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心理辅导研究
2017-11-15阚瑶
阚 瑶
贫困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心理辅导研究
阚 瑶
贫困大学生的创业问题一直受到大家的关注,在创业过程中,他们面临的心理问题要比其他创业者更多。本文旨在分析贫困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面临的心理问题以及影响因素,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办法,希望能够切实帮助贫困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解决心理上的问题。
贫困大学生 创业 心理辅导
受全球范围的经济危机影响,社会上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与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无法形成良性循环,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在这一问题中,贫困大学生的就业更受到大家的关注,很多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希望通过学业上的成就帮助自己找到理想的工作,可现实社会往往打破这种理想,已毕业的大学生需要极其出色的学业背景和实践经验才能找到相对满意的工作,贫困大学生无论从人脉资源或是曾经受教育经历都会比普通大学生稍逊一筹。当然,贫困大学生同样具有普通大学生没有的优势,比如:吃苦耐劳的精神,相对平和的心态等。针对这样的社会情况,国家大力支持贫困大学生的创业,希望他们转变就业观念,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来缓解社会上的就业压力。这批新兴的创业人才同样也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为社会的进步提供动力。与就业相比较而言,创业的收入相对较高,获利后可以很大程度的改善创业贫困大学生的生活条件,这也是贫困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一个益处。即使贫困大学生自主创业有自身的优势和益处,同样也会面临一些问题。本文主要讨论贫困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学校的心理咨询教师可以给予的心理辅导。
一、贫困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面临的心理问题
(一)创业人格缺乏
人格就是我们俗称的个性,郭永玉在其论文中表述“人格是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行为模式的统一体”[1]。创业人格则是在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一些行为模式来支持创业的成功,例如:自立、自强、创新等。经邢娜、赵云总结,以创业为就业的大学生所应具备的人格应该包括诚信、自信、合作以及勇气、魄力、眼光[2]。受各种环境因素影响,贫困大学生有其特殊的人格特征,在以上的创业人格中尤其缺少勇气和魄力,这主要是由于贫困大学生缺少来自外界的鼓励支持,受社会拜金主义的影响,认为自己的贫困使自己“低人一等”,不敢迈开步子去尝试。事实上,这种想法是没有必要的,作为心理辅导老师要帮助贫困大学生建立自信,摆脱这种阻碍创业的人格特征。
(二)创业能力不足
在创业过程中,需要的创业能力有许多,比较重要的有经营、管理以及投资的能力。除此之外,经常被大家忽视的人际沟通能力也是很重要的一种创业能力,它能帮助创业者提高自身的被接纳度,获得来自团队的支持与分享。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心理学家埃里克·伯恩提出了人际沟通分析理论,当个体与他人或团体发生沟通的情况,通过分析个体的自我状态并进行调整,用以帮助个体获得成长的机会。贫困大学生应利用各种校内校外的机会,参加学生会,假期兼职等来提高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积极获得来自外界的支持与鼓励,建立团队进行创业,这样可极大增加创业的成功性。
(三)创业心理脆弱
这里的心理脆弱是指创业受挫后,对于一些负面情绪的调节。这些负面情绪包括对自己或者创业的失望、受挫后的茫然、被误解的委屈、急于成功的焦虑以及创业过程的紧张等。在一部分贫困大学生的心中认为,创业的盈利与否是判断创业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创业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缺乏对于创业成功或者失败的理性归因。针对这些负面的心理影响,作为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应采取课上加课外的辅导方式,有针对性的对一部分学生进行心理调适,挖掘他们自身的潜能。
二、贫困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面临问题的影响因素
贫困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面临的若干问题,是受很多原因的影响,有来自家庭方面的,学生自身素质方面的以及学校方面的。首先,贫困大学生的“贫困”主要来自于家庭方面,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得不到来自家庭的资金以及经验的支持,会影响创业的成功率。其次,贫困大学生由于自身素质的局限,会出现自信心不足等情况的发生,这也影响创业的效果。最后,贫困大学生没有在学校接受过系统的心理辅导,在自信心的建立,抗焦虑能力的提高以及受挫力的加强等方面缺少专业的训练,对自我的认识片面或者不足;同时大学生在学校也缺少相对系统的创业教育,对创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没有预估的能力,这同样会影响创业的成功。
