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朱诺》的“朱诺效应”与女权主义
2017-11-16胡琬琰
胡琬琰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外语学院,河南 新郑 451100)
电影《朱诺》是2007年的一部美国独立喜剧电影,描述了个性独立、有主见、自信、直率的女主角朱诺面对意外怀孕的抉择,所遭遇的一切和心路历程。16岁的朱诺在怀孕之后叼着一根烟斗翻了翻眼睛对男孩说:“是你的孩子。”那男孩吓傻了,她拍拍屁股骑车走了。朱诺只是认为“你有权力知道”,并无让他参与和干涉的意思。最初朱诺想偷偷到私家诊所去堕胎,但又退缩了。作为高中生她无法面对生育的后果,于是便和闺密一起通过领养广告给腹中的孩子寻找养父母。联系到候选养父母之后,她硬着头皮向父母坦陈意外怀孕的事实。父母的反应是惊愕的,但还是与她一起讨论解决方案。亲情、友情使得这部作品的主题相当积极。当然,其实朱诺已经想好解决方案。她勇敢地去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虽然电影中朱诺会面对许多艰难的选择,可是她终将找到那片属于自己的净土。影片讲述青少年未婚先孕问题的角度很独特,很尖锐。
电影获得第80届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和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的提名。为福克斯探照灯电影公司带来了2.3亿美元的收入。
电影中,朱诺对马克说:“我爸爸对希腊或罗马神话有种奇怪的痴迷,因此他决定以宙斯的妻子来命名我。”马克说:“宙斯的妻子?”朱诺回答:“是的。我知道,宙斯有无数的情人,但是我相当确定朱诺是他唯一的妻子。当然,她一定是超级漂亮的,就像戴安娜·罗斯。”
罗马神话中的朱诺,希腊神话中的赫拉——女权主义代表人物,主神朱庇特(希腊名宙斯)唯一合法的妻子,天后,奥林匹斯众神中地位及权力为最高的女神,同时也是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掌管婚姻和生育,捍卫家庭。她被视为家庭和睦保护神、合法婚姻保护神、夫妻爱情保护神、妇女保护神,所以她有着傲人的资本,足以抵挡和决定关于自己的一切。作为朱庇特的姐姐和妻子,朱诺十分忠诚于她的爱情和家庭,坚决捍卫一夫一妻制。即使风流成性的朱庇特不断地勾引别的女人或女神,众神之母朱诺也从没有背叛过她的丈夫。在忠于爱情的同时,她是一个嫉妒心极强的女人,她憎恨每一个与她丈夫有亲密关系的人,她利用她的权力和地位惩罚那些女人。朱诺的地位和尊荣起初来源于她的婚姻,虽然是朱庇特的姐姐,但这个身份并不能带给她特别的权力,而当她成为朱庇特的正妻之后,才有了最高权力。朱诺是个有头脑、行动派的女性,为争取合法婚姻,维护妻子的权利做出不懈努力。罗马神话就是朱诺和朱庇特的争斗史。为了掩人耳目,朱庇特在出轨时常施展魔法遮挡自己,但朱诺却总能揭穿魔法,让朱庇特无所遁形。
在拉丁语中,Juno(朱诺)的意思是“年轻的”,与junior(较年幼的、青少年的)同源。
在烂番茄网站,评论家们给了这部电影94%的好评,使其成为2007年此网站最佳喜剧电影。罗杰·艾伯特的《芝加哥太阳时报》给了这部电影四颗星,称之为“今年最好的电影……今年有人比艾伦(艾伦·佩奇,电影中朱诺的扮演者)创造的朱诺更好的表现吗?我不这么想”。这部电影在2008年《帝国》杂志的电影史上最伟大的100个电影角色中排名第54位。
然而,并非所有的评论家都对朱诺持有积极的看法。音乐评论员吉姆·迪洛葛迪斯批评这部电影程式化的对话,声称:“作为一个彻头彻尾的老派女权主义者,一个马上进入青少年时期的女儿的父亲,一个经常和真正的青少年交谈的记者和一个常看电影的人,我讨厌、讨厌、讨厌这部电影。”
美国有50%的青少年在15岁左右的年纪会有性经历。《朱诺》讲述的正是美国社会现实的敏感问题。世界各地都不乏未婚先孕的例子,电影直接接触到了人类社会所共有的问题。
2008年,17个16岁以下的学生在马萨诸塞州的格洛斯特高中怀孕,据悉,这些学生一起签订了一个协议,要一起怀孕,一起抚养孩子。《时代周刊》杂志称之为“朱诺效应”。报道称一些成年人把自己作为局外人,忽略这些数据;而其他人指责电影《朱诺》美化青少年怀孕。明尼苏达大学青少年心理学教授克里斯特·米勒说:“‘朱诺效应’是媒体美化怀孕。”
在美国参议员约翰·麦凯恩任命阿拉斯加州州长莎拉·佩林作为他竞选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搭档时,据透露,2008年9月佩林17岁的女儿布里斯托尔怀上了另一个十几岁男孩的孩子。新闻报道和社论称布里斯托尔·佩林是关于青少年怀孕的辩论的最新一轮,而朱诺也是其中一部分。保守派评论员拿布里斯托尔·佩林的怀孕和这部电影相比较。
