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作文请尽量避免假文采

2017-11-15明灯

新作文·高中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文采高考作文段落

明灯

编者按:在新形势下,讲真话、抒真情,无论学生在操作层面实践如何,舆论上早已有了充分的关注。但对于作文写作层面的另一重假——文采造假,却尚未引起师生足够的重视。何谓假文采?文采之“假”,首先体现在文意之“虚”。一些学生作文时惯用绚丽的词藻、抽象的比喻,再加上思接千载神游八方结交的古今圣贤,让文章观感顿时上一层次。但层层剥开“文采”这华丽的表皮后,文章所呈现的无非是老生常谈的道理,有气无力的论点。文采只是为了美化表面甚至是凑字数,却无法增强论证的有效性。文采之“假”,还体现为逻辑之“乱”。如一些学生喜用排比句彰显思辨,增加文章印象分。这些或排山倒海,或深情款款的语句,细究之下,要么是用一个抽象的道理代替现实百态,要么是游离于整篇文章前后矛盾,更有刻意追求文采斐然而不合逻辑、有失情理、牵强附会、不合乎基本的语法规范者。有鉴于学生作文中存在的“假文采”现象,本期我们特邀全国几位教学名师,对真假文采进行一番梳理,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

01 源起:假文采从何而来?

@浙江省嘉兴市第四高级中学 郭青松

学生作文中的那些“假文采”产生的根源是什么?由于近几年来“论述文”几乎一家独大,并且,以前“文体不限”时,多数考生写的也是论述文,所以,本文主要针对的是论述文中的“假文采”。

1.教材有“罪”。王荣生教授早就批评,我们的教材“小散文”占据的篇幅太大了。翻开各个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你会发现,古今中外的散文占了绝大多数!不是说这些散文是“假文采”,而是说,长期大量的散文阅读教学,尤其是那些文字优美的散文的阅读教学,更多地是侧重于对语言的感悟,而缺乏理性的思考和逻辑的训练。

学生长期学习这样的教材,又缺乏专业、系统的论述文写作训练,更谈不上逻辑思维训练,而考试却还要求写论述文,你让学生怎么写出文采来?没办法,只好学着散文的样子,多来点比喻啊,排比啊之类的。

2.高考作文命题有“罪”。我以浙江高考作文题为例来说明。最近三年,浙江高考作文明确要求写论述文,这本无所谓对错。但是我们看命题人要求学生论述什么:2015年是“文章与人品”,2016年是“虚拟与现实”,2017年是“人生的三本书”。看上去考题没有限制学生写作的方向,但实际上是,这些论题的答案,或者说最佳答案,几乎是唯一的:文章与人品不一致,这是普遍现象,无须论证;文章与人品能保持一致,当然最好;当然应该与虚拟的世界保持适当的距离;人生理所当然应该读好这三本书。这几乎都是普遍的“公理”,显而易见。既然如此,你还让学生论述什么?道理是明摆着的,一讲就明,无须拼逻辑推理论证了,那就只剩下“拼文采”这一条路了。

3.语文教师有“罪”。撇开各种理由,语文老师们扪心自问:我写过几篇作文?我能写好论述文吗?我的作文有“真文采”吗?各位,如果当语文老师的自己都不愿意写,或者写不出,怎么教学生?再扪心自问:我在作文训练上花了多少时间?我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学生写出“真文采”作文的方案吗?如果没有,学生的“真文采”从何而来?我估计,为了应对考试,更多的老师在和学生“合谋”,努力写出能骗过阅卷老师的有“文采”的作文来。

源头没有活水,下游就很难有清流。浚泉源,造活水,还怕什么“假文采”“假抒情”?

02 观点:文采本来无真假 只因遭遇逢真假心

@山东省泰安英雄山中学 张凤山

谁都明白,高考作文的分数占语文总分数的百分之四十,高考自主招生过门槛也需要作文竞赛的较高奖项。但是,在作文教学中大家脑海里的贵恙却浑然不知,在潜意识里大家似乎总觉得竞赛作文比的就是写作手法和辞藻华丽,只有这样才能在评委面前金光闪亮,博得好评;似乎总觉得高考作文要想拿到五十以上的高分,缺乏斐然的文采就无法企及心。

于是乎老师们就让学生们建立什么《聚沙集》《撷英集》《拔萃集》等等,用以摘抄一些经典语句、语段甚至文章(范文、例文)等,然后要求学生背下来,以备作文竞赛或者考试作文之用。而且老师们往往把这些作为语文的主要作业,检查督促学生认真完成。于是乎语文的阅读课就成了学生的抄写课,语文的晨读课就成了背诵这些东西的识记课,语文的作文课就成了展示摘抄和识记的汇报表演课。试想,如果真的把这些所谓有文采的语句、语段甚或文章直接抄录到自己的作文中,那会是什么样子?那只能是一个不伦不类的大杂烩而已,连套作(高考反对套作和抄袭)和仿作都称不上,何谈优秀作文呢!

