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小学美术教材内容与插图的分析
2017-11-15刘新华
肖 瑶 刘新华
湘教版小学美术教材内容与插图的分析
肖 瑶 刘新华
教材作为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载体,是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核心。该文分析的教材以小学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材(湘教版)为主。主要对教材的具体内容以及教材插图进行系统的分析。旨在今后对教材的编写、研究或改革中能提供实用的参考价值。
新课程标准 美术教材 内容 插图 分析
一、教材课文内容分析
在湘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材中,设置了“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模块。其中“欣赏·评述”占据1个课时,“造型·表现”占据12个课时,“设计·应用”占据4个课时,“综合·探索”占据5个课时。
在教材中“欣赏·评述”模块放置教材的第1课,标题是《大家一起画》,通过设置入学谈话,欣赏哥哥姐姐们的画,到自己大胆的涂画的这一过程,吸引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对画画的兴趣,营造良好的画画氛围,让学生对下次美术课充满期待。“造型·表现”的设置从第2课《涂涂绕绕》开始,以简单的以线绕形,涂画联想为学习要点,锻炼学生的基础美术技能,教材内容中对形体要求不高,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创作能力以及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第3课《田野的色彩》是要求学生在第二课认识线条的基础上,初步认识颜色,学习目标主要是用线分隔色块,再对比识色。第4课《大眼睛》为“综合·探索”模块的内容,让学生结合四季的景色进行绘画,再结合“大眼睛画框”,加强对自然界、社会生活以及自身的美得认知。第5课《我的太阳》和6课《我跟月亮做朋友》在学习之前课程基础上,对太阳和月亮展开联想,开启学生的想象空间。第7课《七彩飞虹》是锻炼学生对基本色彩的认识和运用。第8课《奇妙的撕纸》和9课《撕纸添画》则是让学生对形有了更多的认识,并利用已有的形状来进行添画。第10课《我的拼音卡片》、第11课《数字变变变》着重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仅使学生更了解线条,锻炼用线造型的能力。而且对形体、颜色等多方面进行回顾学习,再运用到生活中各方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认知。第12课《变脸》与13课《请跟我来》是“设计·应用”模块。是对纸进行撕、剪、折等变形之后,再进行自主设计、联想添画的过程。第14课《营养早餐》则是要求制作表格,画出简单形体,联系学生的生活,自主设计、自主选择早餐搭配,提高学生兴趣。第15课《我长高了》在14课的基础上更贴近学生自我的生活感受,丰富学生情感。主要锻炼学生对人物创作的美术基本技能。第16课《手拉手好朋友》使学生关注自我的同时,感受身边的社会关系。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动态形体的结合。第17课《简笔画人》在之前课程的基础上,主要训练学生对人物动态的描绘。第18课《画画火柴人》画场景组合,结合生活实际,发挥想象。第19课《蚂蚁搬家》则是对前面15—18课的一次总结性回顾,学习要点为注重形体结构与动态组合。第20课《漂亮的铅笔头》、第21课《鸟语花香》和第22课《小小食品店》都是需要自己设计形象,并添加手工部分,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发挥创造想象的空间。则在自主创造的基础上增加对不同材料的认识。
二、插图的分析
在湘教版一年级美术教材中,图片占据着主要的版面,有直接用插图来衬底,插图的颜色的明度、纯度高。课程的教学设置安排主要就是通过图片来进行引导、分析、启发、示意学生进行思考,再通过具体的步骤图进行说明,用其他学生的作品图进行欣赏、参考。
外国学生作品2幅,主要是儿童画,设置在封面的背面“美术万花筒”的板块中,分别是澳大利亚和德国的小朋友的作品。画面色彩鲜明,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感。澳大利亚的小朋友的作品画面内容丰富,题材贴近生活,容易引起小朋友们之间的共鸣。德国小朋友的作品人物造型简单多变,表情夸张有趣,能带动小朋友们的创作思维,更能激发小朋友们创作的欲望。
传统文化作品3幅,包括岩画、壁画、图腾。中国美术作品6幅,包括摄影、版画、油画、绘画等,像第三课《田野的色彩》中就有周日平的摄影作品《东川红土地》,摄影作品的内容与开头的文字导入一致。也与学习要点中“线条分隔色块,对比识色”相符合。外国美术作品4幅,包括油画、剪贴画。第四课《大眼睛》中比利时画家马格利特的油画《假镜子》就是以大眼睛为原型,进行创作,用眼睛做画框,眼睛里所看到的风景作画,与教材中学习要点“赏四季景色,景物与“画框””对应。自然景观图多分布于课文内容前面的1-4课的课程内容中。通过欣赏大自然的景色,锻炼学生对自然界中的造型、色彩的认知,学会观察,通过观察学会从中发现美得感受,并努力表达出来。
学生生活场景图片的插入,联系学生生活,丰富学生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的氛围,也减少了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该教材的步骤、示意图设置较多,将创作的内容分解为几个步骤,有示范的作用,将教材中较难的知识点一一化解,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学习内容。
三、总结及建议
教材内容联系学生生活,丰富情感,帮助学生感受成长。但校园生活、课堂活动联系较多,社会生活联系较少。例如可把18课的《画画火柴人》替换成一些商场购物、公园游玩、或者街道、马路上的一些场景。学生家长参与其中,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在锻炼学生场景组合能力的同时,学习到其他的生活技巧。
教材中栏目的设置与教材插图紧密结合,但插图的选择还有待考究。经典美术作品中包含中外美术作品、古今美术作品,只是教材选取作品不多,扩展性不强,并未把外国小朋友的作品带入课文内容中,且大部分是现当代的艺术作品,艺术种类不够全面,又多为绘画作品,缺乏水彩、国画、雕塑等其他种类的艺术作品。其次,经典作品往往只标注了时间、地点、名称、作者等基本信息,缺乏相对应的文字解析。建议设置有寓意的中国古代著名中国画作品,在继承、弘扬中国先进文化的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培养学生乐观心态。
四、结语
当今对小学美术教材进行研究的文献很多,其中有很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该文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对湘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材的教材内容与插图进行了具体的研究,笔者能力有限,该文文所提出的问题也没有得到尽数解决。希望该文能对有需要的人提供有价值的帮助。
[1]廖哲勋.论当代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J].教育研究,2007(11).
[2]尹少淳.当代美术教育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李玉岗.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美术教材的比较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5.
[4]李玉岗.初中美术教材内容编选的比较研究机[J].课程教育研究,2014(28):198~199.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