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部患者X线、CT片、MRI临床检查结果分析研究

2017-11-15王莎莎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年12期
关键词:磁共振

王莎莎

【摘要】目的 通过对48例颈部患者X线、CT片、MRI临床检查结果分析,对患者病变情况进行区别,为下一步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法随机抽取临床48例患者进行检查。结果 通过对患者的X线、CT片、MRI进行检查,区别三者的优劣势,注意针对不同患者的使用情况进行不同的方法。结论 通过颈部常见的疾病的CT和MRI表现,临床可以检查出如淋巴结转移癌、神经源性肿瘤、甲状腺肿瘤、颈部动脉体肿瘤,检查时要注意在MRI检查时应当避免随身带金属物品,X射线和CT难以区分时,可应用加强措施。

【关键词】颈部X线检查;颈部CT检查;颈部MRI检查;磁共振

【中图分类号】R733.3;R730.44;R44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12..02

1 基本材料

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法随机抽取我院近三年来48例颈部患者,就其病例的X线、CT片、MRI临床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其中X线患者8例,CT片患者22例,MRI患者18例,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9例。

MRI(颈部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分析研究。这一点对于软组织的分辨率要比CT高,MRI成像灰阶,T1值和T2值的特点呈现出如下的特点:信号强度与图像的亮度成正比,即信号的强度越高,图像的亮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就越大,白色的程度也就越白,反之情况也是如此。而T和R值与信号强度的关系则呈现出另外方面的特点:即T1值的长度越长,则信号强度就呈现出越低的情况,则CT临床上的图像就会表现出越黑的情形,相反情况T2值越长,那么信号的强度就会越高,所显示出来的CT图像也就越白。颈部先天性囊肿经常表现为显著的长T1和T2,颈部肿块表现为T1长、T2短。

2 检查方法

2.1 基本方法

临床上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对48例患者进行X线、CT扫描片以及MRI情况进行检查。

2.2 临床适应证

临床适应证主要包括:(1)淋巴结转移癌以及恶性淋巴细胞肿瘤的检查;(2)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检查;(3)甲状腺肿瘤的临床检查;(4)戏部动脉体肿瘤的临床检查;(5)脂肪肿瘤的临床检查。

2.3 临床禁忌证

临床禁忌症主要包括:(1)恶性病质、体质过度虚弱者禁忌检查;(2)高血压患者,检查刺激可能会诱发脑出血患者禁忌检查;(3)智力障碍的患者,不能够理解和配合检查的患者禁忌检查;(4)其他比如说精神病患者、不能够耐受检查的患者禁忌检查。

3 结 果

颈部常见的疾病的CT和MRI表现。

3.1 淋巴结转移癌

MRI在T1加权图像上表现出与周围肌肉信号强度相似,而在T2加权图像上较肌肉组织信号强度增高,结节中央坏死在T1加权图像上呈较低信号,在T2加权图像上呈较高信号强度,增强扫描以后,在T1加权图像上与CT表现出相类似。

3.2 神经源性肿瘤

包括神经鞘膜肿瘤以及神经纤维肿瘤。在CT扫描时多呈现出圆形或者椭圆形肿块,部分肿块显示肿瘤内部有囊肿性变。MRI轴位上显示神经源性肿瘤多呈现出圆形或者椭圆形,边界光滑,在T1加权图像上,与肌肉组织信号相同,在T2加权图像上呈现出稍高信号强度,中央坏死区呈现出长T2信号强度,伴有厚壁。矢状位及冠状位可以显示肿瘤与邻近大血管关系。

3.3 甲状腺肿瘤

CT扫描肿瘤多呈现出类圆形,单发或者是多发,大小不等,边界清楚,肿瘤内部呈现出低密度的改变,少数可以见到钙化,注入人造影剂以后,病灶可能会有所强化,但是密度仍然低于周围正常的甲状腺组织。

3.4 颈部动脉体肿瘤

CT影像临床表现出颈部动脉三角区域内部可以见到圆形或椭圆形肿块。MRI表现在T1加权图像上显示与邻近肌肉组织相等或者稍高的信号强度,T2加权图像上显示与正常脂肪组织信号相等或者稍高信号。

3.5 甲状腺癌

临床上CT扫描早期显示多呈现出结节状,迅速发展成为团块状或者分叶状软组织影,肿块内相应密度呈现不均匀状态,边界不是十分清楚,可以见到有钙化情况,增强扫描强度不均匀,坏死区域尤其强化。MRI临床上表现在T1加权图像上稍高、稍低或者相等信号的情形,如果说有肿瘤内部出血情况,可以为高信号,在T2加权图像上,信号呈现出不均匀增高情况出现。

3.6 恶性淋巴细胞肿瘤

CT扫描早期呈现出单个或者多个结节情况的出现,后期经常融合成较大的肿块,与周围的组织分界不十分清楚,常常有压迫推移表现,肿块密度不均匀,增强后多表现为不均匀的强化情况。MRI临床上表现出T1加权图像上呈现出低信号或者等信号强度情况,在T2加权图像上呈现出不均匀的高信号强度情况。

3.7 脂肪瘤

临床上CT值表现为80~100 Hu,这是脂肪肿瘤在CT上所呈现出的独特表现,与周围正常的脂肪组织分界不清楚,其内可以见到有分隔情况出现,邻近组织可以有受压迫而移位的情形,小的脂肪肿瘤没有明显包膜情况出现,CT上有可能与正常的脂肪组织难以区分,需要与对侧同一部位进行比较分析研究。MRI临床上表现出T1和T2加权图像上显示出与正常脂肪组织信号相等或者稍高的情形。

4 结 论

颈部患者通过对X线、CT片、MRI临床检查结果,并进行相关的分析研究,可以为治疗提供帮助,值得注意的是在MRI检查时应当避免随身带金属物品。颈部X射线可能是CT检查时难以区分结构时,可以应用加强X射线或者CT。所有这些情况临床检查上只要我们注意就可以避免。

参考文献

[1] 苗英章,等主编.《耳鼻喉头颈外科速查手册》,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4,682.

[2] 贾宜民.主编.《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64,852.

本文编輯:王 琦endprint

猜你喜欢

磁共振
超声及磁共振诊断骶尾部藏毛窦1例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磁共振六通道线圈阵列的数字化仿真与设计
脑炎早期诊断的脑电图与磁共振成像比较
磁共振灌注成像对高级胶质瘤、转移瘤及脑脓肿的鉴别诊断分析
非对比剂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肾动脉成像中的应用研究
磁共振成像在喉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