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卡奇物化现象理论及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2017-11-14焦悦
摘 要 卢卡奇关于物化现象的理论路径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非常具体深入地讨论“抽象劳动”何以成为关于当下资本主义社会的规定性范畴;二是对物化现象中物化意识这一关键性环节的批判。抽象劳动与商品形式的普遍性相互作用相互推动,其中合理化原则是劳动抽象化的关键性原则。而因此产生的物化现象使得意识也被物化,这种物化已然成为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普遍现象。
关键词 物化现象 抽象劳动 合理化原则 时间空间化 物化意识
作者简介:焦悦,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图分类号:B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10.363
卢卡奇《物化与无产阶级意识》中的“物化现象”一章,糅合了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批判思想和马克思·韦伯的合理化批判思想,且在此基础上引出了他关于物化理论的新的洞见。本文意在通过对文本中物化现象及物化意识的梳理,初步探讨物化现象的理论路径及物化现象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一、物化现象的理论路径
卢卡奇物化理论的直接思想来源不仅只是理论,更是从当下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出发,是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
物化现象,是“人自己的活动,人自己的劳动,作为某种客观的东西,某种不依赖于人的东西,某种通过异于人的自律性来控制人的东西,同人相对立。” 即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本身它获得了物的性质。这种具有物的性质的社会关系是与人无关的,是自律的和理性的。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什么会获得物的性质?物的性质又是什么呢?这就要从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出发来探讨。卢卡奇对这一现实的分析,是从抽象劳动何以成为关于当下资本主义社会的规定性范畴开始的,是完全站在马克思的语境之内的。
(一)资本主义社会现实
商品形式的普遍性即商品结构成为了资本主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核心的、结构的问题是当下的现实。所以卢卡奇在一开始就提出商品结构对现代社会意味着什么。
商品交换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产物,按照马克思的说法,在前资本主义社会,已经有了为了满足需要的物物交换;在古代和中世纪,商品交换只表现为生产发展的动力。而由商品关系产生的物化要对社会发展、人对社会态度起决定作用是在商品成为整个社会存在的普遍范畴之时。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商品拜物教现象有以下阐述:“商品形式的奥秘不过在于:商品形式在人们面前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本身的物的性质,反映成这些物的天然的社会属性,从而把生产者同社会总劳动的关系反映成存在于生产者之外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这只是人们自己的一定的社会关系,但它在人们面前采取了物与物的关系的虚幻形式。” 这就是说,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物与物的关系也即商品交换关系它已然遮蔽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商品已是社会存在的普遍范畴。而这种“商品形式的普遍性在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都制约着在商品中对象化的人类劳动的抽象。” 也即抽象劳动的发展和商品形式的普遍性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在客观方面,作为商品,即不同质的劳动产品被归结为具有可交换性的形式相同性的商品才有交换价值;因交换价值只能是抽象劳动才可以产生,而抽象劳动只承认劳动者抽象的、可比较的、相同的劳动,即可以精确测量的劳动,所以在主观方面,商品形式的普遍性也在促进着抽象劳动和被其规定着的现实生产过程中的均质化。这就是说商品形式的普遍性導致劳动的抽象化和均质化,而抽象劳动也进一步促使商品形式成为社会交往的普遍形式。
(二)抽象劳动发展的历史
