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焕仪 每天有进步已是幸福

2017-11-15周彩凤廖严力

华人经济 2017年11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书画女士

周彩凤+廖严力

人物简介

刘焕仪女士,香港城市大学专上学院副院长(学术)、墨耕书画会理事长、香港楹联学会秘书、香港诗书联学会秘书、秋霖研墨社秘书。她在书法方面涉猎颇广,在甲骨文、篆书、帛书、隶书、行书、行草等多种书体上均有研究。

刘焕仪女士,一位将心沉浸在书画艺术当中的幸福之人。

两年前,本刊就拜访过她,时隔近两年,再次与她如同旧友般攀谈、閒话家常。细数这段时间,她在书画学习和工作生活的故事,无一不散发出满满的正能量,不禁令笔者感叹,时光为她沉淀的,是学无止境的谦虚,是学不止步的坚定,是工作生活完美平衡的成熟,亦是追求理想的美好与纯真。走近刘焕仪女士,细品她与书画艺术的故事。

致力推广书画教育的“学生”

全身心投身书法艺术多年,刘焕仪女士自称為“一个用功的学生”。这个“用功的学生”,与书法同好一起,在2016年5月,以深入学习和研究书法及对书法艺术推广的美好愿景为宗旨,与同拜书法名家岑寂秋先生为师的同门师兄姐,成立了“秋霖研墨社”,並担任幹事会秘书。社名是荣誉主席李纪欣医生的构思,取岑寂秋先生的“秋”,以“霖”及“研墨”来表达对书法学习的追求与渴望及视老师的指导如甘霖。作为墨耕书画会的理事长,刘焕仪女士於 2016年6月在香港大会堂筹办了墨耕书画会的第三次展览,同年12月,又再次协助秋霖研墨社筹办在香港大会堂书法作品展览。

她觉得遗憾的是,香港书画学习出现了断层现象,五六十岁的人士是学习书法的主要人群;在小、中、大学生中,书法学习者寥寥。众所周知,香港重视英语教育,中小学生在课业之餘,学习乐器、西方绘画、舞蹈等成为“主流”,大学内也並未形成学习书法、国画的氛围;以刘焕仪女士任职的香港城市大学为例,学生学会虽多,卻没有一个中国书画学会组织。

深爱中华文化的刘焕仪女士,在丰富、提升、沉淀自己的书画艺术的同时,不遗餘力推广香港书画教育。作为多个书画社团的执委/幹事,她将四十多年的专上教育及行政工作经验带入到书画教育推广当中。她主持的墨耕书画会便是创会至今屡屡邀请名师开班教学,除了书法国画,还有举办对联及诗词学欣赏及创作课程。鼓励会员与儿女一起参加这些课程,希望吸引年轻会员。刘焕仪女士说:“以墨耕为例,当时最年轻的会员是15岁,最年长的会员有90多岁。德高望重的邝启涛博士是墨耕的顾问,他已经92岁了。”书画文化教育的推广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正是因为有像刘焕仪女士一样热爱中华文化,並一直在辛勤付出的人,书画教育必呈星火燎原之势。

在大力助推香港书画教育的同时,刘焕仪女士在促进国内外书画交流方面也积极地发光发热。2016年10月,她在佛山三水书法家协会的委託下,在香港城市大学专上学院举办了港淼书法联展。活动得到了佛山三水区文体旅遊局、香港城市大学专上学院的鼎力协助,由三水书法家协会、秋霖研墨社合办,两地书法家也积极回应、大力支持。另一书法团体香港国际书法联盟每年都会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举办展览,作为会员的刘焕仪女士亦在百忙之中每年积极参展。

从没放棄心中理想的追梦人

刘焕仪女士从小喜爱中华文化,虽然是家中七个孩子中唯一的女孩,但並没有受到特别的培养,因为当时家里要养育全部的孩子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了,根本没有经济能力去支持孩子发展兴趣等其他活动。但是,爱就像光一样,哪怕有一个小缝隙,都会透过来。

小时候,她对中华文化爱的方式,是睡前读诗,是听粤剧、粤曲;长大後亦经历过全力为学业、为生活奔波;2006年,刘焕仪女士因参观一个书法展开始与书法国画结缘,自此便尽情徜徉在书画的海洋中。如今,她希望通过展览,让更多的人都能夠发现中华文化之美。

