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后出血的评估及防治措施

2017-11-15杨辉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26期
关键词:产后出血防治措施评估

杨辉

【摘要】 目的:总结产后出血的特点和原因、产后出血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的预防、急救原则。方法:通过调查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7-12月在产科住院待产的孕妇500例,对比上半年度的产后出血发病及防治情况。对照组实施常规妇产科生产围手术期的治疗和护理措施。观察组通过加强产前检查、选择合理的分娩方式、加强产程护理、建立健全急救措施来进行产后出血防治。结果:观察组的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发现,年龄、妊娠次数、个体因素、生产方式等是影响产妇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文化程度、家庭因素的影响不大。结论:产后出血的评估及防治是降低产后出血率和控制产后出血量的重要措施。产妇产后出血要做到提前预防,妊娠期监测,及早正确诊断,及时采取措施防治产后出血,提高产科质量。

【关键词】 产后出血; 评估; 防治措施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6.0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26-0137-03

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PPH)是指产妇分娩后阴道出血过多,产后24 h内出血量达到500 ml以上,剖宫产时超过1000 ml[1],80%发生在产后2 h内。晚期产后出血是指分娩24 h以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多见于产后1~2周,亦可迟至产后2个月左右发病。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产后出血,血流量高达300~800 ml/min,会因短时间内大量的失血危及生命,因此,必须识别原因及时作出有效的急救措施。產后出血占孕产妇死亡的25%,是全球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2]。约有80%的产后出血发生在分娩2 h内,发生率为分娩产妇总数的2%~3%[3]。产后出血因发生快、短期出血量多,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产后出血的发生对产妇的身体及心理都会造成影响,临床上应给予产后出血产妇积极的防治,能够提高产妇恢复速度,减轻患者病痛。本文研究产后出血的评估及防治措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妇产科2016年7-12月在产科住院待产的孕妇500例为观察组。年龄22~45岁,平均27.5岁。对比上半年度产科住院待产的孕妇500例(对照组)。所选病例均符合诊断标准。两组人口学资料及临床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方案获得笔者所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全过程跟踪。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妇产科生产围手术期的治疗和护理措施。观察组通过加强产前检查、选择合理的分娩方式、加强产程护理、建立健全急救措施来进行产后出血防治。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通过调查发现,2016年上半年度,笔者所在医院500例调查产妇中出现23例产后出血,其中2例危重患者及时送往上级医院救治,未发生死亡案例。2016年下半年度,笔者所在医院500例调查产妇中出现12例产后出血,经过及时处理后,均有效止血。

研究发现,年龄、妊娠次数、个体因素、生产方式等是影响产妇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文化程度、家庭因素的影响不大。对相关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见表2。

3 讨论

3.1 影响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

产后出血是威胁产妇生命安全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因产后出血导致产妇死亡率逐年下降,但在医疗水平落后地区,产后出血的死亡率仍然很高,因此,寻求一种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准确评估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仍然是产科工作者坚持不懈的工作。通过相关的调查发现年龄、妊娠次数、个体因素、生产方式是导致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妊娠次数的增多,个体因素(如肥胖、妊娠高血压等),选择剖宫产等,都会直接导致在生产过程中出现软产道损伤、宫缩乏力及相关的产后出血危险因素。相关研究显示,宫缩乏力是造成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因素之一,约占产后出血的70%[4]。主要与生产过程中的产程延长、产妇过于紧张或疲劳、子宫过度膨大等因素有关。胎盘剥离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开放性出血,如果子宫宫缩乏力,就会导致出血不止。软产道损伤也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之一,约占出血总数的20%左右。多数与胎儿过大、宫颈炎症、宫缩力过强、急产等有关。除此以外,胎盘残留或滞留占出血总数的5%~10%。产次和流产次数的增多也会增加子宫内膜受损或感染。另外胎盘剥离后滞留及胎盘剥离不全也可造成产后大量出血。凝血功能障碍导致的出血较少见。胎盘早剥、羊水栓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产妇自身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重型肝炎、白血病等都会影响凝血功能,导致产后出血不止[5]。

