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冈阳戏的初探

2017-11-15胡斐捷

东方教育 2017年18期

胡斐捷

摘要:武冈阳戏是湖南阳戏的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分支,是民间曲艺的一种。吸收武冈、邵阳一带的民歌、小调而成。它具有鲜明的文化个性以及无法克隆的历史内涵。武冈阳戏主要流传于以武冈为中心的邵阳 、隆回 、洞口、城步 、新宁等地 , 是湖南曲艺的一个具有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健词:武冈阳戏;艺术特点;历史渊源

前言

武冈阳戏是湖南阳戏的重要分支,这是湖南传统民间曲艺形式。是湖湘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 武冈市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使其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 并取得了丰硕成果,经过整理和传承及创新,现正在市级非遗申请中。武冈地域广阔,人杰地灵,千年皇城,民风朴实,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相得益彰。明代时期,武冈文学空前发展,在湘中“五子”的影响下,相继产生了傩戏、丝弦、花鼓戏、阳戏和祁剧。而阳戏成为戏曲中的活化石,而“武冈阳戏”在吸收花鼓戏和地方大戏的基础上,融合民间歌曲,地方语言,民间小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浓郁的地方特色小戏。

一、武冈阳戏的概述及渊源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说:武冈“县西有小山,山上有渟水,既清且浅,其中悉生兰草,绿叶紫茎,芳风藻川,兰馨远阜。俗谓兰为都梁,山因以号,县受名焉”。武冈,是素有黔巫要地之称的古老县份,处资江上游湘西南丘陵与雪峰上脉过渡地带,位于邵阳西南五县(市)中心。武冈地域广阔,人杰地灵,千年皇城,民风朴实,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相得益彰。明代时期,武冈文学空前发展,在湘中“五子”影响下,相继产生了傩戏、丝弦、花鼓戏、阳戏和祁剧。而阳戏成为戏曲中的活化石,而“武冈阳戏”在吸收花鼓戏和地方大戏的基础上,融合民间歌曲,地方语言,民间小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浓郁的地方特色小戏。

二、艺术特点

1、流派:根据艺术风格的不同,阳戏可以分为北路和南路两个艺术流派。历史上,南路阳戏流行于吉首、泸溪、凤凰、麻阳、怀化、芷江、黔阳、会同、新晃、溆浦以及贵州的松桃、铜仁、玉屏、天柱、锦屏、黎平等县市,北路阳戏则流行于沅陵、古丈、永顺、大庸、桑植、龙山、保靖、花垣以及湖北的鹤峰、来凤,四川的酉阳、重庆的秀山等县市。阳戏还曾经以县定名,按照流行的县市名称,称为大庸阳戏、、酉阳阳戏、吉首阳戏、凤凰阳戏、沅陵阳戏、怀化阳戏、黔阳阳戏等。而武冈阳戏基本以唱南路为主。

2、剧目:从整体上看,北路阳戏因与荆河戏合班演出,故而演出剧目以大本戏为多,小戏较少,表演上也吸收了许多地方大戏剧种的表演程式,声腔自成一体。南路阳戏因多与傩堂戏、花灯同台演出,演出剧目以小戏为多,大本戏较少,表演上也较多吸收花灯的表演技艺,音乐曲牌丰富,男女分腔,行当分腔,声腔亦自成一体。1954年,武冈县人民政府责成文化馆对阳戏进行改革,禁演《万里和尚》、《杀蔡鸣凤》等淫戏,改编《装灶王》、《打鸟》、《上南京》、《元宵观灯》、《刘海戏蟾》、《磨豆腐》等传统戏,新编《新法接生》、《思想回头》等现代戏,宣扬新人新事,对激发农民走合作化道路起了促进作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阳戏获得新生。在百花丛中独树一秀,剧目内容新颖。1956年,武冈文化馆挖掘出63曲,记录成册。

3、唱腔:武冈阳戏的音乐唱腔以曲牌联缀体为主,曲牌近似花鼓调,辅以板式变化,南北两路各有特点,各有各的主要曲调,风格也各有差异,但声腔结构相同。多用真假声相结合的唱法,俗称“金钱吊胡芦”,每一句腔的腔末用小嗓高八度唱,很有特色。表演重歌舞、罗帕、扇子功等内容丰富,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多为百姓所喜闻乐见。

