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大学生就业城市分布不均的原因及调整措施

2017-11-15殷晓雯郭常慧文

东方教育 2017年18期

殷晓雯++郭常慧文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社会调查数据分析,大学生就业城市分布不均的原因有:城乡之间巨大的收入差异、教育体制指向城市、大学生自身问题。为调整大学生就业城市分布不均,需要大学生自身、高校、教育机构和国家政府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大学身;就业城市;调整措施

据《2014 年大学生就业报告》中 2013 届应届大学生就业地分布情况显示,就业分布以沿海发达地区为主,毕业生在沿海发达城市或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占到调查毕业生总数的一半以上。虽然随着教育理念不断深化、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家对西部地区发展的政策扶持,但到西南、西北区域工作的毕业生只占到毕业生总数的 17.2%。

在本次社会调查中,数据显示大学生选择工作时最看重的就业因素是工资待遇(占34.7%);在未来工作地区选择上,北京、上海和广州合计达到33%,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其他城市占23%,只有1.2%的大学生愿意去西部艰苦地区就业。数据显示在追求高收入、高福利的趋势下,在就业地区的选择上依然显现北、上、广大热,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城市次之,而中西部地区依旧门庭冷落。

一、大学生就业城市选择不均形成的原因

1、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异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城乡、城市等地区之间收入差距逐渐拉大,这是我国选择的经济发展方式的产物,从而使得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之间的经济、政策等资源差距越来越大。大城市里较好的就业回报、大量的就业岗位、公平的就业机会、优越的发展空间、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都是吸引大学生的因素,导致在这些地区很多学生处于失业待业状态也不愿去西部地区就业的情况。而我国西部地区,由于历史和自然等条件所限制,经济发展较慢,人才缺乏,虽然存在大量的岗位,却是人才难寻,找不到合适毕业生前来就业。长期如此,大城市的社会压力会增大,对人才缺乏吸引力的地区发展受限,最终各地域差距越来越大,不利于我国经济长远发展。因此,大学生就业应积极响应国家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地区发展的号召,这样既能发展个人事业也可为国家做出贡献。

2、教育体制指向发达城市发展

从新中国建立开始,城市作为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一直是人才的聚集地。现在的教育将发达地区的新理念向受教育者传播,随着教育程度的递增,大学生接收的价值观造成大学生偏向于城市发展,所以在就业地选择上会首选发达城市。另一方面,现在的教育内容多为城市专用知识技能,绝大多数的高等院校都在培养发达城市需要的人才,从而变相鼓励大学生在城市就业,而这些就业内容与欠发达的地区的匹配度较低。这两方面原因使得学生学历越高,知识技能与欠发达地区匹配度越低,就业地选择更偏向于城市。因此,调整教育培养目标需要加入欠发达地区的实际需要,对高等院校存在的现有专业进行宏观调整。

3、大学生自身问题

首先,大学生不合时宜的职业价值取向和错误的就业观念是影响大学生就业地选择的最直接原因,大学生在就业地选择时“重东部、轻西部”和“高不成、低不就”是普遍的功利现象。其次,大学生对自身和现实环境缺乏准确定位,存在盲目从众倾向。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上往往高估自己的实力,盲目追求高薪高待遇的岗位和城市就业地,这些都是缺乏对现实就业市场和政策的充分了解,缺乏对就业信息的主动收集与分析判断,对自身没有明确认识的表现。然后,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不高,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差距。多数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学习态度下降,只满足于所学课程,没有意识到大学学习更重要的是学习社会处事能力,且普遍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之从学校到社会需要一个适应过程,而大学生的就业择业心态不成熟,未做好职业准备和职业规划。

二、调整大学生就业城市分布不均的措施

1、大学生在充分了解就业状态的前提下,结合国家相关利好政策,转变传统就业观念。大城市并不一定是大学生就业的首要选择,大城市压力大、消费高、节奏快、竞争激烈,大学生应从实际出发抛弃“社会精英”的情结,树立大众化的基层的就业观。要有事业意识和奋斗意识,到基层锻炼自己,挖掘潜能,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选择策略,从现实出发选择自己的求职道路。

2、大学生准确认识自身,主动寻求途径了解现实就业市场和政策并对主动收集的就业信息进行分析判断,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跟潮流式的选择就业城市。同时,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素质,增加竞争实力。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着重培养自身素质和个人能力的养成,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谋取自己理想的职位。

3、高校完善就业指导机制。高校在为学生积极开拓就业渠道的同时也应积极开展相关的就业辅导和就业指导,邀请用人单位“走进”学校。同时和用人单位合作,为学生提供“走出”学校的机会,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使学生能更好的从学校生活过渡到社会生活。

4、教育机构需要完善教育体制,提高教育质量。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情况对教育目标、高等院校存在的现有专业进行宏观调整,完善教育目标和专业设置,使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更高能适合我国的发展需求。

5、国家鼓励大学生选择向西部进行就业。这不仅需要制定政策法规,完善就业市场体系;加强宏观调控, 运用行政、经济手段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鼓励大学生投身西部;另外,政府还应建立高校毕业生失业保障和培训机制,针对毕业生未能及时就业的实际,有针对性的组织各种培訓班,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失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结论

大学生就业城市分布不均是我国社会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调整大学生到中西部的欠发达地区就业不仅需要政府、学校和大学生自身的改变,这是一个需要全社会长期关注的重要工程,最终还得通过各地区公共环境的改善来实现。

参考文献:

[1]杨伟国.大学生就业选择与政策激励[J].中国高教研究,2004(10),83-85

[2]陈岩松,赵瑞君.大学生就业指导[M].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4.

[3]胡修池,刘子婷.当代大学生就业指导[M].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

[4]冯云廷. 蒂布特模型与城市偏好[J].山东财经学院学报,2008,20-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