3.2 产后出血的评估及防治措施

首先,要加强产前预防措施,在产妇妊娠期内加强监测,做好产前计生宣传教育工作,开展孕产期保健知识讲座,同时医护人员要详细询问产妇的一般情况、现病史、既往史等,加强产前检查,根据患者的身体素质、影像学检查来决定患者的生产方式。医务人员要做好孕妇产前筛查工作,及时筛选高危孕妇,若产妇的高危评分在5分以上,或是检查发现带有危险因素,则有必要怀孕产妇加强管理,进行定期检查[6]。另外,孕产妇若具有凝血障碍的病史,则需要定期检查其凝血功能。严格执行围产期检查和护理工作,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通过产前、产中及产后护理等多种措施有效预防产后出血,提高产科质量。

其次,要选择合理的分娩方式,目前的分娩方式主要有顺产和剖宫产两种,随着孕产妇营养水平的增加及要满足胎儿营养的诉求下,以及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国内剖宫产率不断上升。很多医院的剖宫产率已经超过50%,在我们本次的调查中显示,2016年上半年的剖宫产率高达41%,虽然经过医务人员的宣教后,下半年的剖宫产率降到了37%,但是仍高于国际水平。而剖宫产是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7]。国内外数据统计显示,剖宫产产妇死亡的相对危险度比阴道分娩高7倍以上,死亡的主要原因是麻醉意外、出血及栓塞性疾病[8]。所以提高孕妇意识、医务人员助产水平,监测产程进展,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选择合理分娩方式,能够有效地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endprint

再次,要加强产程管理。产程管理包括产前管理、产中管理和产后管理。产妇在进行分娩时,医护人员要严密监测胎心、宫缩、宫口开张等情况。第二产程要注意胎儿的胎心率及接生流程,防止产道裂伤。第三产程注意识别胎盘剥离,胎盘未剥离前不可过早牵拉脐带或按摩挤压子宫,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认真检查软产道有无裂伤,及时缝合。研究表明积极处理第三产程可以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如果产后半小时胎盘仍没有分娩,医护人员要采取相应措施,根据具体病情分析原因。胎盘没有娩出可能是由于胎盘发生粘连或者胎盘剥落不全,此时应该采用无菌情况下人工取胎盘和实施清宫术。产妇阴道持续不断流血呈鲜红色,就要警惕软产道受损,要及时给予缝合,出血不止者还要给予宫纱填塞或手术止血。因产妇紧张造成的可以采用适量的催产素,缩短产妇分娩的时间,减少产妇PPH的发生。产妇产后进行早期哺乳,可以有效地刺激子宫进行收缩,降低出血情况的发生率。

最后,要建立健全急救措施,建立完善的PPH抢救体系,一旦出现PPH,立即以产科为主导,联合相关科室第一时间抢救产妇。一旦出现产后出血无法止住时,要积极处理产妇凝血功能障碍,做好手术准备,采取动脉结扎甚至切除子宫。

综上所述,产后出血的評估及防治是降低产后出血率和控制产后出血量的重要措施。产妇产后出血要做到提前预防,妊娠期监测,及早正确诊断,及时采取措施防治产后出血,提高产科质量。

参考文献

[1]颜建英,黄科华,刘青闽,等.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及高危评分系统临床价值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4,10(7):791-797.

[2]张小琼,郑剑兰,王丽娜.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1):495-497.

[3]由明学,张锦.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分析及出血原因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2):135-138.

[4]金海英,梁敏洪,冯惠庆,等.Bakri子宫填塞球囊导管联合卡贝缩宫素及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疗效的评价[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6,11(6):38-40.

[5]初艳红.120例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当代医学,2011,12(36):120.

[6]刘付春,陈兢思,陈敦金.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产后出血处理指南”解读(一)[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9,12(2):81-84.

[7]张方芳,徐永莲,刘兴会,等.产后出血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135例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4,21(2):144-146.

[8]陈拉妮,黄春容,谭惠民,等.6124例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5,12(9):1118-1120.

(收稿日期:2017-05-16)endprint

猜你喜欢

产后出血防治措施评估
地方立法后评估刍议
评估社会组织评估:元评估理论的探索性应用
360度绩效评估在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中的应用探析
不同给药方案对剖宫产术后出血产妇的心率及血压影响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
Make Efforts,and You’ll Get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