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国文学作品中的人文精神与学生人文性的培养

2017-11-15任伊然

速读·下旬 2017年11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培养

任伊然

摘 要: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带动了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外国文学作品已经慢慢流入我国文学市场,其中经典片段成为了高中学生课本上必学的文章。因为外国文学作品大部分是对于世界、生活以及人生等方面的理性思考,其对于学生人文性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有利于教师对于外国文学的教学方式,为其奠定良好的基础[1]。本文主要以《哈姆雷特》和《老人与海》为例,对外国文学作品中的人文精神与学生人文性的培养进行了探讨分析,以期能够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外国文学作品;学生人文性;培养;人文精神

发生14世纪到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作为欧洲思想文化运动的高潮时期,其所宣扬的人文主义精神肯定了人的价值与尊严,将欧洲人民从以神为中心的思想中解救了出来,其认为神学思想是愚昧落后的,人才是生活的主体。与其有所不同的是,现代人文主義精神更多的是加强对国民人文性培养的力度,但依然遵循以人为本的发展核心。而新课标下的高中语言课本所蕴含的理念与其存在共性,但会有所区别,更多的注重对学生人文性的培养。在目前全日制教学下,学生更多的是阅读书籍来树立自己的是非观念等,对此,学校应该加大学生对外国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力度,进而为实现培养学生人文性这一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1欧洲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分析

海明威作为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其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作家莎士比亚的作品受到了当代高中生的追捧,其内容富含了深刻的人文主义精神,这也使其文学选段也开始出现于高中生的课本中。本文主要以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与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为例。

1.1莎士比亚对于人文精神的认知

莎士比亚作为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其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文主义精神显而易见。《哈姆雷特》为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作品,其以深刻的悲剧意义、独特的人物性格以及个人色彩极为强烈的写作手法,屹立于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顶端。其内容主要描述了哈姆雷特的父亲被他想要谋篡皇位的叔叔克劳钬斯危害了,他叔叔获得皇位之后,迎娶了王后乔特鲁德,哈姆雷特王子为了替父亲报仇而展开了一系列的复仇。哈姆雷特在遭遇此等厄运之后,对社会、对人的思考与批判全都建立在其自身生活的转变上,之前对人文的赞美转变为了怀疑,“生存还是毁灭”,直至其妥协,开始接受现实为他的理想所带来的冲击。由此可见,哈姆雷特存在极为先进的人文主义思想,其理想中的人性和美好的社会与恶劣的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为了追寻理想中人性的真善美而死去,这对当时社会的人文精神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1.2海明威对于人文精神的认知

美国的文学作品在人文精神方面的体现有所不同,其宣扬人文精神的同时也兼顾了科学性,侧重于对于实际生活与时间迁移的叙述,海明威作品以科学为出发点,对人文性进行了更为理性的探讨,以其早期作品《老人与海》为例。这部作品中描写的就是老人最终掉到了大鱼,获得了胜利。其与莎士比亚关于人文精神方面的描写本质上是相似的。

《老人与海》讲述的是一个老年古巴渔夫圣地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有钓到一条鱼,他仍旧没有放弃,毫不退缩,圣地亚哥那句“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向当代社会证明了存在真正艺术精神的人,对于追求完美的脚步是永不停歇的。这个“硬汉”精神体现了海明威理想的人文主义精神,即人类永不向命运低头,永不服输精神以及人类自我求证意识。通过这部作品,可激励当代高中生为追求自己理想而不断地奋斗。

2培养高中生真善美以及理性的人文主义精神

新课程改革后,对传统高中语言教材中内容、理念以及文学作品片段分析等进行全面改进,使其能够促进高中生对于人文主义精神的培养,进而更加的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传统的高中语言教材所选取的内容缺乏一定的人文性,学生自身综合素养也无法得到显著提升。对此,新课标下语言教材中所添加的外国作品,可引导学生人文性的延伸与发展,开阔其视野。

2.1树立科学的人文观念

传统语言教学中,教师更多地是文章中语言以及描写手法等方面进行详细地讲解,并将学生思想禁锢在固定的模式中,缺乏创新精神,教师也未对语文教材中所蕴含的人文性进行讲解,学生无法融会贯通。新课标下的语文教材添加了大量的外国优秀文学作品,其中便包括了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与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此外,许多的中国作品也蕴含着人文性,例如,《老子》中“仁者爱仁”是对人所具备的真善美进行了赞扬,但其较多的是礼教文化;而莎士比亚更注重于人类自身素质的人文性,海明威所认为的人文性则更为理性,具备科学性。因比,可借助外国优秀文化作品来树立高中生正确的人文性。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其对外国文学作品不同的理解而进行探讨与交流,可在不断地沟通过程中,提高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人文主义精神。

2.2采用人文情景教学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材中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能够通过人文情景模拟,加深学生以作品中人文性的了解。若想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到《哈姆雷特》中其对于追求理想中人性以及美好社会的渴望,可由学生扮演哈姆雷特,切身体会哈姆雷特在死亡降临的前夕仍旧希望追求人文理想的感受。这种方式可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出作品所带来的人文感情,教师再加以引导,在无形中对学生的人文性进行了培养与提升,增强其艺术底蕴。

3结束语

由此可见,人文精神作为新课标下语文教材中一个重要的改革,可通过将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与我国实际语文教学进行有效地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的人文主义思想,提高其文学素养,进而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浩然.《哈姆雷特》中的人文精神与学生人文性的培养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8(05):106-108.

[2]魏明.外国文学作品中的人文主义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12):144-145.

[3]盛永宏,周爽.外国文学课程教学中人文精神的体现与渗透[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5,36(06):106-109.

[4]沈黎.大学英美文学教育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作用[J].语文建设,2015,(08):16-17.

[5]曹阅.漫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指向[J].考试周刊,2015,(13):44-45.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培养
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实践创新展现新时代人文精神价值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基于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缺失与重建的新思考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