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典奥斯卡电影中记者形象的艺术架构

2017-11-15

电影文学 2017年20期
关键词:架构受众艺术

谭 力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22;钦州学院人文学院,广西 钦州 535011)

一、引 言

在现代社会中,电影除了具备媒介与艺术的双重属性,自身还展现出戏剧、文学、摄影等多种受大众欢迎的艺术特质,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不仅如此,作为传播信息的重要工具,电影同样也是反馈社会现实的重要渠道之一。在电光幻影的虚拟世界中,形形色色的各色人群,构建起了人间万象、世态炎凉。而记者这一职业形象在电影中不仅仅是社会结构的一分子、社会事件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他们往往还是揭示社会现实或被现实压迫的复杂符号。回眸众多奥斯卡获奖影片,有二十余部影片塑造了或涉及记者形象。曾有人评价说:“记者们被赋予英雄一般的使命,职业上的特点使记者成为导演们安放英雄梦的理想之地。”[1]由此不难看出,分析电影中的记者形象,不仅能够促进影片艺术水准的提升,更加完善角色的塑造,而且可以折射现实,予以记者工作更充分的理解,引发受众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思考,从而使之达到更高的艺术目标与审美期望。

二、记者形象的艺术架构

在一部成熟的电影作品中,任何艺术形象的架构都离不开对人物的理解和设计。而最终呈现出来的作品,还会深深地烙印上创作者的认知取向、审美取向甚至是意识形态。对于在以往的奥斯卡获奖经典影片中出现的记者形象,可以从分类、功能、特征和刻画方式来进行进一步梳理,继而可以一窥其形象架构的规律和路径。

(一)形象的分类

1.正面形象。电影中塑造的正面记者形象,通常是英雄和正义的化身,或者是正义的见证者和追随者。[2]在电影中他们是大众联系光明的纽带,有的为完成工作任务,尽职尽责地探寻事件真相;有的敢于抗争黑暗势力,伸张正义;有的打破生活常规,完成内心的洗礼与救赎。例如《总统班底》中出现的调查记者以及《危险年代》和《杀戮战场》塑造的战地记者形象。

2.负面形象。基于现实社会中媒体行业各种乱象,电影中塑造出一系列负面记者形象或者是具有负面倾向性的形象。这些负面的记者形象代表了行业中的黑暗面存在,背离职业道德,泯灭人性良知,追逐名利和欲望,乐于捕风捉影,散布花边新闻等。在《洛城机密》中,哈金斯就完全体现了一个品质恶劣、行为丑陋的负面记者形象。

3.中立形象。中立形象是指较为弱化人物的职业性或者道德性,侧重从其他方面来构架人物形象。或者是记者形象具有争议,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例如,《罗马假日》中的记者乔就是弱化其记者身份,而重点刻画情感部分;而《电视台风云》中的戴安娜与《公民凯恩》中的凯恩都是复杂而又有争议的记者。

4.群体形象。这类形象通常以诸多记者同时出现来进行架构,背景大多是新闻发布会或者记者会,抑或是事件发生的采访现场。群体形象大多是作为记者行业的缩影或者代表,以大轮廓来架构一个较为抽象的群体,而不是个人。[3]例如,《史密斯先生到华盛顿》与《罗马假日》中都出现了记者的群体形象。

(二)角色的功能

1.电影情节的推动者。该功能承担的是电影中情节的推动,主要由主角担当。推动情节发展的角色分为行动与阻碍者,电影通常围绕这种记者形象的角色展开,由这些角色制造矛盾与冲突点,抑或是叙述整个形象的个人经历。他们一般是从头至尾参与整个情节变化,最终完成电影的结局和收尾。例如,《电视台风云》中的主人公霍华德和《几近成名》中的男主角威廉都是情节推动者。

2.局部情节的参与者。局部参与者一般是指整部电影中只参与某个或某几个情景片段,并不贯穿整部电影始终。他们通常作为某个情节的发展推动,或者情景中所必须出现的人物。承担这种功能的记者角色通常会以主角的追随者或追求者形象出现,或者以帮手、帮凶等形象出现。例如《当代奸雄》中的杰克以及《孽海痴魂》中的摄影记者。

