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打运动员赛前体重调控的调查与研究
2017-11-15王涛
王涛
摘要:随着散打运动的普及和竞赛活动的深入开展,对散打运动员在竞技能力和运动员本身的因素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赛前体重的调控,对于散打运动员能否取得理想的运动成绩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本人通过调查问卷、查寻资料、数据对比与分析等方法,来对运动员赛前的体重调节进行分析,探索科学的降体重手段与方法,以为散打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够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提供参考。
关键词: 散打; 运动员; 赛前; 体重; 调控
1、前言
散打竞赛中运动员为了力量、臂长、腿长等方面的优势,取得更好的比赛成绩往往要调控体重以参加低级别比赛。合理的降体重应当以不影响运动能力为原则,如何科学地控制和减轻体重早已成了散打界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的研究旨在为教练员、运动员赛前体重调控提供参考。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北京散打代表队,山西散打代表队30名散打运动员。
2.2 研究方法
2.2.1 问卷调查法:
对北京、山西散打运动员共发放调查问卷30份,收回有效问卷30份,收回率100%
2.2.2 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科学降体重的方法的相关资料。
2.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体育统计法对调查问卷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
2.2.4 综合分析法:
根据调查与统计结果,结合有关材料进行综合分析。
3、研究结果讨论与分析
3.1 降重情况及其带来的影响
调查得知:所调查的30人中,在参加比赛前,均不同程度的降过体重,降重最小的是2kg,最大的是11kg。表1表明由于自身及团队战术的需要,绝大多数的运动员在比赛前进行体重调控。运动员在比赛前体重调控范围的不等,说明了运动员个体的差异,但一般集中在3-5kg。
表2的调查反映了降体重对运动员机体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出现口干现象的运动员占86%,这是因为运动员在体重调控的过程中大量脱水造成的。出现疲倦等生理反应和头昏的现象也占50%,而且有2人出现肌肉痉挛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这些运动员没有使用科学的体重调控方法。
3.2 调控体重的理论基础
发育正常的身体形态总是与每个人的机能指标密切相关的。人体如果聚集过多量的脂肪和水,就等于加大了体重必然增加了运动中能量的消耗,并且影响体内某些物质的代谢,从而相对地减少了机体的做功能力,也不利于发挥最大的做功能力。这样,就会影响运动员的競赛成绩。
3.2.1 对运动员身体成份的测量和评价
科学的控重计划是建立在对运动员身体成份的客观评价基础之上的。根据人体各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不同,常把体重分为脂肪体重和去脂体重两种。身体成份通常是指体脂的百分数。
3.2.2 身体成份的测量方法
(1)体重指数法:体重指数=实际重量(Kg)/身高平方(m),体重指数20为宜;
(2)皮褶厚度测量法:脂肪百分比=1.16283肱三头肌皮褶厚度+0.54526髂棘皮褶厚度-0.2112;
3.2.3 身体成份的评价
成年运动员体脂不少于5%,青少年运动员应达到6%~7%。
3.3 调控体重的方法与原则
调控体重包括短时间内的“急降法”和较长时间内的“缓降法”两种。两种方法以“缓降控重”为主,“急降”为辅。而实践证明,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3.3.1 常用的急降方法
(1)穿上透气性较差的运动服进行各种练习,如多做一些力量性练习和耐力性练习。前者保持肌肉质量和加快代谢速度,后者消耗更多的热量。这种方法大约一天能减少体重2公斤左右。
