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课余行为调查分析
2017-11-15邓艇马凯寇娜
邓艇+马凯+寇娜
摘要:经调查,当代大学生课余时间约占全年的48%,但是调查显示,相当部分学生不能够合理、有效地安排课余生活,处理好学习、生活、社会活动三者之间的关系,学生对课余生活质量与效率总体满意度较低。从大学生个人发展来讲,有必要强化自我管理,做好课余生活的整体规划,并身体力行;从学校角度来讲,应正视主流文化与大学校园文化的差异性,急需在主流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途径与方法上创新;此外,学校要不断加大文体娱乐设施、图书馆等学习设施的软硬件建设投入,为提升大学生业余生活的质量与效率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大学生;课余行为;调查分析
1.前言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的提高。面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号召,互联网+信息技术引领第三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大众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当代大学生的课余行为相比以前更具有个性化、信息化、多样化、差异化等特点,如恋爱交友、创新创业、兼职实践、培训学习、运动游戏、网购互联等诸多选择。为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心理特点,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觀,增强时间管理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有必要对当代大学生的课余行为开展调查研究。
2.当代大学生课余行为研究综述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高等教育普及力度不断增强,在校大学生人数屡创新高。作为新思想、新文化的群体代表,大学生具有较高的学术科研水平及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是实现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保障,是推动国民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组织力量。因此,当代大学生的课余行为也引起了越来越多国内学者的关注。唐点权(2002)大学生课余时间行为呈现多元化和积极向上的特点,且大学生课余行为存在显著差异;赵丽娜(2009)大学生活中有着充足的课余时间,然而,并非每位大学生都能合理地安排课余时间;张媛,阎占定(2011)等人对20多所高校大学生消费状况、学习生活和情感生活进行了调查分析,从而为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提供了参考依据;黄雪燕(2011)认为高校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开展目标教育,引导学生合理规划大学生涯并进行专门的时间管理训练;胜令霞(2011)通过对大学生业余时间的利用情况进行调查,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推动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董永强(2012)调查数据反映理工科大学生课余生活质量不容乐观,并且有不同校区的差异;李红星(2012)研究发现学生对课余生活质量与效率总体满意度较低;杨泽乔(2013)的研究表明新媒体对大学生的课余行为有着深刻的影响;郑紫瑞(2014)研究表明大学生对课余生活的满意度与课余生活内容、课余生活安排显著相关;张洁,张如勇(2014)等调查发现90后大学生课余生活安排整体较好,但是一、二年级学生在活动内容上存在有较大差异。在国外,许多大学如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University of Waterloo等专门为大学生开设时间管理策略的指导课程以提高大学生的课余时间管理能力。
3.当代大学生课余行为调查分析
3.1调查目的
大学生课余行为是指大学生能够自由安排的私人时间内的个体行为。课余行为可折射出大学生的行为习惯、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内容,也反映出大学生对于生涯规划、时间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进而从侧面反映高校校风学风发展的现实状况。研究大学生的课余行为对于掌握大学生行为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本次调研的目的主要是为进一步了解当代大学生课余行为,把握大学生素质教育现状,分析研究当代大学生时间管理能力,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大学生课余行为的意见和建议。
3.2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3.3调研形式:问卷调查、访谈
3.4调查内容: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行为调查
3.5调查数量
对重庆市15所院校在校学生进行调查,发放问卷2270份,访谈 57人,回收问卷2200份,有效问卷186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达到79.93%。每所学校问卷发放不低于100份,随机抽取调查对象,样本数量充分,数据分布广泛。
3.6调查结果分析
3.6.1 课余行为统计
调查显示,教学课余期间选择上网、聊天、游戏、看电影、约会的大学生比例占67.63%,充分说明大学生的课余活动以休闲娱乐方式为主。节假日期间选择到图书馆和上网的学生占50%,寒暑假期间学生以休息、旅游、实践为主。
3.6.2城镇和农村差异
1.通过spss列联表分析可得,不论农村还是城镇,大部分同学都认为大学里最应该提升的能力是自主学习的能力。这表明大部分学生是认清了自己学生的身份,把学习放在首位的。
在选择人际交往上,农村的同学高于城镇的同学,这有点出乎意料。不过也不难解释,这不代表接收更多身边影响的城镇同学不认为人际交往不重要,只是农村的同学变得更加的重视人际交往。在选择社会实践上农村同学高于城镇同学。在选择自我决策能力上城镇同学高于农村同学。表明城镇同学比农村同学更加有自我的想法,有更强的主见。
2.能力提升途径
通过分析可得,农村同学更多选择阅读书籍和兼职实践提升能力,城镇同学更倾向于参加活动,在各项选择上相对均衡。
3.通过spss列联表分析可得,城镇和农村的大部分同学的假期安排为回家休息。相比之下,更多城镇的同学在假期安排了技能培训和外出旅游,更多的农村同学选择了做兼职。
3.6.3年级差异
