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书房,守望人文
2017-11-15
深夜的书屋仍有灯光,比灯光更亮的是那束人文光芒。
24小时书店确实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在重庆,在厦门……它不仅是一家书店,还是一个城市的人文坐标。一个城市也许有着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有着彻夜不灭的五彩霓虹,却都比不上这样一家小小书店来得动人。这些工作人员就像执着的守夜人,守护着一份光芒与溫暖。
外来务工人员、流浪者、拾荒者,只要洗干净手,就能在这里填满他们被忽视已久的精神需求。喜欢阅读的市民、大学生,也能在这里拥有一份宁静和满足。有人说我们的社会处在急剧发展中,精神追不上物质,因而物欲泛滥。而我要说,只要我们还有这样一缕灯光,有这样的守夜人,我们的精神家园就必然郁郁葱葱。
这样的书店,现在还是很少的,也因此显得尤为珍贵。更多的书店,朝九晚五,循规蹈矩;有的书店担心顾客只读不买,因此把书都用塑料袋封好;更有甚者,像前段时间被曝出的一家书店,将在书店翻阅图书的小孩子赶出店去。自然,我们承认书店有营利的需求,但若是连书店都只顾经济效益而轻慢了社会效益,我们要再去哪里寻找一份人文精神呢?人心不富,何以强国?人文不再,何以为人?
我不太愿意称这家书店为“书店”,因为带了“店”字,就好像隐约听见铜钱叮叮。我更愿意称之为“书屋”,像当年杜甫心心念念的“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广厦,抵御物风欲雨,给爱阅读的人一处栖息之地,也给整个社会的心灵家园一处高屋广厦。
这里的工作人员当然是平凡的,我们甚至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他们就是这样伟大,他们坚守着如此厚重的人文精神,他们的灵魂碧波荡漾。我们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要想实现,离不开这样一份精神、一份情怀。
当然,我们不能强行要求所有的书店都这样不顾经济效益,书店当然也要营利,如此才能持续运行。这也就给国家提供了更高的要求。怎样去支持这种书店的发展?怎样来鼓励人文精神的发扬?这是摆在国家面前一张急切的问卷。
我希望我们的社会有更多24小时书屋,有更多的守夜人,更希望我们的社会人心通明,不再需要守夜人。
但愿人文有光,可抵长夜!
【评点】
这位考生巧妙地选取了“书店工作人员”这一角度切入作文,又将书店和工作人员合二为一,将其比作“人文的守夜人”,进而突出其在建设人们精神家园方面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值得一提的是,考生多次使用了比较论证,使文本运用材料更多,证明更精彩有力。
此外,行文表达也相当出彩,“但若是连书店都只顾经济效益而轻慢了社会效益,我们要再去哪里寻找一份人文精神呢?人心不富,何以强国?人文不再,何以为人”的发问,“他们的灵魂碧波荡漾”“但愿人文有光,可抵长夜”等妙喻,均为全篇增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