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君子不器”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启示

2017-11-15

长江丛刊 2017年25期
关键词:不器技能型君子

樊 瑞

“君子不器”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启示

樊 瑞

孔子主张“君子不器”。““君子不器”的真实涵义,不是绝对“不器”,而是要成道德之“大器”,才能之“通器”。然而,当前我国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认识却存在两个误区:重“育才”而轻“育德”、重就业而忽视发展。我们要将道器统一起来,厚“德”重“思”,重视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应用型人才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宽厚的基础。

君子不器 道器之辨 应用型人才培养 高校

自从我国高校扩招以来,几乎所有高校都一窝蜂追求学科化、学术化发展,结果导致人才培养结构严重失衡,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数量不足,而很多所谓的“学术型”大学毕业生既无真正的学术能力,也无法适应市场对应用技能的需要,从而出现严重的大学生就业难与企业用工荒并存的“冰火两重天”现象[1]。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然要求。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鼓励那些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但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不少高校对转型存在着忧虑和抵制,不少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对于应用型大学也存在着消极看法,认为应用型人才相比学术型人才低人一等。有人认为,这种轻视应用型知识和能力的观念的源头,正是孔子《论语》中所提到的“君子不器”说[2]。鉴于此,本人对“君子不器”说的历史内涵进行深入分析,并解读其当代意义,对于改变人们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错误看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君子不器”的含义与“学而优则仕”

通读《论语》,我们可以把孔子“君子不器”中的“君子”,理解为有高尚道德修养的社会治理者、管理者。无论在古代还是今天,社会对管理人才的需要量都不可能太多。古代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这种“治人”的管理型人才,而今天随着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学校不仅要培养管理型人才,还需要培养创造知识的学术型人才、把学科专业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创新型技术人才、把创新型技术应用到生产或生活服务中去的应用技能型人才。除学术型人才以外的创新型技术人才、应用技能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都可以统称为应用型人才。所以今天学生的发展目标可以是多样性的,或者“学而优则学(者)”,或者“学而优则专(家)”,或者“学而优则管(理)”,或者“学而优则匠(技能型人才)”。这不是因为孔子保守跟不上时代,而是不同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以及对学校培养人才类型的要求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对孔子“君子不器”的理解,首先需要放置在这一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中。

所以,不同时代的教育有着不同的目的,孔子时代教育需要培养的是“学而优则仕”的君子,今天的教育则需要培养的是“学而优则专(家)”、“学而优则管(理)”、“学而优则匠(技能型人才)”。其中“学而优则专(家)”可以分为“学术型专家”和“应用型专家”。除了为数不多的“学术型专家”之外的其他人才,都可以归入“应用型人才”。即使是古代“出仕”为官的“君子”,在今天也属于社会服务类应用型人才。由此可见,如果把“君子不器”理解为“君子不要成为应用型人才”,在古代和今天,都是讲不通,也行不通的。

在《论语》中,孔子曾用“器”来比喻管仲、子贡这样的有德有才的“君子”,其主张不是“君子不器”,而是“君子大器”,反对的是“君子小器”。笔者认为,“君子不器”不是绝对“不器”,而是要成道德之“大器”,才能之“通器”。

二、重“器”而轻“道”:当前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认识误区

“君子不器”这短短四个字,意义却十分深远。当前我国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日益重视,但是实践中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却存在着一定误区。

(一)重“育才”而轻“育德”

“君子不器”可以理解为君子不能被当作工具来使用。因为人是拥有思想、灵魂和感情的,而不是没有知觉的工具。由此推及,当今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并非“制器”,而是“育人”[3]。然而,在实践中,一些人却把应用型人才培养狭隘地理解为加强应用技能培养,从而忽视了思想道德教育。如果我们的教育仅仅局限于对其应用型技能的培养,却没有给他们文化的洗礼和道德的熏陶,那我们所培养出来的就只能是流水线上走下来的高级机器人,这样的人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对自身来说都是毫无用处的。同时,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与其事业的成功也往往是成正比的。所以,我们要改变重“育才”而轻“育德”的观念,树立“育才先育德”的教育观。

(二)重就业而忽视发展

生活在现在的社会,我们无异于是非常幸福的,可以说每时每刻事物都在进行变化和创新。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教育者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一批又一批有用的人才,这些人才能够为个人、为社会在某一领域谋得生存和发展,从而对社会做贡献。

