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光环黯淡 男教师逃离农村
2017-11-15
前段时间,同一位在邻县教育部门担任领导职务的朋友聊天。朋友告诉我,为了解决农村学校教师长期缺额的问题,他们专门申请了一批事业编制,在近3年毕业的大学生中招聘新教师,承诺带编上岗,这批新教师计划全部充实到当地偏远农村学校任教。结果录取的39人中,女教师36人,男教师仅3人。而就在不久前,这批新教师临近上岗了,其中一个男教师直接放弃,选择去南方打工。聊天中,朋友充满忧虑地问:你一直喜欢思考教育问题,那么你说说,这种现象意味着什么?
我想了想,这里还真能看出一些问题。
首先一个显性问题是,农村学校新招教师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如果以后这种现象得不到扭转,那么问题就来了:数年以后,农村学校是否会出现女教师顶下大半边天,而男教師寥寥的现象?缺少男教师的农村学校,是否会因为有些只有男性胜任的工作无人去做而影响正常运转?这样的学校,会否因为男性角色的缺位,从而导致培养出来的孩子缺少阳刚之气,甚至影响孩子性格健康发展?
另一个值得思考的隐性问题就是,为什么如今男性不愿到农村学校做教师?核心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农村学校的待遇偏低。近十几年来,农村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大幅提高,这是国家推行农村发展战略取得的可喜成就。然而相比之下,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这些年虽有所提高,但增幅不大。
农村学校待遇低,然而中国社会传统赋予男性的养家责任比女性大得多。一个大男人挣的工资少了,怎么成家?何以养家?近些年,农村男教师找对象有点困难就是佐证,首先女教师不愿意在教师行业内部找对象;其次就是如今农家姑娘也现实了、要求变高了,工作时间不长的男教师拿2 000元左右的工资,人家和你过日子不踏实。
管中窥豹,如果再将思考深入点,就该问问:这些年农村学校教学质量下滑,农村孩子在高考竞争中越来越不敌城市孩子,问题出在哪里?我想问题是多方面的,但最关键的一点还是在于农村学校偏低的待遇无法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没有优秀教师的引领和支撑,教学质量何从谈起?
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农村教师工资待遇保障不力、增长乏力,只能让农村教师相形见绌,经济地位下降,社会地位下降,职业认同度降低,职业幸福感减弱,职业光环日渐黯淡,如此何谈吸引力?
长此以往,我很想杞人忧天地问一句:数年以后,农村学校谁来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