3.电影背景的陪衬者。与前两者相比,背景陪衬这一功能所塑造的角色存在感会比较弱,该类记者形象往往会是以全体或者鲜明的个体出现,起到点明背景环境、烘托气氛等作用,但不会作为情节的推动者,不是情节发展的重点因素。

(三)形象特征

1.外形特征。奥斯卡经典影片中塑造的记者形象大多是以中青年为主。在外形方面,女性记者大部分拥有靓丽的外形,身着入时的服装,例如《无主之地》中的记者珍妮。而男性记者侧重外貌刻画的并不太多,部分特定为英俊高大的形象,例如《罗马假日》中的乔与《一夜风流》中的彼得等。记者的外形架构中还特别增添了例如相机、纸笔以及话筒等特定符号。

2.性格特征。在对记者性格方面进行架构时,影片中的性格元素呈现出丰富与多元的特点。热情率直、冲动固执、沉稳诚恳以及胆怯世故等都是存在于奥斯卡影片中的记者性格。例如,《大河恋》中的保罗活泼随性,具有年轻人的轻狂与无畏;《几近成名》中的威廉不善言辞;《洛城机密》中的八卦记者阴险狡诈。

3.工作特征。对工作情况的具体架构中,大部分记者被定义为经验丰富的资深记者,同时也存在刚入行的新手。这些记者大多来自于报社,负责的专题多为涉及政治、社会民生等方面;也有的涉及八卦和娱乐。工作细节展现出拍照、采访、写稿等,偶尔展现工作存在的危险性。

(四)行为刻画

1.追求浪漫的爱情。这一点主要从记者的爱情经历入手,以追求浪漫为主线,侧重刻画记者与恋人的相识、相知、相恋等一系列爱情戏码来凸显人物形象。例如,《一夜风流》中逃出家门的富家女与报社记者的爱情故事;《罗马假日》中记者乔为了与公主安妮的爱情而放弃了对名利的追逐等。

2.反映社会问题。此类记者形象的行为更多地涉及政治、民生与民族的问题。通过记者形象对这些问题的探索与反映,凸显记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高尚的品质。例如,《君子协定》中菲利普感受到犹太人的痛苦之后挺身而出;《聚焦》中的记者极具责任感与同情心,不惧怕恶势力,敢于揭露社会问题。

3.开展动作冒险。在动作冒险的这类行为中,记者往往携带着王者般的光环——他们成为守护正义的化身,通过精彩纷呈的冒险与格斗,来塑造人物的形象。例如,《超人》中的克拉克就是被打造成宣扬正义的英雄形象;《危险年代》中的战地记者敢于冲到一线,不畏枪林弹雨。

4.叙述个人生活。这主要涉及个人的生活经历,大多是传记类或者以记者职业身份为背景的影片,侧重对个人生活、工作的真实反映,带有较强的写实性。例如,《公民凯恩》就将复杂又矛盾的凯恩形象全方位地展现出来;在《亲爱的》中描绘了罗伯特的情感纠葛等。

三、记者形象架构的变迁

由于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受众对于记者的形象认知是带有“刻板印象”的。这种“刻板印象”使得电影创作者们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会不由自主地戴着有色眼镜。于是,单一、模糊、刻板甚至是负面的记者形象很早就被架构起来。但是记者形象在电影中一直是变化的,用“历时研究”的研究视角来看待数十年来的奥斯卡获奖经典影片,不难看出记者形象的变迁痕迹——丰富、多元、双面甚至是矛盾的架构方式使得记者形象在影片中变得越来越立体,越来越丰满。

