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荡者文化”的电影属性

2017-11-16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陕西西安710100

电影文学 2017年24期
关键词:柯布瑞恩大都市

高 晖(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0)

美国电影随时代的改变蓬勃发展与创新,在此期间各种各样的文化现象与元素融入其中,成为欧美电影的一部分。研究美国后大都市电影会发现有这样一种形象存在于欧美影像世界里,有一个群体,他们生活在城市的边缘,缺少与生俱来的融入意识,他们有一个专属性身份——“游荡者”。事实上,这是资本主义大都市进程中所结出的果实,笔者通过对这类人群的分析,深入解析“游荡者文化”在电影中的形成和表现。

一、后大都市电影的生活进程

“后大都市”概念是从大都市生活演变而来的。这一概念的领军人物索亚认为,在人类主要经历的四个阶段都市生活进程中,每一个阶段都有独特的特点,进入到21 世纪,发达资本主义体制下的大都市开始显现出新的特质,这些特质中充满了动荡与矛盾,颠覆了历史,颠覆了人原本的生活。有别于以往阶段中所出现的较为稳定的社会关系与经济组织,这样的社会关系与经济组织变得更为动荡与不安,一切知识与专业都充满了不确定性,一切都让人们忍不住去质疑。面对这一复杂阶段,似乎很难用一个精确的术语来进行描述,于是美国当代空间理论学家爱德华·索亚就笼统地将该历史阶段称为“后大都市”,它表征了一个新时期的到来。显然,作为美国电影大熔炉的好莱坞,恰好符合这一词汇特质。因为在其生产的影像文本中,影片中发生的故事背景,大多存在于这种被称为后大都市的景观中。

事实上,我们所讲的“欧美电影”更具广泛意义。以欧美中的“美”来讲,它并非只指“美国”,因为好莱坞自始至终都将自身的发展凌驾于美国本土之上,它更多的含义是全球性影业。而从好莱坞的发展历史来看,它能拥有今天的实力与规模也的确是得益于全球的电影力量。在冠名好莱坞的影片中,其实有许多主创人员是来自于世界各地的精英。例如影片《第九区》,不仅其制片地区包括了美国,还有新西兰、加拿大和南非,主创人员也来自南非。影片《盗梦空间》也如此,它的主创人员同样来自世界各地,但有一点不可否认,好莱坞毕竟是好莱坞,影片的主体基调与主体制作仍旧要依靠它,一部影片的最终评定也同样取决于在美国主流电影行业是否能得到认可。这种认可能够直接反映出美国所要宣扬的精神主旨。这些电影通过美国电影公司的包装,呈现给全世界范围内的观众,因此,影片也会被贴上美国好莱坞的标签。这也是为什么笔者要强调欧美中的“美”并非局限在美国的原因。

二、游荡者文化的延伸

本文中所强调的后大都市,它与其他阶段一样,前后之间并非是干净利落的“一刀切”,而是有更迭与延伸的部分。因此,作为第四阶段的后大都市与其前身,即由第三次都市革命所形成的大城市相比,并非完全性的割裂。后大都市的身上仍旧能够找到第三阶段城市空间的影子,也就是说,第三阶段的都市形态仍旧是这一形态阶段现象的承担者,二者之间会有许多共通点。因此,在对后大都市阶段进行解读时,笔者并未简单地就此将第三次都市革命时期的现象与成果彻底抛弃,而是分析了在后大都市阶段,这些特征不同形式的展现。

在影片《在云端》《第九区》和《盗梦空间》中,影片中的主人公都保有后大都市游荡者形象。就以《盗梦空间》中的男主角柯布为例,作为“盗梦师”,他游走在现实与梦境中。面对这种非现实性职业,该片却给予了非常现实的发生空间。而该片也分别通过四层时空的穿插来展现这一明显带有科幻色彩的故事情节。影片中,四层不同的时空、多层的梦境组合将柯布这一角色完全包裹了起来,而他作为一名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人,却要在非现实的梦境中去寻找那些能够作用于现实的有价值性信息,这本身就是一种荒谬。然而,这一切却在影片中“真实”地发生着,而他所做的这一切也是游走在现实生活中法律和道德的边缘。显然,在该影片中的柯布就是当代后大都市游荡者的角色。