《朱诺》中男演员杰森·贝特曼为这部电影辩护。“不幸的是,”他说,“我们确实有些例子,某人杀人是因为他所听到的摇滚歌曲歌词等这样的垃圾。如果你将你的行为归咎于某部电影或歌曲,无论是好是坏,我觉得你让错误的事情去影响了你的生活。我认为人们应该从其他领域获得生活的经验和指导,主要是父母、老师、朋友或其他人。这应该是你多用眼用耳朵用心的地方。”
关于女性面对意外怀孕,《朱诺》被一些评论家解释为反堕胎的主题。美国Slate杂志的安·赫伯特认为,“《朱诺》削弱了反对堕胎,支持选择的纯粹主义”。卫报的哈德利·弗里曼批评《朱诺》“完成了美国喜剧的帽子戏法,向公众展示堕胎是不合理的,甚至不可想象的”。尽管他说:“我不相信这些电影是有意识地设计成反堕胎的宣传。”A·O·斯科特在《纽约时报》上写道,同意《朱诺》“有一个潜在的主题,不是反堕胎,而是支持长大成熟”。
艾米·本福2010年在Salon.com写道,根据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发布的数据,青少年怀孕率在2007到2008年下降了2%,这意味着“青少年怀孕率在2005年和2006年之间轻微增加可能只是一个异常,而不是一些流行文化所带来的令人发指的趋势”,如果把此想象为“朱诺效应”,它会导致怀孕率的下降,而不是上升。她批评此理论的支持者说,他们认为青少年“在某种程度上失去评估朱诺在她的特殊背景情况下所做出的与众不同的行为的能力,而不是某种原始的因果联系”,“通过谈论怀孕的女孩,最重要的是,敢于把其中一些女孩描绘成一般女孩,甚至可爱的女孩,我们将会正确理解青少年怀孕事件”。她认为,“描述青少年父母不是美化他们,而是将他们人性化。你知道,我们会意识到每个人是一个普通人。现在我们可以坚定地相信,现实地描绘生活中小比例的女孩确实怀孕了不一定会污染其他青少年。是时候停止忧虑,不去问我们能做什么来帮助青少年们了”。
笔者认为《朱诺》并不是一部反堕胎的电影,电影中最重要的是选择。我们尊重社会上的一切人和生活方式,但我们选择自己的,这就是女权主义。正如艾玛·沃特森因为《名利场》拍摄性感写真遭到部分网友攻击时所言:“女权主义所代表的是给予女性选择权。女权主义并不是用来教训其他女性的棍棒,它所代表的是自由、解放、平等。”
有人认为这部电影本质上是“女权主义”,因为它关注朱诺作为一个女人的发展,而不是作为一个母亲。朱诺生下孩子后,她没有初为人母的激动之情,仍旧非常乐于去帮助不能生孩子的人而把孩子送给别人。她没有把怀孕浪漫化,而是以她自己的方式在处理怀孕这件事情。没有咨询男朋友和父母,朱诺相信她知道什么最适合自己。电影中朱诺的情感成长聚焦于她对爱情、对自己的理解,而不是在怀孕这件事情上。反对女权主义的菲利斯·诗拉夫来写道,《朱诺》的主题“不是爱情,浪漫,或尊重生命,而是女权主义意识形态的胜利,比如,男人的不相干,尤其是父亲。电影里的男人是可爱的,但被边缘化,超越了他们的精子和他们的工资,他们没有价值值得考虑,可以由独立的妇女和女孩直接扔进大海”。《波士顿环球报》的韦斯利·莫里斯认为“《朱诺》提供给很酷也很聪明的女孩们很少在电影中看到的东西:她们自己”。本电影编剧科迪谈到这部电影时说:“女人是聪明的,女人是有趣的,女人是锋利的,我想展示的是这些女孩是人类,而不是我们经常从媒体上看到的老套的少女……我视创作这个剧本为契机,创建一个标志性的女性。”女主角艾伦·佩吉批评媒体视她的角色为一个“女强人”,她辩解说,如果朱诺是一个男性角色,角色的力量将不再如此引人注目。
影片细致地描绘了朱诺生孩子的过程,但这肯定不是因为女权主义者认为生一个私生子不如在子宫内就杀了他。因为一部关于生孩子的电影会给我们留下可爱的印象,而堕胎的影像是丑陋的、压抑的,是不好的女权主义宣传。
电影对欲收养孩子的那对年轻夫妇刻画真实,在复杂的婚姻生活中凡妮莎也是一个女权主义行动派。她为自己的职业生涯铺平了道路,但最终想成为一个妈妈。所以她即使在失去婚姻时,也没有失去自己和自己的人生目的。她决定继续前行,成为一个妈妈。
所以,女权主义的本质应该是选择的自由。台湾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洪兰教授在TED演讲中说:“性别平等是机会的平等和薪水的平等。每个人应该去做他最擅长的事,不论这件事是什么。”女生感情丰富,男生思维理性。女生往往看到的是细节,男生往往注意的是整体。不论是女权主义还是男权主义都要互相尊重,给自己和对方选择的自由,让对方做自己最擅长的事。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电影《朱诺》并没有什么所谓的“朱诺效应”,青少年未婚先孕一直存在。女权主义在电影中可以存在,只是需要正确地理解它所表达的自由平等选择的权利,而不是滥用为一种鞭挞其他主义的棍棒。《朱诺》与其他关于青少年怀孕的电影之间的区别在于,16岁的朱诺发现自己处于未婚先孕这种困境,拒绝成为此情况的受害者。从确认此消息后,朱诺便认真思考自己的选择,事情一直掌握在她自己的手中。像与她同名的罗马女神,朱诺是一个聪明、自信、敏锐、些许犬儒主义又不失幽默的女孩子。她确信她在决定自己的未来和她孩子的未来时有最后的发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