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泰国电影国内研究述评

2017-11-15张怀强

电影文学 2017年23期
关键词:恐怖片泰国艺术

张怀强

(云南开放大学,云南 昆明 650223)

纵观近十年来的国际电影市场,可以说是东南亚电影频获世界目光的时期,他们的电影似一股蛮风,引发世人关注,比如泰国、菲律宾等国的电影。在商业电影方面,泰国的功夫片、青春片、恐怖片等类型,不仅在本国收获了超高票房,在国际上还获得了诸多青睐,收益颇多;在艺术电影方面,诸如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彭力·云旦拿域安等导演,频获国际赞誉,其中阿彼察邦的《祝福》(2002年)获得一种关注单元的一种关注大奖、《热带疾病》(2004年)获得第55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团奖、《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2010年)获得第63届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堪称艺术进步与成功之典范。

一、学术著作

在著作方面,张仲年、拉克桑·维瓦纽辛东主编的《泰国电影研究》[1]是唯一一本与泰国电影相关的学术著作,该书实际上是中泰共同举办的“2010泰国电影展映暨国际研讨会”的直接成果。它包括三大部分:历史与理论、作品与导演、产业与发展,可以说这些研究角度涵盖了泰国电影研究的方方面面,但它也有两点不足:一是该论文集中的研究内容多集中在20世纪,对新世纪以来的电影内容与现象涉及较少;二是对于艺术电影研究基本没有涉及,比如代表泰国电影艺术最高水准的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他是泰国电影令世界瞩目的重要原因),无论对其作品还是导演本人的研究都严重缺失。即便如此,这些都不能抹杀本书的学术价值及先导意义,书中众多研究论文将为后来者立下标杆榜样,打下坚实基础。

二、期刊论文

在论文方面,通过知网搜索,截至2017年10月,发现相关研究成果还是比较多的。笔者根据泰国电影研究开展的实际情况做了两层划分,分别是对泰国电影进行的整体研究以及对泰国较有影响力的电影类型、作者作品进行的部分研究。

(一)整体研究

关于泰国电影历史与发展的论文主要有差漠恩录·坦南望农著、张力平译的《泰国电影百年:1900—2000》[2],该文不仅概述了泰国电影的百年进程,更阐述了泰国社会文化的发展演变。其后崔颖的《从皇室纪录片到“新浪潮”运动:泰国电影百年发展流变(1897—2015)》[3]对泰国电影百年发展同样进行了概述,其中揭示出泰国电影从战后到70年代初一直出品无声电影,并占据垄断地位,是泰国电影发展的一个独特现象,值得继续考察。安察丽·柴沃拉邦著、何谦译的《东南亚新电影的文化观察》[4]中有独立篇幅对新世纪以来的泰国电影进行了仔细描述,肯定了其在东南亚电影中的领先地位,并将其区分为通俗电影、艺术电影以及实验电影,这在笔者看来是十分恰当与准确的。与此同时,文章对应不同类别电影介绍了它们不同的制作环境与发行体系等。崔颖、朱丹华的《民族想象、历史认同与佛教印记:新时期泰国电影的主体性建构》[5]总结了新世纪以来泰国电影得以迅速发展依赖的正是全新的电影语言和范式,以及自身主体性的建构完成,泰国电影对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述不仅满足了“他者”的新想象,更契合了“我们”所需的认同,这在某种程度上与亚洲许多国家电影再次崛起的原因是相类似的。涉及产业发展的研究论文还有陈晓达的《透视当代泰国电影产业的崛起》[6],该文从产业机制、市场环境以及电影类型特点等方面,梳理出当代泰国电影崛起的成功经验,比如成熟的商业化运作、类型片的本土化叙事等。另外还有洪帆的《当代泰国电影的文化品牌与类型归属》[7]等。这些产业发展经验的及时研究与总结对中国电影发展或将起到借鉴作用。

理论研究的主要成果有李果的《当代泰国电影音乐初探》[8],该文分析了泰国电影音乐独特的审美特征及其在商业与艺术中如何获得平衡。这在目前电影审美注重视觉分析而忽略声音讨论的大环境中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其之于泰国电影研究也具有先创性。其他还有厉震林的《新世纪泰国电影文化及其表演形态》[9]与马诺·威那韦鲁西著、尚曦译的《2001—2010年泰国电影中政治问题的分析》[10]。以上两篇论文对新世纪泰国电影的敏锐观察十分难得,对于泰国艺术电影研究也将是非常好的启迪。

