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神来了》系列影片叙事研究
2017-11-15杨国胜
杨国胜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1400)
一、美国恐怖片传统与《死神来了》系列影片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伴随着吸血鬼题材影片的兴盛,美国恐怖影片迎来了第一个黄金发展期,西方传说中的吸血鬼形象德古拉成为美国早期恐怖题材影片最为重要的叙事对象。在吸血鬼题材的恐怖电影发展的过程中,美国影坛还出现了科学怪人题材的恐怖电影,其开山之作便是《弗兰肯斯坦》,这两个原初题材开创了美国恐怖电影之先河。在美国电影发展的进程中,本土恐怖电影的叙事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如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东西方冷战为背景的政治题材恐怖电影,以民间关于魔鬼、狼人、怪兽传说为基础的鬼怪题材恐怖电影,以现实生活中的变态杀人犯为原型的心理恐怖电影等,叙事题材的日益丰富也使美国恐怖电影摆脱了最初的小成本制作的局限,开始走出街边影院,获得越来越多的院线上映机会,同时也逐步被越来越多的观众所喜爱。在20世纪美国电影多元化发展的过程中,以著名恐怖片大师希区柯克的《精神病患者》为标志,美国恐怖电影开始了从“眼球恐惧”到“心理恐惧”的转型,昏暗幽闭的场景、血腥糜烂的镜头背后更多的是深入内心的恐惧,尤其是当心理恐惧的言说以现实生活为背景时,这种恐惧更是延伸到了影片之外,使人久久不能忘怀。[1]21世纪以来,美国恐怖电影的多元化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不同题材恐怖电影之间的融合发展,越来越多的美国恐怖电影具备魔鬼、怪物、变态杀人狂等多重元素,恐惧也随着多元素的齐聚登场而源源不断地袭向观众;另一方面,美国恐怖电影开始自日本、韩国、泰国等地的恐怖片中汲取养分,融合东西方恐怖电影的创作精髓和有益经验,不断推动美国本土恐怖片的多元化、开放式发展。
恐怖电影之所以能够作为独立的类型电影在竞争激烈的好莱坞崛起,其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恐怖电影能够带给观众无可替代的心理满足感,惊悚紧张的情节和恐怖震撼的画面在电影院黑暗封闭空间的配合下,能够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恐惧感,同时又能够意识到自己处于绝对安全的状态,这种安全与危险并存的心理体验成为恐怖片独特的审美价值所在,也正因如此,在20世纪60年代的“心理恐惧”转型后,心理恐怖片一直占据着恐怖电影的核心地位,甚至成为当代美国恐怖电影的生存宝典。[2]多元发展背景下的美国系列恐怖片《死神来了》是新世纪以来美国最负盛名的恐怖电影之一。《死神来了》系列电影的首部上映于2000年,上映之后迅速引发的观影热潮甚至超过了主创方的预期,投资2000万元的影片竟然收获了5000余万元的票房,在取得良好的口碑和不俗的票房收入后,主创方又在随后的十余年间先后推出了《死神来了2》《死神来了3》《死神来了4》《死神来了5》,这一系列影片先后由导演黄毅瑜、大卫·R·艾里斯、史蒂文·奎里执导。由于主人公必死的剧情设置,《死神来了》系列的五部影片先后由艾丽·拉特、玛丽·伊丽莎白·文斯蒂德、鲍比·坎波、尼古拉斯·达格斯托、大卫·科恩查内、珊特尔·范圣滕等多位青年演员担任主演,随着这一系列影片的创制和热映,与其相关的漫画、小说等“副产品”也逐步涌现出来,在超高人气和逐渐拓展的影响力中,《死神来了》系列影片也获得了重量级奖项的认可,如《死神来了2》荣获土星奖最佳恐怖电影奖提名、青少年选择奖最佳悬疑电影提名;《死神来了3》荣获土星奖最佳特别版DVD奖提名等。本文将以美国恐怖电影的“心理恐怖”转型开始,呈现美国近年来多元化发展的恐怖片市场,以当代系列心理恐怖片中极具影响力的《死神来了》系列影片为重点,就其公式化和个性化并行的叙事机制、艺术化和商业化共存的叙事价值两大方面,对其叙事进行研究。
