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重难点分类突破(2)
2017-11-15方艳
方艳
摘 要: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过程之中,我国对现有的课程进行了重新的编写,比如,对于高中化学这门学科来说,在不同地区出现的多个教材版本,同时每一个版本的编写要求以及原则有所区别。因此,本文以化学计算中学生容易出现困惑的几个问题为立足点,结合不同地区的教材编写内容进行综合的分析,从而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以期为我国化学老师突破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化学计算;问题研究;教学方法
从目前来看,学生在化学计算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两个:第一是学生对现有的化学概念出现了误解以及认识不清的现象,难以深入地理解化学计算中的各类概念。第二是现有的教材编写还存在许多含糊不清的地方,在阐述同一个概念时不同章节的具体内容有所区别,同时指导的教学方法差异较大,导致学生产生了许多的困惑。下文则具体列举一些学生在化学计算中容易出现困惑和问题。
一、关于离子反应灵敏性的鉴定
在对某一个离子反应的灵敏性进行鉴定时,现有的教材中提出了多种方法,不同的界定方法所得出的结论有所区别。首先,我国现有的教材中并没有对反应的灵敏性进行明确的界定,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的学生来说无法对离子的灵敏度界定形成具体而又深入的认识,同时现有的鉴定方法存在许多的不足,因此许多学生往往会认为只有一种方法能够对离子进行界定,最终导致学生在化学计算的过程中出现许多困惑,无法更好地理解离子的反应灵敏性。
在对不同离子的灵敏性进行鉴定时,大部分的界定方法主要以数值的形式来进行表示,通过对数值的划分来了解灵敏度的实际情况,检出限量以及最低浓度可以用来表示离子的灵敏度。在实际鉴定的过程之中必须要通过实验来进行有效的测定,其次需要进行实验观察,如果直接进行最低浓度的测定,那么可以通过沉淀现象来了解离子的灵敏性,再次,学生可以直接通过外部反应产物的分析来了解实际的最低浓度。但是我国现有的教材中并没有准确地对反应的灵敏性这一概念进行有效的界定,因此可以将其换为“鉴定方法的灵敏性”。
为了能够有效地解决学生在化学计算中所出现的相关困惑,老师必须要从以下几点出发:首先需要通过举例的形式来对不同的离子进行鉴定,并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鉴定方法所得出的结论有所不同,同时所采取的鉴定方法并非是唯一的,不同鉴定方法所获得的灵敏性有所差异。
二、关于氧化性阴离子试验
化学教材在对氧化性阴离子进行定性试验时提出,目前的阴离子数量为13个,其中只有NO2-具有一定的氧化性,同时该阴离子能够在浓度相对较低的H2SO4酸性溶液中将I-氧化为I2。这段话会使学生产生这样的误解,即在我们所研究的13种阴离子范围内,只有NO2-具有氧化性。通过对这一句话的深入分析不难得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往往会产生以下误解:在现有的13种阴离子之中具有一定氧化性的只有NO2-。因此,为了避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产生一定的困惑,建议老师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之中进行拓展,并提出只有在初步试验的前提之上该阴离子才具有一定的氧化性。
还原性和氧化性是两个相对应的概念,因此,在对物质的这两个属性进行鉴定以及实验的过程中,实际所选择的鉴定方式与自身的还原性以及氧化性标准存在一定的联系。在现有的13种阴离子之中,如果直接对应离子的氧化性进行试验,在浓度较低H2SO4酸性条件下的I-作还原性标准的情况之下,只有NO2-才具有一定的氧化性。当然,如果在酸性条件之下将S2-作为阴离子还原性测定的标准,那么NO2-、SO32-、S2O32-等以及其他的阴离子都具有一定的氧化性。
在对阴离子的还原性进行测定和分析的过程中,如果直接以浓度相对较低的H2SO4作为实验条件同时以KMnO4做氧化性标准,那么NO2-具有还原性了。因此,在对這一问题进行界定时,首先应该选择合适的还原性以及氧化锌标准,然后在现有的实验条件以及标准之下对不同元素的属性进行分析。
在对现有的教材进行深入分析时可以看出,目前的化学教材中有许多容易让学生产生诸多困惑的概念界定,在现有的阴离子范围之内,在浓度相对降低H2SO4酸性溶液中,如果严格按照I-作为测定离子还原性的重要标准,那么只有NO2-才具有氧化性。
三、关于被测物质、滴定剂、标准溶液的概念
教材作为老师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规范和标准,对学生的学习以及老师的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学生之所以在化学计算中出现了许多困惑以及问题,主要在于现有的教材在概念界定上存在许多不足。比如在对被测物质、滴定分析以及标准溶液和滴定剂进行分析时,学生往往无法对这些概念进行有效的认识,在初步接触这些概念时往往存在模糊不清的现象,这些基本概念对学生后期的话学计算机滴定分析有着关键的影响。一般来说,滴定剂主要是纸在滴定管之中能够进行滴定的物质溶液,滴定物质则是指在某一容器之中直接可以用来滴定的物质溶液,标准溶液则是指浓度相对比较准确的溶液,被测物质则主要是指可以直接被进行测量和界定的物质。
在实际的滴定操作过程之中,操作者首先应该将所需要测定的物质溶液放在某一个容器之中,然后结合化学实验的相关要求加入指示剂,并使用滴定管将标准溶液添加在容器之中,等到指示剂有所反应之后终止相关操作。学生在第一次进行滴定分析时往往对相关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刻,并认为被滴定物质是指已经放在容器之中的被测物质,标准物质则主要是指利用滴定管添加在容器之中的物质,因此,在界定滴定剂以及标准溶液时,学生出现了概念模糊的现象。尽管学生的个人概念界定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被测物质、滴定物质、标准溶液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因此无法进行同等对待,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要求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使用。
四、结语
化学计算比较复杂同时所涉及的元素和概念较多,因此学生及运算计算的过程中出现许多的困惑。为了突破这一不足,老师必须要选择针对性的教学方法,突破教材的束缚,根据实验教学的相关要求进行有效的弥补和修改,以此来更好地解决学生在化学计算中遇到的各类困惑。
参考文献:
[1]陈贤纯.高中化学教学研究以及教学改进[M].化学学科研究,2013.
[2]张志勇.化学计算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科学论坛,2009,(24):106.
[3]黄燕云.素质教育之下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提升[D].教育教学,2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