(2)热浴法。采用盐水沐浴,热蒸汽或干燥空气浴,这是一种强制性的过激的降重方法。一次可降2公斤左右,通常在比赛前1至2天使用。但应注意防止机体大量脱水导致严重后果。
(3)服药法。一般使用发汗药、减肥茶、轻泻药等。这种方法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减去3%或更多的体重。这种方法在对抗中常出现肌肉痉挛等不良反应,需在医务监督下使用。
(4)节食法。限制饮食和饮水总量,每日饮水量限制在500至600ML范围内。食物中的盐摄取量在5至6克之间,在比赛前1至2周内实施,可降低体重3公斤左右。
(5)内生性食欲抑制物的利用。近年来发现,给予下丘脑或外周组织一些神经肽、神经递质和药物可改变食物摄入的需要。
3.3.2采取“急降法”应注意的原则
(1)在降体重中,如果失去超过4%以上的水份时,就会影响运动能力和身体健康,严重将导致运动员无法参加比赛,甚至影响运动员的身体健康。
(2)运动员在称体重后适当饮一些水,但不能暴饮。因为在解除脱水状态5小时之内,体内水电解质的平衡还不能完全恢复,而且会出现水肿和肠胃疾病,要谨慎饮水。
(3)选择体重级别,应根据运动员的脂肪百分率来决定。即其体内脂肪百分率不能小于5%(青少年运动员6~7%),因此,必须在大赛前4~8周就注意饮食的质量,主要选择一些低脂肪、高能量的食物。
(4)减轻体重的前提必须是在保证不降低身体机能的条件下进行,尽量消除身体组织内多余的水分和脂肪,在其过程中,特别要防止因降低重而削弱身体机能,降低机体工作效率。
3.3.3 缓慢降体重的方法
一般认为在比赛前2~4周开始有计划的控制饮食,为缓慢降重方法,这种方法在生理上副作用较小。所谓的缓慢降体重,即通过长时间的热量摄入低于热量消耗来实现降体重。每天摄入能量不能满足人体各种活动的需求,必然导致体内贮存的糖元、脂肪甚至蛋白质被动用消耗,以达到减体重的目的。这种减体重方法,实际上是减体脂。采用低强度、长时间的运动能起到明显的减体脂效果,但耗时久,对于运动员来说减少热量摄入仍是他们常用的方法。endprint
3.3.4 缓慢降重的原则
(1)减重幅度要小,一般每周1公斤。
(2)饮食上少吃大块的高热量食物,多吃一些精肉、牛奶、水果、蔬菜。保证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60%)。
(3)应在医务监督帮助下进行,防止意外。
(4)可采用每天3~4餐,每餐稍饱即可。
3.4 运动员体重调控后的恢复
(1)运动员称重后不应暴饮暴食,以免引起身体浮肿和肠胃疾病,应少量服用葡萄糖和蔗糖。
(2)赛后一星期内应供给丰富的营养,含糖、蛋白质、维生素和无机盐多的食物,少食含脂类多的食物。
(3)在运动员恢复期间,应多以技术练习为主,避免大运动量训练。
(4)在恢复期间如身体出现不良反映。应尽快求助医务监督。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体重调控在比赛中占较重要位置,是为了更好的占据比赛中主动权,发挥运动员本身的优势。
4.1.2 降重多少应因人而宜,以身体测量指标为降重依据,包括皮脂含量等指标。
4.1.3 体重调控方法分两种,前一种是比赛临近时采用的急降法,另一种是长期的体重调节为缓降法。
4.1.4 体重调控是一个科学的进程,应对调节过程中的问题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才能成功的使运动员体重调控顺利完成。
4.2 建议
4.2.1 教练员应起到良好的管理、監督和引导作用,平时应建立一个完整的运动员的体重情况跟踪表,对每一名运动员的体重变化作好详细记录,防止不适当降重给运动员带来的危害。
4.2.2 运动员平时应养成一个有规律的正常的饮食与作息、生活习惯,制定符合自己的降重计划。
4.2.3 减重次数不能过于频繁,一年以两次为宜,且降重率应尽量控制在7%左右。
参考文献:
[1]高怡 降体重运动员赛前护理的探索.安徽体育科技
[2]陈吉棣.举重运动员快速减体重的医学题.中国运动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1981.10
[3]杨 维.谈散打比赛前控制体重的方法.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1(2)50-51
[4]阳亚雄、周国建.业余散打运动员赛前快速减体重方法探讨.成都体育学院报.2001(3)95-96
[5]杨世勇.优秀举重运动员减体重战术的研究.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4)66-6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