二、公式化和个性化并行的叙事机制
美国恐怖电影发展至今,已经具有较为成熟而固定的叙事机制,即与恐怖紧密关联的“预设—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叙事机制。《死神来了》系列影片也采用了这一公式化的叙事机制。[3]在《死神来了》系列影片中,从未出场的死神是全系列影片固定不变的故事预设,而主人公不同形式的预知死亡则成为恐怖故事的开端,在该系列的每一部影片中,主人公都在影片伊始就预感到了自己和朋友的死亡,在主人公幻见死亡之后,随之而来的便是现实生活中真正的死亡,青年们离奇而血腥的死亡景象也成为《死神来了》系列影片恐怖故事发展的载体,极大地满足了观众视听层面的审美刺激。《死神来了》系列影片的故事高潮无疑是主人公们意识到了死神的存在并极力逃脱死神的追捕,而结局则是逃脱失败后的死亡。许多传统的美国恐怖电影都遵循着最后一个幸存者的定律,但《死神来了》却大胆地打破了这一定律,主人公们无论怎么逃跑、躲避,如何小心、谨慎,最终都难以逃离死神的魔掌,即使主要人物在一部电影结束时侥幸逃脱,他在下一部影片中也无法幸免,这一打破传统的故事高潮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恐惧感的传递,使观众内心的恐惧无法通过最后幸存者的幸存得以缓解,从这一角度而言,《死神来了》系列影片无疑是当代美国影坛“眼球恐惧”和“心理恐惧”兼具的恐怖电影之典范。
从《死神来了》系列影片整体来看,其采用的是“预知死神—发现死神—逃避死神—预见死神”这一公式化的叙事机制,每部影片伊始,观众就已经知道了主人公们与死神之间的博弈和最终的死亡,使观众处于一种“全知”的观影角度,从而满足了观众对这一系列影片的审美期待。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死神来了》系列影片的每一部中,观众又被置于“限制”的观影角度,虽然主人公必定遇见死神,但何时遇见、以怎样的方式遇见、谁先遇见都是未解之谜,这种个性化的叙事机制又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观众的审美期待,从而增进了影片的悬疑色彩、惊悚氛围,进而达到拥有持续吸引力的效果。在《死神来了》系列影片的开篇之作中,男主人公艾利克斯是首先预知死亡的人,在他与朋友准备飞往巴黎时,一系列不详而真切的预感使他坚信乘坐这架飞机的乘客将遇难,于是他便将死神的预告告知乘客们,但大家却认为艾利克斯是个疯子,混乱之中包括艾利克斯及其朋友比利、托德等六人因扰乱航空秩序而被逐出机舱。正在六人为艾利克斯的疯狂行为抱怨时,这架飞往巴黎的飞机在空中爆炸,然而艾利克斯等人与死神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躲过死亡的艾利克斯并没能回归平静的生活中,而是不断地受到来自死神的死亡预告,影片的故事情节也在伴随着死亡预告的出现而发展。透过艾利克斯的眼睛,影片出现了许多预告死亡人物及死亡方式的画面,比如艾利克斯的杂志被电风扇搅碎,而一个印有“托德”单词的碎片飞落在其腿上,这一情节预示了艾利克斯的朋友托德的死亡;在换座位时,从艾利克斯的视角所看到的托德双手的位置是右手抓住脖子、左手向上提拉,预示着托德的死亡方式,事实上,托德的确不久后在浴室滑倒,并被晾衣绳钩住脖子窒息而死。随着死亡预告的濒临,坠机幸存者们相继死去,面对死亡的威胁艾利克斯、卡特决定与死神抗争以逃脱必死的命运,影片的故事也进入高潮。在原版的故事中,艾利克斯牺牲了自己,拯救了幸存的朋友,但在电影中,艾利克斯等人虽然同心协力地逃脱死神的追捕,但都在躲过一劫后不断地迎来死神的到访。按照死神的安排,卡特应死于火车撞击,却在火车驶来前被艾利克斯拽走获救;艾利克斯则应该死于车祸,却在朋友的呼声下停止了脚步,然而事故车辆虽然没有撞死艾利克斯却撞倒了广告牌,就在广告牌倒向艾利克斯的瞬间,卡特扑开了艾利克斯,但广告牌却在牵引力的作用下,砸死了卡特。正如上文所述,《死神来了》系列影片并没有遵循最后幸存者定律,第一部中的唯一幸存者艾利克斯在第二部中意外被砖头砸死,至此,第一部中曾在飞机场得到死神预告的青年们都没能躲过死神的召唤。