4、表演:武冈阳戏的表演很有特点。由于阳戏剧目的题材大多是反映的农村生活,艺术上主要植根于湘西花灯等民间歌舞,所以其表演艺术充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气息,地方特色十分鲜明。表演技艺中,不少是来自民间歌舞的身段和语汇,还有直接采用花灯的各类扇子、手巾表演技艺,以及花灯的手法,步法身段组合和场面调度。

5、念白:武冈阳戏的念白亦有地方特色,以武冈方言为主,唱本由引子、念白、唱腔组成。引子, 句数可长可短, 一般是简单交代唱词所涉内容的背景;念白,是人物在吟唱之外的语言, 包括对话和独白, 它是唱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它往往以音乐的语言与唱腔互相互配合, 以更全面地塑造人物形象唱腔则是唱本的主体, 它是“对于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 人物性格的刻画, 戏剧矛盾的展开, 戏中高潮的的形成, 以及整个戏的布局都起重要作用。”在形式上, 唱腔主要有独唱、对唱、合唱等。

三、武冈阳戏的保护与传承

(一)已有的保护:1956年,“降仙凤”获湖南省群众文艺大赛二等奖。随着时代更迭,人员变动,其资料全部丢失。2013年开始,对“武冈阳戏”这一即将失传的宝贵财富进行了挖掘和整理。走遍了武冈的每一角落,寻找失落在民间的每一页剧本,现已挖掘出阳戏节目60余曲。于2016年12月重上舞台,正是汇报演出。在这些演员中,最大年龄93岁(张笃林),最小的也有40多岁(戴小蓉、戴小妹、毛小云)。

(二)应有的保护:

1、做好抢救性保护工作。在挖掘传统曲调、征集实物的基础上,我们要重点调查古风古韵的文词,以及演唱“武冈阳戏”的老戏班子。在制作“武冈阳戏”传统曲目音频资料的基础上,再制作出版一本“武冈阳戏”传统曲目音像资料光碟。以点带面,渐渐扩大影响范围,通过举办实物展览、论坛、讲座、咨询及“武冈阳戏”演出等活动,推进“武冈阳戏”进社区、进乡村、进校园活动,让群众了解、珍视“武冈阳戏”

2、加大创作力度,打造精品力作。虽然我们在保护传承“武冈阳戏”上做了大量工作,但真正有影响力的精品力作不多,下一步应将继续通過开展比赛、演出等活动,向社会征集“武冈阳戏”优秀作品,打造出精品力作,并作为经典作品长演下去。

3、加大对“武冈阳戏”专业人才的培养。在“武冈阳戏”专业演员紧缺的情况下,我们不仅要继续办好武冈丝弦传承基土,还要通过开展“进校园”等活动,继续发现、选拔、培养“武冈阳戏”优秀演艺人才,增加到传承队伍中来。当然,民众的力量只有在强有力的支撑下才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而政府部门就是这样一个支持者。

四、结语

武冈阳戏是历史传统留给我们子孙后代的精华文化,需要我们倾尽全力地保护、传承 与发展。随着民间艺术传承人的减少,有的民间艺术可能会面临消亡的严峻形势,武冈阳戏的传承人已经年迈古稀之年,传承的方式也是靠口传心授;故武冈阳戏就处在这种严峻地形势中,所以关于武冈阳戏的保护与传承显得至关重要。此外,武冈阳戏的传承与传播仅限于有一定音乐专业素养的人群以及对其感兴趣的人群,这一点不利于武冈阳戏走进千家万户。同时,阳戏的挖掘还尚未完全,挖掘武冈阳戏也是我们的重要任务之一。经过一系列的理论研究和调查分析,文章将武冈阳戏的艺术特点做了总结,帮助了解武冈阳戏,提出了相对可行的保护措施,希望最终能实现对武冈阳戏的保护与传承,为进一步发展丰富和发展湖南地方曲艺作出相应的贡献,也为申遗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湖南省文化厅.湖南戏曲音乐集成[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

[2]曾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一一 武冈丝弦(上册)[M].武冈:武冈市非物 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