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手段在德育课教学中的作用探究

2017-11-15赵海伦

东方教育 2017年18期
关键词:德育教学作用信息化

赵海伦

摘要:当前,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在社会生活和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中职德育课程教学也随着技术的进步而积极改革创新,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本文分析了当前信息化教学的实现形式谈起,阐述了信息化手段在优化课程德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了德育课运用信息化手段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关键词:信息化;德育教学;作用

2017年1月10日,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中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拓展教育新形态,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积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创新发展,努力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形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环境……

一、信息化手段的实现形式及意义

信息化应用是当今信息技术领域发展最快、最活跃的技术,是新一代电子技术发展和竞争的焦点。信息化是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像、图形、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的计算机应用技术,通过多媒体课件、微课、翻转课堂、慕课、在线学习、论坛等形式把信息化运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以便于更有效地实现它独特的教育教学效果。由信息化辅助教学手段引入或创设的情境之所以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好的学习效果。

二、信息化手段在德育课教学中的作用

(一)扩大感知度,提高认知效果

德育课的三维教学目标中,首先就是认知目标,对教学知识点的主动了解和掌握,课前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发布导学案,向学生发布问题,完成新知识的预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收集到的大量教学资料(包括资料数据、声音、录像等)呈现在学生面前,改变了德育课枯燥、空洞的传统印象,学生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增强了学习德育课的兴趣,加深了自己对德育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也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探索问题,培养学生的能力。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提高注意的稳定性,培养思维能力,创新意识

德育课三维教学目标中,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信息化辅助教学可以给学生以全方位的感官刺激,使他们能直观地感知重大事件的发展、社会形态的演变。在发展学生求同思维的时候,重视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联想思维、逆向思维的培养训练,对一个问题能够从正向、逆向、横向、纵向等方面去启发学生思考,克服思维定势。如讲《哲学与人生》事物的因果联系内容,可播放视频雾霾里生活的我们,雾霾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我们也可以从经济角度,哲学角度,政治角度等多角度去分析。通过光影声电等手段持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培养。

(三)激发情感体验,内化道德品质

德育课三维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现了时代的要求,是一种深入学生心灵的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生活态度,为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传递正能量。例如,在讲授高教社版《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三课第二框《和谐社会里的社会公德》内容时,播放马路上不文明驾驶,社会公德意识差的视频导入新课,抛出问题什么是社会公德?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我们是否应该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应该怎样遵守社会公德?一周前通过智慧校园的网络平台布置调查周围有关社会公德的人和事的资料以及调查问卷、图片、flash动画、磁带、录制表演小品等任务。学生的问题可以在QQ群、微信群与老师及时沟通交流。在讲授新课过程中利用分组教学,合作探究的形式完成。文明礼貌小组表演排队等车小品;助人为乐小组公布调查问卷结果;保护环境小组播放搜集的FLASH动画;爱护公物小组拍下被损坏公物的照片,制作成题为《谁在哭泣》的PPT进行课堂展示;遵纪守法小组、校外公德小组展示问卷调查材料并播放采访录音。各小组踊跃提出各种倡议,学生们根据实践情况谈感想,教师播放社会公德公益宣传片总结。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参与,弥补了只是老师在讲道理的空洞感、传输感的不足,是学生由被动接受变成主动探求,也是信息化的手段使学生在准备、展示和讨论的过程中产生了情感共鸣,形成了自我约束力,树立了正确的道德观,内化为高尚的道德品质。

三、德育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手段应注意的问题

德育教师在运用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参与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教师要把节约下来的时间还给学生,大胆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討论,博采众议。开展研究性学习,就是不仅要研究德育之“然”,而且要研究德育之“所以然”。如果课堂教学能让课本知识延伸,就能达到高层次德育思维能力培养的目标,真正发挥了信息化辅助教学的优势。

2.不能对信息化盲目崇拜。信息化教学只是对当前的教育教学进行补充说明,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即服务教学。倘若教师们过度的重视信息化手段,非但不能提升教育教学效果,还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阻碍,例如,在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一味地追求画面、音响、动态的效果,只是把课件拼凑成了图片音乐大展,这样会造成学生思维的单一化,表面化,会忽视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们在信息化教学中一定要避免信息技术的盲目运用。

总之,信息化教学拓展了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和范围,对教师提出了加强信息素养的更高要求。实施信息化教学,教师需要有效地把握应对各种学习资源,并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资源库。采用信息化教学,最大的方便是让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处理等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学到知识的同时又培养了处理信息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何李媛 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德育课的运用与探究《教育现代化》2016

[2]李慧 信息化教学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

[3]刘晓丽 论运用心理暗示法优化德育课堂教学《职业教育研究》, 2011 (4) :12-14

[4]吴文胜 积极心理学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中国科技投资》, 2013 (A18) :296-297

[5]谈仁彬 利用信息化提升德育课的研究《关爱明天》-2015endprint

猜你喜欢

德育教学作用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论在德育教学中渗透职业意识与促进学生职业发展
浅谈如何构建中职德育课多元评价体系
浅谈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教学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