而另一部有着这样“身份特色”的影片是《在云端》,影片通过一位叫瑞恩的男主角,将一个普通人的普通生活很质朴、很简单地表现了出来。作为一位长期陷入工作旋涡的人,他和这个时代的其他人一样,每天在忙碌中度过,无暇去顾及其他人,也没有心思去顾及其他人,他的世界似乎与现实生活中的世界很是格格不入,就如同他的工作状态一样,一直处于一种“旅行的状态”——在云端。这部影片耐人寻味,一个旅行箱,在云中飘荡,独来独往的工作状态,一切的一切正如影片中男主角瑞恩的一句独白:“人际关系对我们都是负担。”就是在这样一个孤独、自我的世界里,男主角终归还是品尝到了属于人间烟火那独有的失落与痛苦,他原本以为他就是他自己,可终未能逃脱浓厚的后大都市游荡者的游离身份的命运。

他的这种工作方式完全映照出了学者索亚都市理论中所提到的“后福特主义”转型。这个转型期特点是富有资本主义“冰冷气质”的,一切都是以满足个性化自我需求为目的,所有的事物现象都如同一个由稠密的交易链网络所形成的结晶体,在这个充满冰冷气息和弹性的城市空间里,人们正如影片中的男主角瑞恩一样,独来独往,习惯性地单枪匹马去面对这个世界,这个生活。就像是行尸走肉般不需要任何的交流与情感,而这正属于典型的后福特主义阶段特点。瑞恩的生活状态很明显地反映出这个阶段的日益普及,当然这其中也有金融危机的影响。影片中的瑞恩是不自觉地陷入到后大都市游荡者行列中的,因为在这个阶段很多人与他是一样的,他本身并非像柯布那样,是带有某种特异性的。而影片的结尾,当瑞恩明白自身需要的是什么时,他做出了离职的决定,这一刻同时也意味着他的新选择——一位更加彻底的后大都市游荡者。

其实柯布和瑞恩是一样的,他们生活在城市里,看似安稳,内心却居无定所。整日穿行游荡于大都市之中,如同不知终点的盲目前行者,因为不知道要去哪儿,所以要不停地走,又像是无足鸟,没有停歇。影片反反复复地在渲染这样一种状态,而这也是后大都市游荡者这个身份所必须要承受的。它也完全符合这个时代的特征。如果说在索亚所总结的都市革命脉络中,第三次都市革命还是将都市游荡者这个身份圈居在几个都市内游荡的话,那么后大都市的游荡者们的足迹则已经几乎踏遍了全球。也就是说,他们的生活空间已经不是仅仅局限于各自的城市空间了,而是完全可以随时随地任意性穿梭,这也是后大都市一个重要的面貌特征—— “全球城市”。可以说,“全球城市”已经将一个个后大都市逐渐在融合,而随着这些城市边界的不断“溢出”,它们之间的交集也在渐渐地增多,与此同时,它们之间的界限也就越来越模糊。在两部影片中,都将这样一种作用关系反复上演,通过影像的方式向人们展示这个属于后大都市独有的生存状态及生活在这种状态中的人们的精神世界。影片中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界限模糊化建构出一种独特的空间感,这种空间感是在不断的淡化中体现的,就如同《盗梦空间》中的柯布,每天他在梦中都穿行在不知位于哪一国度的后大都市街道上,而《在云端》的瑞恩和他一样,日常生活空间同样是处于一种游荡的状态,他们分别代表了这个时代的特征——后大都市。

而另一部影片《第九区》则是将城市空间更加扩大化,甚至涉及了外星。当然,这只不过是影片想要映照出后大都市生活状态的一个引子罢了。影片中的男主人公维库斯,原本生活在现实的世界里,他的工作是管理拥有贫民身份的外星人所居住的区域,很不幸,他意外地感染了外星病毒,于是,为了保护家人和朋友,他开始刻意远离他们,此时的他已经在东躲西藏中不自觉地演变为一个都市游荡者身份。而他也由最初的恐慌与排斥慢慢变为释怀与接纳,当然这一演变的过程是通过他对外星人的态度而演绎出来的。而影片最后他与外星人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并彻底站到了人类都市的对立面,成为反都市的大都市游荡者。

