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活人物,展示个性
2017-11-15
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同样道理,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然而对于很多同学来说,描写人物依然是个难题,很多同学写出来的人物千人一面,人物形象干瘪、不立体,缺乏人物个性。其实,写好人物并不难,要想刻画出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典型事例凸显个性
人物的性格特点、思想品质是通过他所做的事反映出来的。但是,并不是将该人所做的所有事情都写进文中就能表现出人物的精神品质。因此,在写人物的时候就要经过选材和剪辑,将那些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精神品质的事件选入作文中,即通过典型事例写人,这是“写人”的基本要素之一。没有典型事例,文章就平淡无奇,“写人”就没有了真正的意义。
比如,胡适在《我的母亲》中写道:“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母子相处的往事何其多,“舔病眼”该是作者的记忆里最为深刻的,母亲只是道听途说来的“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就真的这样去做了。两个“又”,一个“真”,真切地写出了母亲对孩子的疼爱之深。从这件小事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作者眼中的“慈母”形象。同样文中为表现母亲的“严父”“宽容隐忍”“刚气”的性格特征,也分别选取了几个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典型事例。
二、细节描写凸显个性
细节描写就是对能充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表情等细小环节作具体、细致的描写。而一个人的“个性特征”只有通过他的言谈举止、神情心态才能够表现得更加生动逼真,因此,我们只有着力写好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等方面的细节,读者才能够确切地感受到我们所写的人物的个性、精神,正所谓用“方法”凸显个性,凭“细节”彰显精神。
出色的外貌描写,常能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如《列夫·托尔斯泰》中这样描写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架在小窗上方的横梁──小眼睛上方的额头,倒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木柴。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在四方脸中间,我们见到的是一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打塌了的样子。乱蓬蓬的头发,怎么也遮不住两只难看的招风耳。凹陷的脸颊中间生着两片厚厚的嘴唇。”从作者大量的比喻和夸张的描写中,我们看到了托尔斯泰长相平平,甚至有些“失调、崎岖、平庸、粗鄙”。而作者恰恰是通过极写列夫·托尔斯泰的平庸、普通,来反衬他伟大的灵魂、正直的人品。
成功的動作描写,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描写好动作,人物才能真正地“活起来”。如《守财奴》中葛朗台“争夺梳妆匣”这一精彩的动作描写:“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一纵”“扑”“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这里精心选择词语,巧妙运用比喻,形象逼真地雕塑人物个性,准确地展现了葛朗台饿虎扑食攫取金钱的丑态。
此外,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在人物描写中也至关重要,限于篇幅,不再一一列举。具体到写作时,运用哪种描写,可根据表现人物的需要,当然在运用中往往以一两种描写为主,其他几种描写为辅,应根据情况灵活运用。
三、对比烘托凸显个性
写人可以采用烘云托月的手法,通过对比,来凸显人物的个性。通过对比,或正面描写,或反面衬托,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光彩夺目,人物个性更加鲜明凸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陌上桑》一诗典型的范例:“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秦氏采桑女子之美,使得耕者锄者归来彼此抱怨,因为看罗敷耽误了劳作。作者不直言罗敷之花容月貌,而是细述观者之反应,烘云托月,衬托出罗敷之美妙不可言。这样的侧面烘托,人物形象更为鲜明,更加突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