诚然,就业是民生之本,在“以就业为指导”这种貌似顺应社会发展口号的号召下,大多数人并不了解“道”为何物,却整天为“成器”忙碌。就拿考证来说,今天考这个证,明天考那个证,他们并没有从自身的需求出发,只是随波逐流,千辛万苦,忙忙碌碌,对本该学习的“君子之道”却一无所知,把自己局限于仅仅只掌握一门技术的专才,忽略了我们需要成为通才的社会需求和个人追求。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进步,将会出现的一些未知的新问题。他们是否能够长久地对社会做贡献,是否能够在快速发展的社会和形势中,尽快地将所学的旧知识转换为适应行业发展的新技能呢?我们现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只能培养胜任某种工作的个人才能,这种个人才能正是“器”之用所体现出来的人才的工具属性,那么它跟孔夫子讽刺樊迟学稼、学圃的追求有什么区别呢?等到技术真的发生变革,他们由于对“道”的缺失,失去了触类旁通的能力,专才很有可能转变成为对社会无用的人,因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模式与方法,并没有赋予他们学习新技能的能力。因此,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个人才能的提高,而且要追求道德境界的提升。即不要局限于“器”而要高于“器”,从而实现道器的统一。

三、重“德”重“思”: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启示

要想实现道器统一,除了赋予应用型人才基本的知识技能之外,也要求他们具备适应时代发展的学习能力、实践中的思考能力和理论中的创造能力等方面的才能。这种才能是学生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迅速掌握新技能的基础,它属于“不器之器”,是“道”的本质。

因此,如何养成“道”这个问题就显得至关重要。我认为“道”的养成主要包括道德、思维和自主探究的养成。只有将这三个方面都重视起来,才能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一)重视道德教育,学会做人

我们都知道,有才无德比无才无德更可怕。当今社会,学术造假、考试替考等现象频频出现,“有才无德”的人比比皆是。因此,这就启示着我们要培养优秀的应用型人才,必须重视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应用型人才首先能够学会做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心态。要达成这个目标,笔者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用优秀的文化来对应用型人才进行熏陶,教会他们用良好的道德观念来充实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成为真正的栋梁之才。

(二)重视思维培养,学会做事

除了重“德”,我们也要重“思”。要教会学生掌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能够以规律为指导,能够认识事物发展的原理及规律,从而使得自己能够在千变万化的社会中提高适应能力。《论语》中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闻一知十”,《礼记·学记》讲“开而弗达”、“知类通达”,都是强调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和探究,去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这样,学生在离开老师之后,自己也能够知道该做什么,该如何做。

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应用型人才进行培养的时候要采用启发式教学,采用多种方式,根据应用型人才的实际情况,遵循教学任务和客观规律,启发他们主动去思考,积极主动去学习,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学会分析、解决问题,就算在以后万变的社会中,也能够以理论知识为指导,在实践中提升自身水平,获得更好地发展。

(三)重视自主探究,学会学习

要想实现道器统一,还必须重视自主探究,重视思考,使得他们学会学习,拥有独立思考和创造的能力。这就要求在我们平常的教育活动中,要能够激发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能够主动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分析,将结果与过程结合起来,使“学会”变成“会学”。

也就是说,对于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来说,要能够掌握变化了的形势,掌握先机,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中能够敏锐地判断出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更好地为社会、为行业服务。对于中层以下的应用型人才来说,要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够快速掌握新的技术,跟上已然变化了的形式。

综上所述,作为当代“君子”,就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这样才能成“大器”,不要“小器”;要不断提高自己终身学习、不断创新的能力,成为“通器”,而非故步自封无法适应社会发展和技术革新的“专器”。

[1]麦可思研究.转型恐惧症?高校如何向“应用型”转变[EB/OL].搜 狐 网,http://learning.sohu.com/20151117/n4266 99527.shtml,2015-11-17.

[2]孔 丘 .论 语[M].西 安 :陕 西 师范 大 学 出版 社,2010:25~26.

西藏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高校少数民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研究”(项目批准号:14JZD04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樊瑞(1993-),女,汉族,山西运城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民族教育。

猜你喜欢

不器技能型君子
“君子不器”对教师成长的启示
技能型社会建设动力机制及其构建略论
不器
《“君子不器”钟表》
玉、水、兰:君子的三种譬喻
《论语》知多少?
君子无所争
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三问”
有君子之道四焉
四川省技能型人才现状及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