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初步分析
2017-11-15刘丽娜李爽
刘丽娜 李爽
摘要:目的 分析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对输血安全进行初步分析。方法 选取所在医院2015年7月~2016年12月100例申请输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对其输血检验开展质量。选取2014年~2015年6月100例申请输血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对比两组患者输血情况。结果 观察组配血问题、职业暴露、安全事故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输血检验开展质量控制,能够强化患者输血安全性,减少安全风险。
关键词:输血检验;质量控制;输血安全
中图分类号:R4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17)22-0184-02
输血是临床诊疗工作中常见的急救方式之一,但是临床实践发现,输血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1]。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人体血液差异性较大,二是血液成分比较复杂,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则必须及时采取必要措施进行处理,从而为用血安全提供保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所在医院2015年7月~2016年12月100例申请输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对其血液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行检验质量控制,男性受检者58例,女性受检者42例,年龄17~53岁,平均年龄(36.82±2.47)岁。其中,输血史13例,妊娠史28例。选取2014年~2015年6月100例申请输血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输血检验方法,男性受检者60例,女性受检者40例,年龄16~55岁,平均年龄(36.58±2.52)岁。其中,输血史15例,妊娠史25例。两组临床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排除标准
病例收集满足相关标准,病例排除标准:①合并免疫系统严重疾病者;②合并器质性病变及严重感染者;③合并明显诊疗风险及过敏体质者;④多种因素导致输血治疗中断者;⑤合并精神类疾病者及哺乳期妊娠期妇女。
1.3方法
1.3.1对照组 患者按照常规输血方法行相关工作,主要包括血型鉴定、试验等。严格按照相关操作标准,正常行相关检验工作。
1.3.2观察组 本组患者在开展输血治疗过程中,对其检验流程开展系统性的质量控制,采用凝胶微柱方法、手工凝聚胺方法联合方式,开展交叉配血,注意此过程中要对患者主侧、次侧是否发生溶血凝集现象进行密切观察,并对其开展阳性對照试验。严格按照相关检验流程,实施质量控制,在患者输血之前即做好标本监测活动,从而保证血液标本能够与相关规范相契合。采集血液观察中,医护人员要做好质量控制,核对血液包装情况,详细对比标签,从而避免发生血液混淆现象。当血液信息核对无误后,要对其开展一定的入库处理,及时对血液标本进行有效储存。注意贮存过程中也要把好质量控制关,根据实际需要,对冰箱稳定进行合理调整,保证其处于2~6 ℃。对相关标本情况进行准确记录,强化消毒记录,从而保证输血操作的安全性。
1.4评价指标
对两组配血问题、职业暴露、安全事故等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对其开展详细的比较,做好统计记录。
1.5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配血问题2例,职业暴露2例,安全事故1例,发生率分别为2.00%、2.00%、1.00%。对照组配血问题10例,职业暴露8例,安全事故7例,配血问题、职业暴露、安全事故等发生率分别为10.00%、8.00%、7.00%,?字2检验结果显示,两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3.1输血检验质量控制重要性分析
输血治疗是临床疾病诊疗的重要方法,对患者抢救工作具有显著作用。但是,血清学抗原抗体在交叉配血时存在较大难度,会给抢救工作带来严重制约。从近些年来临床医学的发展情况来看,现代医学的进步一定程度上对输血医学产生助推作用,其临床重要性无法替代,且临床适用范围不断拓展[2]。在临床诊疗工作过程中,输血治疗能够发挥良好的效果,但是输血不良反应问题同样比较严峻。
3.2输血检验中质量控制方法
临床在开展输血治疗时,易发生不良风险事件,例如乙型肝炎病毒传染、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等,可引发比较严重的后果。开展高效、科学、有效的输血检验,并在输血前做好相应的质量控制,是输血质量控制的核心。在采血前,对献血者做好相应指导,并强化采血质量。例如,冬季采血,要对室内温度进行调节,做好保暖护理,及时为献血者提供热饮,最大程度避免发生血管痉挛收缩现象。夏季则及时调整室温及湿度,满足献血者实际需要[3]。与此同时,献血前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对献血者开展多方面检查项目,并对献血者的详细资料进行登记,从而保证献血的质量。输血前,对患者进行多方面检查,对其血液中必要指标进行检查。严格掌握患者输血治疗的主要适应证,从而减少医疗事故,最大程度避免医患纠纷[4]。
3.3工作人员强化措施
作为相关工作人员,须在实际工作中树立良好的工作态度,将检验工作作为日常工作的重点,进而从血源安全到应用安全多个方面强化,输血检验质量控制,保证输血安全。为此,要不断强化血液消毒工作力度,关注检验工作质量,为血液使用安全性与可靠性夯实基础。观察是否发生溶血现象,交叉配血时关注是否与供血者样本混淆,注意信息采集工作的规范性。针对存在输血史者,应及时对其血液开展不规则抗体检测,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并加以解决。应在实际工作树立良好工作态度,在执行采输血检验过程中,要结合相关标准,将不规范现象降到最小[5]。
3.4研究结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配血问题、职业暴露、安全事故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上述研究结果与权威文献报道结果基本一致,说明输血检验质量控制,能够强化输血安全性,并减少输血风险事件。与此同时,权威文献报道,对输血检验开展质量控制,还能有效控制输血传染病,对患者安全就诊意义重大。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对输血患者开展输血治疗时,若仅仅为了缓解患者短期临床症状,则医师要对患者贫血程度进行判定,并对输血风险进行评估,从而制定基本方案,充分减少输血风险。
总之,输血作为临床疾病诊疗的重要方法及手段,对及时挽救患者性命具有促进作用。实际工作中,对输血检验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并且不断强化与患者的沟通,密切监测患者实际情况,能够显著提高输血治疗质量及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杨万涛.基于输血检验的凝聚胺技术应用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5,13(07):117-118.
[2]曹雁,胡昭宇,冯江,等.输血科输血安全隐患分析及应对措施[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03):405-407.
[3]朱纯刚.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探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03):373-374.
[4]吴海波,张亚文.建立输血科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输血安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7):133-135.
[5]王长林.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性分析[J].医学信息,2015,28(22):65.
编辑/高章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