我曾担任过山东省高考作文阅卷组长,所以明白:实质上,在评判高考作文时,尽管评分标准规定“立意”“表达”“特征”各占20分,但在具体操作中,题意是主导,是基调,决定着作文的等级和分数的高低,作用不言而喻。在此基础上,再考虑文体特征鲜明和语言通顺流畅这个方面,最后才考虑有创新和有文采这个特征中的重点内容,况且“特征”又分4项16点,只要有一点突出即可按等评分,不求全面。奉请大家不要无限放大或者渲染“文采”的作用,逼学生就范,在高考作文中死记硬背干引所谓有文采的语句、语段甚至文章,那只会弄巧成拙。

有道是: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如果脱离了这个基本原则,你的所谓的文采再出彩也是无稽之谈,谎花一朵不会结果,只能昙花一现,过过眼瘾而已,不会有什么意义和影响而言。

自从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发展等级”中增设了“有文采”一项,高中作文教学似乎有了实实在在的抓手。部分有投机心态的考生认为语言优美可得高分,便着力堆砌华丽辞藻、丢弃内容的构建和逻辑框架的构思。遍观考场作文,到处都是似曾相识的比喻,杂乱无章的排比,寻章摘句的拼盘,生硬做作的对偶,胡乱拉扯的引用。这些文章貌似文采斐然,实则空洞无物,仔细阅读就会发觉什么都没说;每个句子乍看很漂亮,但是放在一起组成段落却不知所云。

其实我们不反对文采,“性情厚者,词浅而意深;性情薄者,词深而意浅”。文章要有文采,文采不一定是华丽辞藻的大量堆砌,满纸朴素平实的文字未必没有文采。判断的标准关键在于看写出的文字是否具有“个性化”,反对的是那种伪个性化和浮华的假文采。反对毫无思想的套作,反对使用万能材料,反对从优秀高考作文中去模仿借用其精彩语言文段,反对没有真情实感的无病呻吟,反对追求词藻华丽、片面堆砌优美文辞的所谓“文化作文”。

针对这些状况,首先我们要明确写作对象,然后选取最典型的素材来表现写作对象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04 案例:对“假文采”说不

——听课随感

近年来比较时髦上“如何写得有文采”的作文课,课上老师会给学生支很多招。但我们学生的作文真的有文采了吗?不久前,我有幸学习了国家级赛课《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但课上学生的表现让我忧心。

课进行得很顺畅,其中也涌现出一些学生颇为自得,老师颇为满意的作品。我挑选了两小段,请大家与我共同欣赏。

段落一:当母亲告诉我这一个消息时,一切似乎灰暗了下来。仲春时节的煦风却恰似冬日里那般刻骨铭心,我却被强迫参加某市级比赛,我从未上台过,我独行于小道,平日里独当一面的我顷刻成了一个畏畏缩缩的无耻之徒,像那101房间的温斯顿,茫然滚爬,编出万种理由。

段落二:月黑风高夜,独坐烛台边。临卷泪涟涟,话说夜难熬。突然睡意浓,鸡鸣唱白天。垂死惊坐起,书卷尚未掩。宝宝心里苦,有苦哪堪言。

段落一,作者认为自己胜过其他同学的理由是他运用了环境描写,以环境衬心境。可是大家细细读读这段话,会发现环境描写里有个词用得怪怪的。“仲春時节的煦风却恰似冬日里那般刻骨铭心”,结合语境我们发现,作者要表现的是仲春时节的煦风却恰似冬日里的寒风那样砭人肌骨,他要表达的是冷,而“刻骨铭心”这个词表现的是记忆力深刻,显然不合语境。所以盲目堆砌优美辞藻,并不能使文章更有文采。

段落二给大家带来很多笑声,很多快乐。可是笑过之后,我们再细细品读这段由古诗词和现代流行语组合而成的语段,你读出了什么呢?老师要求写一个内心的小纠结,可这段话给我们展示了什么?宝宝心里苦,是读书苦,还是考功名苦,还是相思苦,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作者为了追求文采,已经忽略了对思想的表达。

其实,以上两个段落所犯的毛病就是如今比较流行的“假文采”,很多老师表示宽容,觉得学生有这种追求语句华美的心已经不错了,不必苛求太多。但我个人认为,为了文采,背诵大量素材,胡乱拼凑优美词句,放弃了对思想的表达,结果走向了“假文采”的万丈深渊,这是舍本逐末。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采高考作文段落
趣味•读写练 答案
被高考作文概括的年轻人
【短文篇】
高考作文没有统一标准
心理小测试
翻译家的文采观
翻译家的文采观
有一种文采叫“抠字眼”
古人的幽默你不懂
高考作文常见错别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