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及其对策探索
2017-11-15胡文香
胡文香
中职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及其对策探索
胡文香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是对他人所给予的帮助的感激和回报,也是每个中国公民都应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品格和行为修养。目前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职学生数量庞大,而中职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令人担忧,感情冷漠现象普遍存在,探索行之有效的对策,提高中职学生感恩意识,乃当务之急。
中职学生 感恩意识 现状 对策
感恩,指个人从内心接受并认可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的恩惠和帮助,并欲以感激和回报的思想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方式。怀揣感恩之心,如沐浴春分,体会人性最本真的快乐;怀揣感恩之心,似平步青云,与他人建立心与心的桥梁;怀揣感恩之心,将拥有发现美的眼睛和爱的心灵,少一点挑剔,多一分欣赏,人心更加善良,社会越发和谐与美好。目前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职学生数量庞大,而中职学生感恩意识缺失、感情冷漠现象普遍存在,提高中职学生感恩意识,探索行之有效的对策,乃当务之急。
一、中职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有力保证。目前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职学生数量庞大,大部分中职学生年龄较小、心智不健全、学习习惯差、学习底子弱,部分中职学生由于感恩意识的淡化与缺失,逐渐养成了凡事以自我为中心,自私、懒惰、任性,社会责任感差等性格弱点, 有的无法明辨是非和正确面对及处理各种困难,遇到挫折后甚至走上极端,酿成重大悲剧,在媒体和现实中时常能看到学生自杀或杀人的报道。例如四川某中职学校17岁女生因与母亲发生争执而跳楼自杀;山东一名19岁中职男生,与同学因琐事发生矛盾并怀恨在心,持刀将同学杀害。因此,中职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不容乐观,探索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正迫在眉睫。
二、提高中职学生感恩意识的策略探索
(一)打好家庭感恩教育的根基
父母是孩子养成教育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则是第一课堂,家庭感恩教育的缺失,将严重影响一个孩子正常人格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因此感恩教育需要打好家庭教育这个根基。首先, 适当严厉,不过分宠溺孩子,是每个家庭需要的正常教育氛围。如今,部分中职学生是独生子女,从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父母和长辈们的细心呵护与无微不至的照顾使其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习惯和不思进取、好逸恶劳的思想品质,只知无条件索取而不知感恩与付出。其次,加大对孩子思想道德教育的投入,除了关心孩子的生活、学习和心理健康问题,还应重视和培养孩子们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健康完善的个性人格,学会感恩,则是人最基本的道德素养。最后,父母应不断提升自我感恩意识,学习和感知身边的感恩实例,内化为自身品格和行为习惯,从无形中感化自己的孩子,做到言传身教。
(二)摆正学校教育的天枰
在中职教育阶段,学校为了使学生顺利毕业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提高就业率,或是在学历竞争残酷的今天,能使更多学生考上对口高职,提高升学率,各中职院校在学生的学习和养成教育的天枰上严重失衡。因此,我们需要摆正学校教育的天枰,一是加大思想品德教育的投入和专业思政教师的培养,开展各项思想品德课程并贯穿于中职学生学习阶段的始终,重视理论知识的教育和指导;二是在校内不定期地开展各种以感恩为主题的德育讲座或学生活动,渲染感恩氛围,传播感恩正能量。三是在特定的节日或纪念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学雷锋志愿者活动、清明祭奠革命先烈活动等,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理论知识,感悟人间真情,践行感恩教育。
(三)加大社会感恩教育的投入
良好的社会氛围,能够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加大社会感恩教育的投入,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感恩的思维意识,情感意志和行为习惯,有利于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然而,当今社会迅猛发展,网络技术不断革新,各种公共媒介伴随着中职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网络游戏的风靡,资源信息的泛滥和网络安全监管的缺乏等社会问题更加容易使意志不坚定的中职学生迷失自我,受到诱惑,从而形成孤僻、自私、暴躁的性格,更不懂得感恩为何物。因此,全社会都应该利用各种新闻媒介、网络平台加强对中职学生感恩意识的宣传和引导,宣传感恩故事、宣扬感恩精神,树立感恩典型,弘扬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和健康的价值追求,在全社会营造感恩教育良好氛围。
古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今有,吃水不忘挖井人。感恩,是古今中外世代传承的优良品德,是每个人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加强中职学生感恩教育的培养是每个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学生个人都应高度重视并为之付诸行动的重要教育工作。使当代中职学生能够拥有一颗健康向上的心灵、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做到感恩父母、感恩老师和同学、感恩社会、感恩自然,整个社会和谐相处。
[1]迟文超,胡娜娜.职业院校中的感恩教育[J].职业,2016(12).
[2]辛世俊,王丹.论感恩教育的依据[J].中国德育,2017(10).
[3]何安秀.论当前我国青少年感恩教育的误区[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
[4]孙兆化.实施感恩教育的有效路径[J].当代职业教育,2015(02).
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胡文香(1990-),女,汉族,四川南充人,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