每次展览,除了繁重的筹展事务工作,刘焕仪女士也要为展览准备作品参展。她现在在书画学习及展览工作与教育工作是双线並行的,由於尚未退休,而学院近年工作越来越繁重,她不得不暂停篆书、甲骨文的课程,但行草和隶书、国书的课程还在继续。

这两年,她工作之餘的时间,一部分给了社团义工工作,另一部分则给了书画学习。为了在书法艺术上更加精进,她听从岑老师的建议,选择王铎的作品进行临摹,以期在临摹中体会王铎的书法特色,並将此化为养分,以培育和建立自己的书法风格。

刘焕仪女士在书法学习与作品表现上曾经历过忽略笔法,只着重章法构图,墨色浓淡深浅、交错留白的时期,为了提醒自己要不断进步,她把当时未成熟的作品也保留着,以此警剔自己不要重蹈覆辙。

谈起退休之後的生活,她表示,除了继续学习书画,还计划学习古筝或古琴;学生时代和工作初期,把时光给了英语学习和教学,现在要追寻自己的梦想,深入学习、研究、推广中华文化。因此虽然工作繁忙,但也尽力学习书画和做好社团工作,帮助推广书画及中国文化教育。“古人每天都可以进行书法临摹及创作,我现在一周能有两个晚上做临摹练习及创作,我都很知足了,现在都在提倡终身学习。”刘焕仪女士说,“我身为老师,更应该以身作则。学习於我就是自娱,是做喜欢的事,希望2017年的自己比2016年有进步;不奢求2017年就成为很有自我风格的书法家,不需要同他人做比较,只要自己今天比昨天有进步,便觉得无愧於心,心满意足。在书画界赫赫有名,那不是我所追求的;活到老学到老,无论什麽年岁,一直都在成长,这是我的期盼。”

对人对己有要求的教育工作者

刘焕仪女士在香港城市大学服务了32年,见证了学校的每一个阶段的进步与变化。如同对书画学习一样,她对自己作为教育者的工作也在孜孜不倦地追求和探索,但她並不认为对自己是有过高要求的:“我对自己是有要求的,这种要求,就像是我对学生有要求一样,要求他们在他们的学习阶段做到自己能力最好的,但那並不是等同要求他们达到最高的标准,而是作为某程度学生应该要做到的而已。”

刘焕仪女士既是一位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又肩负着学院的重要行政及学术事务工作。2016年到2017年,香港城市大学专上学院的工作进入紧张忙碌的历史性阶段。两年前,香港城市大学专上学院的管理工作由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University of Wollongong)承接过来。2016年,她负责将专上学院的28个副学士文凭课程送审,由香港学术及职业资历评审局进行学术评审,经过前期充足的准备,於2016年6月顺利通过了该局的评审;2017年,她在准备2018年学士文凭课程的送审工作,同时也要为伍伦贡大学与专上学院合办的学士衔接课程做筹划,准备给香港学术及职业资历评审局送审的工作;2016年,香港教育局批準了专上学院在大围拨地申请,划拨了一块校址给专上学院,预计在2020年工程完工及2021年校园校舍装修完善後,专上学院将脱离城市大学。同时作为多个书画社团的策展人,在2018年多个书画展览计划也已提上她的日程。所有在公在私的工作都以紧锣密鼓的节奏,有条不紊地开展。

在工作之餘,在学习之外,刘焕仪女士选择用旅遊、探亲的方式平衡、舒缓身心。女儿已成家立业,虽不在身边陪伴,但常常视讯联络。不用操心孩子,没有家庭负担,她全身心投入地成为用功的学生、书画教育推动者、坚定的追梦人、及专业的教育工作者。人生有很多可能,开始永远不晚,要相信:只要坚持不懈,你都可以实现你的梦想。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书画女士
王惠君女士书画作品选登
全年目录
两岸青年在厦门共商中华文化传承与青年担当
小小书画廓
Guy Laroche“女士腕表”演绎现代百样风情
喂猫女士
书画
书画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