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用牡丹产业提升如何破题
2017-11-15雷欢
雷欢
油用牡丹以产籽量大、出油率高、生产成本低,集良好的生态、经济效益于一身而备受关注。全国各地每年围绕推进油用牡丹产业发展举办的论坛和会议也不胜枚举。短短几年间,我国油用牡丹发展规模在逐渐扩大,但同时也遇到了发展瓶颈。那么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在何处?如何推动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产业优势如何
数据显示,2015 年,我国食用油对外依存度达到65.8%,超过了国际安全预警线。2016 年,我国食用油对外依存度进一步扩大到67.7%。
国家林业局原副局长李育材说,木本油料产业作为我国的传统产业,是提供健康优质食用植物油的重要来源。与其他油料作物相比,油用牡丹具有产量高、出油率高的特点,可缓解对外依存的现状。
牡丹籽油的开发,对于我国食用油现状来说,可谓是锦上添花。但油用牡丹的用途不仅仅局限在食用油领域,它还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油用牡丹耐干旱、耐瘠薄、耐高寒。据科研部门测定,在风沙区种植覆盖率为60%以上的油用牡丹,能有效降低风速22.7%,减少风蚀达50%,是今后我国进行防风固沙的首选灌木树种之一。同时,油用牡丹根系发达,据监测数据显示,栽植油用牡丹的地块比荒山荒地每年每亩能减少水土流失0.8立方米左右,具有良好的保持水土效益。
更重要的是,油用牡丹还能让农民实现精准脱贫,可谓一花多效益。油用牡丹技术要求和市场门槛都不高,是多年生木本植物,栽种后可30~50 年不用换茬,并且管理方便。
区域发展现状怎样
自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将油用牡丹列为重点发展的木本油料作物之一以来,各地区卯足了劲,如火如荼地发展油用牡丹产业。那么各地区目前的发展现状如何?又遇到哪些瓶颈?
就河南省来说,据了解,依托特有的牡丹资源优势,河南省计划5 年内在全省发展油用牡丹400 万亩左右,10 年发展油用牡丹800 万亩,做强牡丹油产业。2015 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将油用牡丹作为特色产业进行规划。洛阳、焦作等地方政府出台了油用牡丹种植的奖补政策,降低农民前期的投入成本,保障油用牡丹产业可持续发展。
但在层层推进发展过程中,油用牡丹产业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河南省洛阳农林科学院院长张灿军表示,由于油用牡丹产业是新兴产业,与之相配套的机械化管理设施开发研究滞后;思想认识方面“两头热、中间冷”现象突出、问题严重,即政府和企业重视,农民的参与热情不高,研究开发力度不足;资金雄厚、技术力量强、专业程度高的龙头企业缺乏。同时加工精细深度不够,科技含量低,品种类型单一,以牡丹食用油、牡丹饼、牡丹花茶等浅加工产品居多。
另外,作为新型油料作物进行规模化种植,油用牡丹缺乏标准化的种植模式和管理技术,不同地区、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种植时间、种植密度、种植模式及配套管理技术研究不成熟,主要沿用观赏牡丹传统的栽培方法,缺乏针对性的管理技术。
以安徽省为例,安徽省牡丹发展势头强劲。数据显示,2015 年全省有各类牡丹35万亩左右,2016 年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增长,增加到60 万亩左右。其中,油用牡丹育苗面积发展较大,有20 万亩左右。
据了解,安徽省内各类油用牡丹加工企业在逐渐增多,就铜陵来说,有牡丹加工企业5 家、牡丹籽油加工企业4家、牡丹花茶加工企业1 家。各类牡丹产品纷呈,安徽牡丹产品没有停留在牡丹籽油、牡丹花瓣茶、牡丹花蕊茶这些层面,全省多个企业在研究和委托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发牡丹新产品。
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问题。安徽凤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李兆宇表示,安徽油用牡丹种植出现增速减缓现象,主要表现在油用牡丹发展较早地区。产量南北有一定的差异。安徽种植油用牡丹最早在2012 年下半年,到2015 年开始开花结籽。安徽江南数市“清明时节雨纷纷”的天气特点,影响牡丹花的授粉,产量明显低于安徽省的北边地市。去年雨水多使安徽油用牡丹面积有所缩减。产业服务平台没有形成、技术服务机构不完善,缺乏技术培训机构,技术服务内容不系统等问题也影响了产业发展。
产业提升如何破题
面对栽培管理技术模式不成熟,管理、养护成本高;产业发展相关配套研发基础滞后;龙头企业缺乏,深加工产品类型单一,产品质量不高等问题,如何因地制宜采取措施,推动产业健康发展是关键。
专家建议,目前油用牡丹产业发展已上升到国家战略。油用牡丹加速发展要不断推陈出新,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产品科技含量,以“技术”取胜,应从过去单一应用走向更深层次的发展。同时,开展高产、优质油用牡丹新品种选育工作是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在进行新品种选育时,要在满足高产、优质的同时,充分体现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类型,突出抗旱、抗寒、抗湿热等特征和适栽范围,培育出适合不同分布地区的专用品种类型。
同时,要加强栽培管理技术研究,探索合理种植模式,切忌一哄而上;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实现集育苗、造林、科技研发、产品加工、观光旅游及销售于一体的经营管理模式,促进油用牡丹产业规模化发展、专业化生产和市场化经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大产品的科研投入和市场开发力度,树立品牌意识,提高市场竞争力,拉长油用牡丹产业链,实现油用牡丹种植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