三、贫困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面临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加强贫困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塑造
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它由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三部分组成。贫困大学生往往在自我认识的过程中,对自己的分析失衡,不能够客观地评价自我,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兴趣、气质解析不到位,例如:部分贫困大学生认为自己从艰苦的生活环境中获得了不同寻常的能力,创业自信心爆棚;还有一部分贫困大学生没有摆脱来自家庭环境带来的自卑感,创业自信心不足,这些都是自我意识塑造不成功的影响。
针对这部分学生的心理特征,心理辅导教师应该充分分析其特点以及行为特征,从个体自我评价和群体自我评价出发,解除贫困大学生的自我障碍。个体自我评价是对自己状态的一个认识,群体自我评价是指自己所处的这个群体对所属群体特点以及状态的认识。贫困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受到来自自身刻板印象和社会舆论的影响,被标签为“无经济能力”、“无社会资源”、“无社会地位”的“三无”群体。而这一标签的出现往往受到网络煽动或者“炒作”的影响、这增加了贫困大学生立足创业市场的障碍。心理辅导教师可以通过分享成功创业的案例;走入社会采访群众真实想法;模拟创业实战来增强贫困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二)树立创业心态,进行挫折教育
创业心态对于创业的成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心理辅导老师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创业心态的教育可以分为以下几步。首先要明确创业的个人目标,即自己想要获得的价值。目标过大容易迷失自我,目标过细容易局限自我,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问题,在确定个人目标之后要定期询问自己目标是否发生变化,随时调整。其次,确定选择什么样的行业建立什么样的企业。企业无论过大还是过小都容易使创业者陷入不平衡的状态,创立一个规模适合自身的企业尤为重要,对于创业企业的类型问题,谨防人云亦云,有一定的核心竞争力才有利于企业的良性发展。最后,有承担风险的勇气与准备。让学生明白挫折是一把双刃剑,在受挫的同时也可以获得丰富的创业经验同时挫折也是创业中不可避免的。这需要辅导教师进行挫折教育,主要针对贫困大学生能够抵抗挫折并且没有不良反应。在辅导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一特殊群体进行适度的训练,切不可受挫过重影响良性循环,也不可受挫过轻,让创业者低估困难。心理辅导老师要将课程的设置多元化,避免单一,也应将挫折教育的任务进度把握准确,由简到繁,由易到难。
(三)开展心理咨询服务
针对贫困大学生这一群体,开展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服务,并将有创业动机的同学聚集进行团体辅导,进行创业情绪心态的调整,帮助学生进行情绪管理。情绪管理是为了“促进个体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和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心理辅导老师应帮助贫困大学生建立情感分享的纽带,联系已经毕业创业成功的贫困大学生,来学校进行心理帮助,通过对自己创业经历的分享,鼓励在校贫困大学生的自信心;组织在校的贫困大学生进行自我激励,从赞美自己开始,学习爱自己相信自己;进行克制训练,实景模拟将来在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前演练。心理咨询可以有效缓解贫困大学生即将创业的不适感,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在我国,贫困大学生的创业心态与创业行动之间存在一定的反差,即使是真正创业的贫困生,由于面临诸多困难,成功率也很低。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贫困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出发,进行了产生原因的分析以及解决办法的解析。希望教师能够关注这一相对特殊的群体,给予帮助。
[1]郭永玉.关于“人格”的界说及有关概念的辨析[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5,23(2):41~45.
[2]邢娜,赵云.浅谈团体心理咨询与培养大学生创业所需心理素质的关系[J].中国校外教育,2011(2):31.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
阚瑶(1989-),女,汉族,天津人,研究生,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心理学、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