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变局中广播文艺创作听觉美感的坚守
2017-11-16许宁胡娜
□许宁 胡娜
媒介融合变局中广播文艺创作听觉美感的坚守
□许宁 胡娜
网络文艺的冲击,使得广播文艺创作固有的听觉美感逐渐被人们淡忘。广播文艺创作只有坚持“内容为王”,深度解读引领听众欣赏的指向;“化敌为友”,合理利用网络文化,丰富广播创作空间;“共建集体记忆”,展示文艺作品的社会功能,才能发挥好广播文艺二度创作的“魔方效应”,组合出美的享受。
广播文艺 网络文艺 听觉美感 二度创作
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以互联网为根据地而生长出的网络文艺通过各种接收终端飞入寻常百姓家。在赞叹新生命新鲜、奇妙的同时,网络文艺也一如所有当初新生的传统文艺形式,难掩起步期作品的粗鄙。尤其是近些年,大量商业资金不断涌入网络文艺,传统媒介的文艺生产甚至被其裹挟,使得“意象缺失、拼凑碎片”等网络文艺的症状也为传统媒介文艺生产所沾染。
媒介融合给传统媒体带来的是传播平台和渠道的丰富多元,但是人的感官接收终端(耳与目、视与听)依然没有改变。听觉艺术从来都是联想的艺术,与电视视听结合的通俗相比,广播是雅俗的,收听广播的群体素养相对较高。几十年来,除了“新对手”网络文艺,广播文艺在面对视觉感官(以电影电视为代表)消费偏向的竞争中依然散发出独有的魅力。面对变局,广播文艺创作必须坚守住听觉美感的所在,才能在作品中发挥好广播文艺二度创作的“魔方效应”,组合出美的享受。
路径一:“内容为王”——深度解读引领听众欣赏的指向。在现代人紧张的生活节奏大背景下,好的音乐专题能够抚慰人心,给人以正能量。众声喧哗中,评述得当的观点不仅是创作的需要,也是听众赏析的需要。
2012年是法国作曲家德彪西诞辰150周年,江西音乐广播特别制作了音乐专题《从瞬间到永恒——为德彪西150周年诞辰所作》。节目创意来自于德彪西的音乐特点:不重视旋律,音乐线条让人难以记住——也正因为如此才永远新鲜。而正是这样的音乐,结束了一个旧的时代又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成为了永恒的魅力经典。节目始终贯穿着两条线条,其一是对德彪西各时期代表作品的赏析,其二是对德彪西的再认识。在德彪西的个人经历中听众可以感受到坚持的力量,节目最后又将主题上升到“抓住每一个瞬间,就是抓住永恒”。这些积极正面的导向让这期节目既有欣赏价值又有社会意义,节目播出后听众和专家反响强烈。
在流行音乐创作日益浮夸、音乐消费心理日益浮躁的今天,江西音乐广播的主创团队静下心来,创作出了音乐专题《无伴奏最拉风:聆听阿卡贝拉》。该作品不是简单的从民族音乐、西洋音乐中寻找创作出路,而是从众多的阿卡贝拉作品中精心挑选,前后历时几个月对作品进行打磨。该档节目以新颖独特的视角即陶渊明的“渐近自然”的美学观点为切入点对阿卡贝拉进行重新解读,在阿卡贝拉作品的选择上贯通中西,查找大量的音响与文字资料,从众多的阿卡贝拉作品当中,选取精华和典型代表,其中既有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京剧与阿卡贝拉结合的作品,更有传统民乐和辞藻优美的中国风歌词的阿卡贝拉作品。该作品展示了中国音乐人面对阿卡贝拉这种音乐形式的“西为中用”的思想,即利用西方的、年轻的音乐形式向青年人、外国人展示中国的传统文化。
路径二:“化敌为友”——合理利用网络文化,丰富广播创作空间。在广播电视文艺长期的发展和实践中,综艺专题是最能将各类文艺形式熔于一炉并进而创造出美的意象的节目形态,它的这种整合与吸纳能力能将网络文化碎片创造性的、恰巧的为广播文艺所用。