在这群游荡者身上隐含着后大都市人特有的心理机制。正如本雅明所言,人类在都市中生活,恣意横行的同时却也饱受着“惊颤式体验”,这种体验性激化着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它就如同拥簇在街头十字路口的人群,彼此神经紧张,在距离中感受着彼此会直接威胁到彼此的可能性,于是人类在自食大都市所带来的文明成果的同时也开始质疑与反思大都市所带来的惊恐与动荡。正如马克思所言,在这份惊恐与动荡中包含着某种丑恶的违反人性的东西——社会战争,这也是所有人类战争的开端。

显然,这种惊颤式体验在后大都市中得到了强化,它直接作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彰显着某种威胁性,它让这个都市到处充满丑陋的异域。影片《盗梦空间》中,当柯布带着女学徒进入梦境时,他们所面临的似乎永远是走不进的拥挤人群,就在这看似不经意的来去匆匆中,彼此互相漠视的眼神,充满着敌意的姿态,全部情形都在影像中展露无遗。按照影片中的阐释,这些人就是来自做梦者潜意识层面的“防御者”,他们充满着敌意,保护着自我,面对外来的游荡者,无疑,他们随时会准备发起一场街头战争。

惊颤体验表露出都市游荡者们的都市性格,这种性格又体现出游荡者们强势的抗争性,这种抗争性来源于都市生活中紧张的生活节奏和外来的强烈刺激,然而,在这份紧张与强烈刺激的同时还充满了动荡性变化。都市人就在这样的生活中感受着悲伤与痛苦,经受着由大都市所带来的折磨,于是都市人开始厌倦起他们所处的境遇,他们愈发抗击都市所带给他们的无奈与不安,并最终激起了他们强烈的反应,在这份强烈反应的背后影射出全面紊乱的都市景观,而人们也在这份由都市所带来的“精神紊乱”症状中渐渐迷失了自我,从而形成了都市生命体中的一种心理疾病。

影片主人公瑞恩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精神紊乱者,它经常会做一些演讲,唤醒人们对人生的期许与希望,然而可悲的是,他却无法唤醒自己那麻木已久的神经,更不会因为什么而振奋。他的生活像是一个永远走不出去的圈,绕来绕去,却终究逃不脱自己那颗厌世的心,似乎只有通过坐飞机赚取行程数目,换取到客户白金卡才是他唯一的人生追求。尽管最后他勇敢地迈出了这个圈,试图去追求一个新的开始,然而生活最终还是抛弃了他,他的性格与命运还是没能逃脱掉大都市这个时代背景。而另一部影片中的主人公柯布同样是沦陷于都市景观中的悲剧性产物,他常常思念妻子并深陷于强烈的愧疚,同时,他也在这份痛苦中逐渐对抗现实,厌世的情绪就在这赤裸裸的人性碰撞中裸露出来。《第九区》中的主人公维库斯同样游离于都市之外,一切都变得那么无依无靠,无处隐藏。影片中插入了许多对都市居民的伪新闻采访镜头,通过这些陌生人对维库斯表露出来的态度,将可怜的人性的背面放大在屏幕上,这些陌生人的表现无比荒诞,却能让人们充分地体会到作为一个个看客,冷酷的表情和说话的腔调带给一个人的伤害,他们既是可怜的,又是其中的参与者,这也是这部影片吸引人的地方。

三、结 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欧美后大都市电影中呈现出一种游荡者形象,他们处于都市生活中的逃离和缺席的状态,一方面是后大都市中深层矛盾的折射,而另一方面则渗透出欧美国家对生活在都市之中所表现出的惶恐与焦虑,而引发的对当前社会的一种思考。笔者借由对大都市游荡者身份的深刻剖析,对人的生活状态做出理性思考。

猜你喜欢

柯布瑞恩大都市
治愈不开心
Battle for Bohemia
BATTLE FOR BOHEMIA
2020国际大都市数学奥林匹克
《天·水》《时空》
安徽省经济增长要素贡献的研究: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安徽省经济增长要素贡献的研究: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瑞恩·高斯林 他很性感!更有才华!
本期焦点人物:美国国家人文科学院院士 小约翰 •柯布
从自卑到自信 瑞恩·高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