(二)电影类型与作者作品研究

万传法的《论泰国青春电影的艺术魅力》[11]认为泰国青春电影取得票房口碑双赢的秘诀在于纯而正的情感表达、“沟通性”叙事机制(与好莱坞、中国等所普遍采取的“对抗性”叙事机制不同)的建立以及叙事抒情相协奏的“禅式”镜语。另外还有张仲年的《泰国校园青春电影研究》[12]、孟岩的《理性消解与感性回归——浅谈十年泰国爱情电影》[13]以及汪辉的《可被设计的青春——泰国“小清新”电影研究》[14]等,他们对泰国青春爱情电影的研究已经较为全面和深入。在动作片方面,马静的《春色满园关不住——论21世纪的泰拳武打片》[15]对新世纪泰国电影中迅速崛起的泰拳武打片做了开创性分析与探讨,孟岩的《对泰国动作电影崛起的反思》[16]对泰国动作电影进行了研究并探讨动作电影今后的发展之路。另外还有拉克桑·维瓦纽辛东著、尚曦译的《传统武术、功夫与泰拳在托尼·贾动作电影中的独特融合》[17]等。恐怖片之于泰国电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研究开展也相对丰富。贾选凝的《热带丛林的“幽灵”与“鬼魂”——泰国新近恐怖片三大母题表述》[18]梳理了泰国新近恐怖片从兴起到发展至繁荣的历程,总结了泰国恐怖片万变不离其宗的三大母题,即女性崇拜、生灵与自然崇拜、因果轮回。赵轩的《从“鬼妻”到“鬼夫”:泰国恐怖片转型及其文化意义》[19]敏锐地注意到新世纪以来泰国恐怖片正在经历着类型转变,即趋向恐怖喜闹剧,而其背后则隐藏着本土文化的危机。另外还有李玥阳的《泰国恐怖片:你背后的幽灵是谁?——后殖民语境中的文化寻根》[20]等。对于反映泰国历史与社会现实的影片,研究者们同样给予了关注。帕塔玛瓦迪·乔优沃恩著、辛艺桐译的《查崔查勒姆·尧克尔王子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电影中的社会表象》[21]一文对查崔查勒姆·尧克尔王子导演的电影作品做了深刻解读,认为尧克尔王子的电影既是反映社会现象的重要工具,也是一种批判社会的方式。另外还有闫凯蕾的《他者空间与异己形象——泰国当代写实题材电影中的影像与观念》[22]等。

纵观泰国电影作品、作者研究情况,丰富之余尚有不足,其侧重点完全集中在商业类型片上,比如洪帆、张巍的《鬼才双生儿——彭氏兄弟的电影十年》[23],刘明厚的《〈暹罗之恋〉:青春的觉醒》[24]等,对艺术电影很少涉及,研究论文以个位数计。其中崔颖的《神秘东方的诗性书写: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电影解读》[25]从诗性修辞和哲意表达、分段结构和散点叙事、神秘意象和文化观照等角度对代表泰国电影艺术最高水准的阿彼察邦进行了研究,是非常难得和可贵的,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研究空白,但阿彼察邦电影研究可供开掘的空间依然还很大。李哲明的《孤独地生存:〈世间最后的日子〉》[26],张怀强的《〈世纪症候群〉:回忆之路,幸福之门》[27],贾斌武、杨梦晨的《论泰国电影〈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的风格、结构与主题》[28]等文是针对某部具体影片的分析读解,其数量也难比泰国大量的优秀艺术电影。以上这种情况与泰国艺术电影的实际发展状况十分不符。泰国的艺术电影产量相对来说已然可观,艺术作者不在少数,并且层出不穷,艺术质量更是位列世界前茅,最广为人知的有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和彭力·云旦拿域安等。这些艺术创作基本发生在新世纪之后的十来年,艺术水准逐年提高,最终享誉世界。对这段时间的艺术创作展开理论探讨不仅具有实际意义,同样具有开创价值。

三、结 语

经过梳理,发现我国泰国电影研究有两个高峰阶段:一个集中在2011年至2013年,一个出现在2016年至今。其中第一个高峰阶段有着两个主要原因,首先是泰国电影无论商业水平还是艺术水准在2010年前后都达到峰值,研究界开展相应研究无可厚非;其次,2010年恰逢中泰建交35周年,泰国电影展映暨国际研讨会应势召开,其时新任泰王国驻沪总领事毕伦·莱诗密积极主动地关注了该会的举办,并提议把它列为中泰建交35周年纪念活动的一部分,次年便出版了《泰国电影研究》一书。书中绝大多数论文经过梳理在其后三年也都陆续发表于《当代电影》等期刊杂志上。第二个热潮目前正在兴起,其原因有很多,但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一带一路”政策的确立,东南亚电影研究作为东南亚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火如荼地开展具有积极意义,这一时期位于云南昆明的学者崔颖开展的大量泰国电影研究可谓“非常适合”。最后,希望此文能为泰国电影研究广泛而深入地开展贡献微薄之力。

猜你喜欢

恐怖片泰国艺术
ACHINESE HORROR STORY
AChinese Horror Story
泰国的中秋节
纸的艺术
金日泰国欢乐之旅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我的泰国之旅
十大恐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