(一)记者形象地位的变迁

20世纪早期的奥斯卡获奖影片中,记者形象通常是以群体形象象征性出现,特点较为模糊,抑或是穿插到剧情中间的小人物。例如,1944年的《封面女郎》与1960年的《孽海痴魂》中的记者形象都是较为模糊、虚化的群体,只是一带而过。甚至在《费城故事》中讨论记者的台词中还出现了“狡猾奸诈”等字眼,这说明记者甚至是偏向负面的人物形象。随着时代更迭,记者形象渐渐独立出来、美好起来,形成鲜明的个体形象,成为推动情节发展的主要力量。特别是在《聚焦》等影片中,记者已成为电影的主人公,从边缘化形象过渡为中心式人物。记者这一形象在电影中的地位显著上升,重要性也不言而喻,成为不可忽视甚至不可或缺的一种形象群体。

(二)记者形象塑造维度的变迁

纵观历届奥斯卡获奖影片中的记者形象塑造维度的变迁,记者形象从单薄的、平面式的人物逐渐过渡、成长为丰满的、立体式的人物形象。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时代的开放性与包容性赋予记者形象更多的元素与特质。从一开始较为单一的个人职业形象塑造到注重专业性与精神性的刻画,再到后来引申到政治与社会问题的挖掘,都是记者形象不断丰满的过程。而当前的架构手法是弱化机构与职能,侧重个人生活与追求的描绘,向着更高境界的层次过渡。

(三)女性记者形象的变迁

在20世纪早期的奥斯卡获奖影片中,关于女性记者形象的架构也是变迁的一个方面。早期的电影中很少见到女性记者的身影,后来的形象也较为“刻板”——更侧重的是外貌形象的塑造,更多的是花瓶式或者没有工作能力的代表。随着女性记者形象地位的提升,电影中的形象也相对变化起来,架构侧重也转向女性理性、干练的内在美,兼有女性温柔细腻的特性。例如,《无主之地》中的记者珍妮和《改编剧本》中的苏珊等,都是形象独特的女记者代表。

四、记者形象的审美期待

在之前谈及的经典电影中,记者的形象略显固化,部分受众对记者形象仍持有刻板的偏见,特别是一些外表妖娆的女记者形象或者邋遢猥琐的男记者形象更是给受众留下了较差的印象。之所以产生电影形象与受众认知的偏差,一个主要的原因是部分记者工作不“接地气”,拉远了与社会大众、艺术创造者的距离。一般受众由于很难接触到记者的日常工作,又受到经典影视形象的影响,容易对记者这一群体抱有偏见;而艺术创造者更是经常受到一些素质较低的记者的干扰,普遍不能对记者形象进行正面塑造。尽管艺术高于生活,但它又来源于生活。[4]所以,在电影的艺术创作中,创作者应追根溯源地挖掘记者工作与生活的本来面目,增强职业关注,使塑造的形象更加贴近记者的真实状态,在受众群体中重新展现记者形象的新内涵。此外,艺术的初衷是对真善美的追寻与传播。因此在形象塑造方面,除了剧情需要,电影中的艺术创造者应注重塑造正面的记者形象,利用这一特殊职业群体传递更多的正能量。同时应注意告别英雄主义的宣讲,告别略显神化的完美形象塑造,回归真善美的本真。

五、结 语

综合以上论述,电影行业给予了记者群体一定的尊重与关注:多维度的丰富架构使记者形象在电影中更具有艺术表现力,不再单单只作为电影中的非主流角色,而是承担更多的艺术功能。奥斯卡获奖影片中这些形形色色的记者形象凝聚着一代代电影工作者在角色塑造上的继承与创新,而记者形象以其独特的美学特质也反映出电影工作者在现实中对记者形象的态度、立场及认知,并通过电影带给受众群体广泛而又深刻的思考。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受众的审美能力与对电影的艺术期望也不断提升,对各种形象的塑造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记者形象的艺术架构需要突破浅层次、表面化的限制,要进入更为系统、深入的艺术领域,才能给予这一形象更丰富、更深刻的反思价值、批判意义与艺术内涵。

猜你喜欢

架构受众艺术
基于FPGA的RNN硬件加速架构
功能架构在电子电气架构开发中的应用和实践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纸的艺术
LSN DCI EVPN VxLAN组网架构研究及实现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