的叙事背景。在完善整体风格方面,主人公的外形设置在很大程度上主导了整部影片的造型风格。同时为了凸显主人公的独特地位,在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中的主人公形象也会呈现出与其他角色形象略有不同的特征。在深化影片内涵方面,主人公形象的成功塑造能够更好地深化、传递影片的文化内涵,观众能够通过看到主人公这一直观的动画形象感悟其背后的价值观念和隐含意义。纵观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影片均借助主人公形象传递着出品国的主流文化价值观,无论是主人公的外貌、穿着,还是动作、语言以及性格,都体现着动画主人公创制者的喜好,而这种喜好之中自然是以创制者的文化背景为支撑的。从这一角度观之,动画电影中的主人公形象发挥着文化输出的隐性作用。[4]

正如上文所述,一部动画电影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人公形象的塑造,一个能够承载故事内涵并吸引眼球的动画角色塑造不仅能够提升整部动画影片的创制水平,为影片带来更多直接的收益,还能够发挥其影片本身所创造的票房成绩之外的商业价值。近年来,尤其是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中的主人公大都“走出”电影,在主题公园、娱乐活动中频频出镜,同时其衍生品也在全球范围内火爆销售,这些动画角色在市场化经济的运营下为动画片的创制者赢得了超出影片的商业价值。

猜你喜欢

史莱克总动员奥斯卡
夺花总动员
夺花总动员
《少年的你》获得奥斯卡提名
逃走的“史莱克”
海底总动员
“越狱”羊的传说
成龙:奥斯卡来找我,不是我找奥斯卡
怪物史莱克
海底总动员2
动物奥斯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