与第一部影片一样,《死神来了》系列电影中的每一部都采用公式化和个性化相结合的叙事机制,比如在《死神来了4》中,男主人公尼克替代第一部中的艾利克斯成为能够预知死神的人,在尼克与女友罗瑞及朋友一同观看赛车比赛的时候开始产生了不祥的预感,并开始模糊地预知朋友们的死亡。尼克关于死亡的预知虽然并不清晰,却能够从其中看出每位主人公死亡方式的线索,比如尼克在比赛场上预测到好友亨特将被钢筋刺穿而死,同时预测到了河水、压力表、管道等与亨特死亡相关的物品,而不久之后,亨特虽然并未被钢筋刺穿,却在游泳时被抽水口吸住了肛门,在内脏破裂的痛苦中死去。而尼克之前的预测正好与亨特死亡时的环境及死亡原因具有很强的关联性。《死神来了4》中的尼克与《死神来了》中的艾利克斯一样,都希望带领朋友们逃离死神的追捕,而事实上尼克也确实成功阻止了爆炸,在电影院救了罗瑞和珍妮特,但三人的结局依然如故:尼克被车撞飞,内脏破裂而死;罗瑞被车撞向柱子,颈椎断裂而死;珍妮特则被车压死。《死神来了4》中更加惨烈的死亡方式再次证明了死神召唤的不可抗拒性,带给观众一种死亡无处不在的恐惧感。
三、商业化和艺术化共存的艺术价值
在《死神来了》系列影片开拍之初,主创团队并没有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可以说《死神来了》在美国恐怖片市场上也只能算作小成本制作的影片。然而这部影片一经上映却获得了两倍于影片投入的票房收入,这使主创团队对《死神来了》系列影片的后续创作坚定了信心,虽然在该系列影片后来的影片创作中,投入资金有所提升,但由于叙事题材及叙事机制的延续,总的来说,《死神来了》系列影片的投入并不高,从凭借不高的投入而获得较高的票房收入及超高的知名度这一角度来说,《死神来了》系列影片的商业价值不容小觑。《死神来了》系列影片之所以能够在全球各地吸引大量的观众,其原因在于“文化焦虑的治愈”,对于《死神来了》系列影片而言,恐怖决不是最终的目的,而是一种手段,观众在与现实生活结合紧密的恐怖故事中情绪得到释放,焦虑得到缓解,这种既安全又逼真的恐惧成为吸引观众的最大筹码。[4]同时,正如前文所述,《死神来了》系列影片采用了公式化和个性化相结合的叙事机制,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观众的观影期待,又能够超越其观影期待,使观众始终保持着一定程度的好奇心来观看影片,这也是《死神来了》系列影片获得众多观众喜爱的重要原因。
《死神来了》系列影片最重要的叙事主线就是收到死神预告的青年一定会死,这种充满命定论思想的故事实际上是对死亡的解构。无论是在《死神来了》系列影片中收到死亡预告的主人公,还是在现实生活中没有收到死亡预告的芸芸众生,死亡都必然发生。自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开始,生命科学不断发展,从科学、理性的角度来说,死亡是肌体的消逝,为了延缓甚至阻止肌体的消逝,人类开始对抗疾病、躲避灾难、防止意外。然而事实上,无论如何努力、逃过多少次死神的到访,人类都难逃一死,而《死神来了》系列影片正是通过恐怖叙事呈现出这个普适的道理,使必将死亡的现实以“上帝的视角”进行夸张呈现,使观众在享受视听刺激的同时感受死亡必将来临的恐惧,这也是《死神来了》系列影片最为重要的艺术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