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儿童美术欣赏心理和习惯下的小学美术教学方法

2017-11-15郑璐

速读·下旬 2017年11期
关键词:教学方法

郑璐

摘 要:小学阶段是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较快的阶段,小学阶段的教育直接影响受教者今后的生理能力和心理活动,因此小学教育必须极其注重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并且有针对性地制定合理的课程内容来帮助和引导学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基于此,传授法、情景教学法、趣味教学法等可视为小学美术教学方法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美术欣赏心理;欣赏习惯;教学方法

一、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概述

人的生理和心理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是连续的,又是分阶段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它与别的阶段不同的特点。小学阶段是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较快的阶段,小学阶段的教育直接影响受教者今后的生理能力和心理活动,因此小学教育必须极其注重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并且有针对性地制定合理的课程内容来帮助和引导学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小学阶段(大约6、7~12、13岁左右)作为学龄初期阶段,有其整体的发展特点:全部智力活动,如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都在掌握知识中逐步发展起来。但是直观形象仍占一定优势,形象思维比抽象思维发达,想象力异常丰富,情绪抑制力较差。与此同时理智感、道德感都有了一定的发展,特别是美感有较快发展,他们能够对祖国家乡的自然风光,某些艺术品产生热爱的情感等等。而在小学阶段的高低年级之间又有其差别。我们不妨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掌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一)强烈的色彩,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

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荫荫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等使他们欣慰和喜悦,乐于接受,如果我们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他们的面前,儿童将对彩色图片反映强烈一些。

(二)小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无意识属性强,受情绪牵制的随意性大

他们对作品的感受总是激动片刻、粗略领会便心满意足,未能仔细琢磨,对作品的感受能力难于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增长。

(三)小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

对那些反映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做自己的范本。例如,城市的孩子从小看见的就是整洁、光亮的柏油路,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明亮的大厦高楼,他们就感受不出绘画作品中农村低矮的房子、稀疏的篱笆、乱的石头和柴堆也是一种美丽。

(四)为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受,視觉记忆常常需要伴之以听觉记忆

尤其是欣赏古今中外名作,没有教师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儿童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也不会很深。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成功的教学课都运用了音乐伴的教学手段,目的就是渲染气氛,强化记忆。

二、小学美术教学方法的基本路径

(一)传授法

在我们实际使用的美术教材中我们会发现:教科书中对美术知识的表述往往只是前边薄薄的一部分文字,后面较多的是图例的表现形式。美术教材一直都是应用较少的文字配合较大篇幅的图画来展现所要表达的内容的。美术这样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就要求我们去用心体会,传授美术知识肯定是离不开语言文字的,但是那些只有用眼睛去看与用心灵去感受的“美术语言”,只能是通过美术作品来表达,单纯的应用语言来表达是不能达到较好的理解效果的。形象作为美术知识的载体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我们在美术课堂中,语言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主要的还是要用形象传神的艺术形式表达,这样的效果是最好的。我们可以找一些美术作品让学生欣赏,并让学生进行相互的探讨研究,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学生在这种课堂教学中会较深刻的体会学习的知识,达到掌握的目的。

(二)情景教学法

教师可以利用身边的事物进行比喻介绍,用身边最为简单的自我介绍开始,从身边最常接触到的事物开始,加深学生对他们的印象。很多话题和活动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在讲解的同时将图形、画面、视频、文字融于一体,从视觉听觉等不同的感官刺激学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气氛,一改往日黑板白字的枯燥课堂,使美术课绚丽多彩,使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更加的丰富生动。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每一个事物都是存在美的。

(三)趣味教学法

在老师带领学生学习过简单的图片后,进入到学习绘画的阶段,过去的教学方式多数以教师不知课堂作业为主,学生在下面通过自己这节课多学到的东西自行绘画,很快地就会让学生感到厌烦,久而久之就不会在认真听课。所以应该试图尝試用新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加深对于本节课的理解,快速集中注意力来了解所学的单元主题,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一味地讲解很难激发学生的乐趣,比如在学习有关植物的绘画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放一些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学生理解植物的存在并不是一朝一夕的,植物从萌芽到长成的过程中,是具有多种形态变换的。同时,教师还可以普及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思想及知识。在课堂上,如果只听老师讲课,慢慢地就会让学生感到枯燥,这个时候就应该让学生对这门科目拥有不断学习下去的动力。教师应当不断地在课堂上创造一些机会,在课堂上合适的时机对学生提问,让他在全班同学的面前体验到回答问题正确所给他带来的喜悦感。对待不同的学生应该区别对待,尽量选择一些能够符合该生学习情况的问题去提问,学生因为性格的差异对待课堂的表现各不相同,对待表现积极的同学,应该适当给予他们表现的机会,而有些胆小内向的同学,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以及在课堂上更多的关注他们的表现,鼓励他们在课堂上踊跃地表现自己。也许小学的美术教学,会让一个普通的孩子自此走上绘画的道路。

三、结语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美育作为一个热点问题重新受到人们的重视。美育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是引导学生各方面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小学阶段的“艺术体系中的美育”主要通过美术教育来实现。美术教育也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一种途径。我们应该认识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了解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通过恰当有效的方法把知识传达给学生,以达到美术教育的切实目的,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高尚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使素质教育的实施得到切实的保障。作为美术教师,我们要不断对教学模式进行探索,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展开教学,为学生创造一个个性化的、科学的美术课堂氛围,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为主导,不断提升学生地审美能力,不断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美术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骆弟学.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J].新课程,2007,(03).

[2]梁培胜.关于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实施[J].小学时代,2009,(02).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数学复习教学方法
浅谈高等数学中教学方法的创新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之我见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略谈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