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语文预习中的问题浅议

2017-11-15吕婷婷

速读·下旬 2017年11期
关键词:预习方法预习习惯语文学习

吕婷婷

摘 要:在这个愈加重视综合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更加成为重点,我们愈加清晰的认识到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而在语文教学中,预习的前置性学习也成为教学工作中更加重要的一环,而在实际教学中,中学生语文预习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关键词:语文学习;预习习惯;预习方法

当今经济高速发展中,逐渐提出了对人才跟加全面的要求,人们愈加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在素质教育的潮流中,基础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初中处于小学和高中的过渡阶段,对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显得更加重要。不仅要巩固小学的基础性知识,而且要加强学习习惯的培养,为高中和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素质教育中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课前的预习、课上和课后的评价系统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每一个环节都十分重要,而且必须引起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全面重视。不能单一停留在课上听课和课后复习就能应付考试的阶段。

而在传统教育中,课上能够吸收知识和课后的复习一直以来都被人们给予足够的重视,甚至认为这样就够了,但是对待课前预习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甚至有些忽略。在初中阶段,家长们开始重视理科科目的学习,尤其对待语文的学习,在预习方面出现了很多问题。下面简单的论述一下。

1预习方法的忽视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所谓备学也就是预习。预习在语文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任务是复习、巩固有关旧知识,初步感知新教材,找出新教材的疑难点,为学习新知识扫清障碍,做好准备。叶圣陶先生说过:“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

学生在初中阶段的语文,在内容上比小学语文丰富很多,不仅现代文就有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古代文学的学习也不仅仅是简单的诗歌学习,更多的侧重在文言文的学习上,对作文的要求也全面提高。所以学习难度也增大很多,学生在小学阶段简单的读的学习方法已经不足以支持初中阶段的学习。

而预习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小学阶段学生只掌握了读熟、认识生字词的阶段,而初中的老师也很少针对不同的文体,系统详细的给学生介绍预习的方法,只是简单的提出了预习要求。比如很多学生认为语文的预习就是把课文读一下,看一下课后的字词。而老师的预习要求大多也是读几遍课文,抄几遍生字词,并没有对学生进行更进一步的要求,而这样的作业又无法落实检查,所以久而久之也不被学生重视。语文的预习便有些形同虚设。

所以到了初中阶段,老师应该针对不同的文体,详细具体的给学生介绍预习方法,比如在记叙文中针对中考考点,让学生在预习中逐渐能够自己找到记叙文的六要素,分析文章的结构,划分基本的层次。在说明文中能够读懂文章的说明对象,找到常用的说明方法。在议论文中总结中心论点,找到常用的论证方法。在文言文的学习中,中考必考的篇目,应该提前布置让学生来背诵,学生在预习时就能达到掌握常见的实词,对基本的句段能够进行翻译。

学生只有达到这样的预习效果,才会逐渐形成自主思考的能力,进行质疑学习。这样老师才能在课堂上较快的解决基本问题,从而让老师有时间对重难点进行详细的讲解,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质疑进行解答。这样才能做到有层次有效率的教学。

2家长对语文预习的不重视

在语文的预习中很多老师的作业就是“预习多少课,”或者“读几遍,字词抄几遍”这样简单的要求,而对于读几遍课文更是很难做到落实检查。所以久而久之学生对此不会重视,家长也会觉得对语文的预习可有可无。这样造成了家长对语文预习的观念错误,由此在对学生的监督检查也就无从落实了。

对于初中的学生,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依然欠缺,尤其学生处于青春期的心理变化阶段,大部分的学生任然需要家长的大力监督,而家长和老师的配合就显得十分重要。而如果家长在学生培养的观念上有误差,那么对学生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

而大部分初中学生的家长对语文的学习本身还停留在小学阶段,认为学生只要会读课文,能掌握字词就可以了,而且认为语文考试非常简单,只要认识字就可以得高分,这样的观念没有认识清楚初中语文学习的困难性,尤其对语文预习的忽视,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3初中生语文预习习惯培养的欠缺

我们一再强调初中语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困难。而初中生就处在培养学习习惯的阶段,老师方法介绍的不到位和家长监督的缺失,让学生在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上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语文的预习习惯,是学生能够提前阅读课文,辨别不同的文本,对于不同的文本完成阅读要求,对于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知识是一种自主的复习和巩固,如果能够进行的分析文本就已经开始了自主思考,将课堂上的学习要求和方法进行了自主学习。在语文的学习中只有学生进行这种自主学习,学生才能把学习方法和知识巩固运用,在运用的过程中进行自主思考,这样才能把知识真正的吸收内化,长此以往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

而且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把自己学懂的知识进行巩固,留下了质疑,只有带着質疑在课堂上才能提高学习效率,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和习惯。只有学生真正的有了自己的思维和习惯,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才有帮助。

而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课前如果没有预习,听课就显得被动了。况且课堂上又要听讲,又要记笔记,就显得既听得紧张,又记得忙乱,对什么是重点,哪些是难点,根本就抓不住。如果学生课前有准备,那么听起课来就主动多了,课堂记录就有了重点,对老师的启发性问题的反应就快,所以预习能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许多同学对预习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他们认为既然老师在课堂上还要讲,上课注意听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还要预习呢?甚至有的同学认为预习是浪费时间。事实上,这种观念是错误的,不可取的。为了取得听课的主动权,提高学习效率,必须摒弃这种观念,重视预习,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从以上来看,语文预习的缺失是老师、家长和学生共同的缺失,有因才有果。只有找到问题的根本所在,才能针对问题解决问题。希望我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点,重视和解决这些问题。endprint

猜你喜欢

预习方法预习习惯语文学习
培养初中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研究
抓好小学生课前预习的思考
浅论初中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