2015年西汉大墓考古是我省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的大事件,江西音乐广播的主创团队抓住该热点,在墓主人身份还未揭晓的前提下,以“戏说”的文艺手法创作了《给你一个霸道总裁——海昏侯大猜想》,融趣味性和欣赏性于一身,为听众解读这一大事件。这是一档视角独特、创意使用网络符号的广播综艺节目,用2015年的网络流行语“主要看气质”来概括该档专题作品,可谓再合适不过。“青春气质”为灵:以年轻人熟悉的“霸道总裁”为载体,将所有综艺素材一分为三,再合而为一,达到浑然一体的效果,体现了主创团队极具创意的编辑功力。“人文气质”为魂:考古所具有的文化基因要求该档专题必须突出历史、文化等元素,人文精神顺理成章地成为该档节目的基石,节目在活泼的形式中选择综艺素材,将听众迫切想要了解的考古进程和历史文化渊源解读得当。“阳光气质”为形:主持人的播讲阳光、时尚,以具有时代感的语言将冰冷神秘的考古发现讲述得惟妙惟肖,活泼有趣,却又不失端庄和大气。
2015年9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提出大力发展网络文艺。江西音乐广播的主创团队迅速捕捉到这一动向,以传统媒体广播的视角将“互联网+时代”各种音乐的新鲜玩法进行排列组合,力图呈现出网络文艺的新鲜感。作品中的各类音乐素材达到了“听感丰富,层次鲜明”的效果,使作品饱满而具有层次感,让听者在短短10分钟里获得了极大的听觉刺激与满足。值得一提的是主持人播讲语言具有时代感,情绪时尚阳光、动感十足,极具可听性和感染力,展现出了良好的文艺素养。此作品入围中广联合会“十佳DJ”评选,这在江西尚属首例。
路径三:“共建集体记忆”——展示文艺作品的社会功能。集体记忆是塑造社会认同、凝聚社会力量的重要渠道,也是进行代际传承的重要中介。在现代社会,广播电视等主流媒体在集体记忆保存和传递中处于中心地位,尤其是随着历史车轮的不断向前,人们对于过往岁月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都进行了新的判定,这就更需要主流媒体有所作为。
进入21世纪后,在时间上,我们离抗战岁月越来越远,不少抗战老兵相继“凋零”离世,尤其对因历史原因离开大陆前往台湾的抗战老兵的关注成为近年来的热点。在此背景下,江西音乐广播的主创团队从大历史着眼,以小群体聚焦的方式创作出综艺专题《老兵的乡愁》,对媒体的“共建集体记忆”功能进行了探索。该作品听觉元素丰富,可谓是“大文艺、小而精”,集合了电视访谈、电视新闻、诗歌朗诵、电视剧、话剧、歌剧、流行音乐等多种文艺形式元素于一炉,荟萃了经典名篇朗诵(余光中《乡愁》、贺知章《回乡偶书》)、“五个一工程奖”的作品(我省歌剧《回家》、电视剧《原乡》)、《新闻联播》的采访等,皆是在精品中选精。作品的时间跨度从上个世纪40年代到本世纪初,作品聚焦的时间点皆经过精心挑选,恰到好处地展现出时代变迁与老兵们心理变化的历程;以小人物的悲欢离合讲述海峡两岸隔绝岁月的故事,并突出了江西元素,拉近心理距离,隐喻这巨大的家国之痛应该为所有人铭记。
广播文艺探索的脚步过去不曾停止,未来也不会停止。音乐广播的主创团队应该关注网络上公共事件的讨论,展现出强大议程设置能力。历史经验表明,社会现象的讨论从来都是可以跨传播平台、跨媒介形式进行的。
(作者单位:江西广播电视台)
栏目责编:曾 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