4.通过分析可知,大约一半以上的大一到大三的同学的课余时间集中在1-5小时之间。大一、二同学选择3-5小时最多,大四选择5小时以上的最多。大一、大二的同学课余时间相对宽裕,大三同学课余时间1小时以下的比例开始增多,大四58.43%的同学课余时间则多于5小时。大一、大二到大三大四课余时间从多到少,再多。由此可以看出大三的学习压力是最大的。endprint
5.通过spss数据分析可知,大一到大四均有20%左右的同学周一到周五的课余时间选择上自习和上网。花在游戏上的时间随着年级增长也在增加,花在聊天上的时间与此相反。
大四的同学花在看电影上的时间上最多,大三的同学最少。花在约会上的时间大一的同学最少,大二大三大四基本差别不大。大一大二同学花在参加社团活动上的时间明显多于大三大四的同学。
6.根据数据显示,大一大二大四的同学花周末均有超过15%的同学选择到图书馆,大三为9.5%。这是侧面反应了大三学习压力大,更多的大三同学希望利用周末時间进行适当调节,缓解学习压力。
大一同学因刚刚步入大学生活,对于学生活动积极性较高,因此会将自己更多的时间参加到社团活动中,此后随着年级的增加,积极性逐渐降低,参与社团活动的时间显著减少。大一到大四的同学均有13%左右的同学选择周末睡觉,此外人数较多的选项还有运动、逛街和与朋友聚餐,大一到大四选择这三个选项的人数均在7%到9%之间。
在与男/女朋友约会这个选项上,随着年级的增加,此选项的选择人数增加,比例增大。其余选项的选择人数均较少且差异不大。
7.根据spss数据分析可得,大一中,大部分同学认为自己只有模糊的计划,且会随时改动。
随着年级的增加,选择有合理的安排并且能够按照计划进行的同学从大一时的19.3%增加到了大四时的27.6%。但基本没有计划的同学人数比例也在增加,大三达到峰值9.7%,大四又下降到了7.9%。呈现严重的两极分化。
但大一到大四的同学大部分还是认为自己只有模糊的计划,且会随时改动,随着年级增加比例有所下降,但仍然是5个选项中选择人数最多的。
3.6.4性别差异
1.通过spss数据分析可知,不论男同学女同学,均超过30%认为大学里最应该提升的能力为自主学习的能力,其中女同学的比例略高于男同学。
女生中选择社会实践能力的人最少,仅有54个女生选择了此项,而男生则有较多同学选择了该选项。其余选项男女生无较大差别。
2.根据spss数据统计分析,不论男女同学,多数是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和参加社团提升相应能力的,其中女生有35.3%,男生有30.9%认为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来提升相应能力,女生多于男生。34.5%的男生及30.5%的女生选择参加社团来提升相应能力,男生略多于女生。
6.通过spss数据分析我们可以观察出,在周末时间的安排上。女生和男生在3个选项上存在明显差别。一个是运动,男生比女生多一半的比例选择了周末运动,而周末选择逛街的女生比例则几乎是男生的4倍,而就在寝室打游戏这一选项,男生又几乎是女生的5倍。其他选项男女生不存在较大差异。
4.结论与建议
本次大学生课余行为调查发现,课余期间大学生的行为活动以休闲娱乐方式为主,其中社交活动和网络互联占据了大学生的大部分课余时间,表明更多的学生将课余时间用于提升自己在社会实践和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与此同时,学生普遍认为在大学里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最为重要,表明在校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较强,学业依然是大学生最为关心的话题。根据spss数据分析结果,不同的大学生群体间呈现出课余行为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其主要表现为:
1.城乡地域差异。农村的学生更加重视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而城镇的学生更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在能力提升途径方面,农村学生大部分选择阅读相关书籍和兼职,城镇学生更倾向于参加活动;更多的城镇学生选择利用自己的假期时间参加技能培训和外出旅游,更多的农村学生选择了做兼职以减轻自己的学业负担。
2.不同年级间的差异。数据显示,大一、大二期间学生的课余时间较为宽裕,大三的学习压力是最大的。随着课程压力的不断增加,社团活动呈现出明显的年级差异迹象,总体来看,随着年级的升高社团活动时间逐渐减少;与此同时,网络游戏的时间占用率随年级增长而不断增加,网络游戏已成为学生课余行为的中重要组成部分;有合理安排并按计划进行的同学随着年级的增加而增加,但基本没有计划的同学人数比例也在增加,呈现严重的两极分化,所有年级的学生都认为自己对于未来只有模糊的职业规划。
3.不同性别间的差异。性别差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了课余行为方式的选择上,有较多男生选择了社会实践能力,女生选择该选项的人数最少;在提升相应能力方面,不论男女同学,多数选择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和参加社团,选择阅读相关书籍的女生人数多于男生人数;在周末时间安排上,选择运动和在寝室打游戏的男生人数明显多于女生人数,而更多的女生喜欢选择利用周末时间逛街购物。
根据本次大学生课余行为调查研究结果,认为当代大学生课余行为呈现出多元化、差异化、兴趣化等特点。整体课余行为健康端正,积极向好,但与此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认为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大学生进行引导。
1.开展时间管理教育,培养大学生科学的时间观。
2.鼓励参加社会实践,促进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
3.调动体育锻炼兴趣,加强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
4.加强网络行为教育,养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
5.深化职业生涯教育,提高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
参考文献:
[1]黄雪燕.大学生业余时间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11).
[2]昊明隆.问卷统计分析实务—SPSS操作与应用[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10):300-353.
[3]邹志超.大学生自我管理量表的修订及区域性常模的建立[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课题来源:重庆市教育委员会2011年辅导员择优资助项目“时间管理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 2y2ufdy2013008)的阶段性成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