那么劳动的抽象化、均质化即抽象劳动何以可能?从劳动分工的历史发展来看,劳动过程从手工业、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再到机器大工业,“工人的质的特性:即人的——个体的特性越来越被消除。” 一边,劳动对象被分解成抽象合理的局部操作,工人无法接触到整个产品,工作越来越机械化、专门化;另一边,劳动的“这种合理的机械化一直推行到工人的‘灵魂里,工人的心理特征同他的整个人格相分离,同这种人格相对立地被客体化”, 即与劳动过程相关的主体也被分化,不管是劳动对象还是劳动者都被抽象化、均质化。这样就“以便能够被结合到合理的专门的系统里去,并在这里归入计算的概念。”
(三)物化的关键性原则
那么在抽象劳动中起作用的原则是什么?这就引入了韦伯合理化的思想。即“根据计算、即可计算性来加以调节的合理化原则。” 合理即合乎计算理性这一原则对经济过程中的主客体方面都起着决定性作用:先是劳动过程的可计算性会破坏劳动产品本身质的有机的统一性。可计算性把统一的劳动过程精细化、专门化,以便研究局部的特殊规律。这样的分解使得整个产品同它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决裂,局部的有机联系被消除,产品只是局部的客观组合。然后,当生产客体被分解为各个部分,相应地生产主体也会被分解成部分。工人生产时被分配到不同的生产程序中,他不再是整个生产过程的主人,而是像被分解了的产品一样,只是作为机械化的一部分被分配到某一机械的系统里去。这样,通过可计算性来调节安排在生产过程中所展开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意味着在劳动对象的层次上,所有的不可被计算的、不可被纳入到这个形式的同一性当中的有差异的质的内容在这个物化的过程中都会被剔除掉,任何创造性都只可能是错误的源泉。这种完全的自律的理性的生产过程,是不需要人的支撑和承认的。
这样落实到工人的实际生活中就意味工人在这个过程中只能听从于它的内在规律,就会失去主动性,变成一种直观的态度。“……直观态度也改变人对世界的直观态度的各种基本范畴:这种态度把空间和时间看成是共同的东西,把时间降到空间的水平上。” 而且“由于人隶属于机器”, 抽象劳动就把人置于次要地位,“时间就是一切”, 在这个被抽象掉了质的多样性只有形式相同性的生产过程当中,人只不过是时间的体现,劳动时间决定一切。这样就不能说两个人工作的一个小时是等值的,而是这两个人在相同的一个小时里是等值的,时间变成了衡量一切的尺度,人与时间的有机联系被切断,“时间就失去了它的质的、可变的、流动的性质:它凝固成一个精确划定界限的、在量上可测定的一些‘物充满的连续统一体,即凝固成一个空间。” 也即时间被下降为了一个可测量的空间,一个可以完全按照统一标准可标识可测量的刻度化的空间容器,人就被放到这个可被均匀测量的时间上,除此之外,人和时间毫无关系。这就是劳动时间的空间化,它是合理化原则在人的意识上的结果,并且在这个意义上,不同质的劳动被归结为形式相同的抽象劳动才是可能的。endprint
(四)抽象劳动导致的结果
因此,在劳动时间空间化的环境下,“劳动主体也必然相应地被合理地分割开来。” 一方面,机械化的局部劳动使得工人同他整个人格相对立地会被客体化,人只是一个旁观者;另一方面,生产过程的抽象和分割,使得人与有机生产共同体之间的联系被切断,人就变成了只是作为部分而存在的没有主人翁意识的、没有现实社会感的孤立的原子。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就让给了这个自动的合规律的抽象过程来中介、规定和主宰,也即获得了物的性质,像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一样,变成了商品结构的关系。
物化不仅是工人的命运,而且是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普遍命运。因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是以劳动为中介的,当人和对象之间、人与自身之间的关系在这个商品化的生产过程当中被阻断了之后,那么在这个商品化了的生产过程当中所展开的劳动本身,就不能够成就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因而,资本主义社会的人,不管是工人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是在这样的关系中被打散了的孤立的原子。一旦劳动失去了它能够生成人和人之间关系的社会性意义的时候,物化就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所有人的命运。
二、物化现象的关键环节:物化意识
(一)物化意识与物化现象之间的关系
物化意识,即意识的物化。“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物化结构越来越深入地、注定地决定性地沉浸入人的意识里。” 也即在物化的结构中,人们只能服从于这个不依赖于人的机械的生产过程,越来越失去自己的主动性,只能对世界以及自身采取一种直观的态度并得到一种直接性的认识和结果。这种“物化意识是对外在的物化现象和物化结构的认同,是对外在规律和命运的服从,是主体的批判和超越纬度的缺失。” 这种完全的服从就把物化推进到了人的心灵领域,成了整个社会统一的意识结构。
进一步来说,物化意识来源于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商品形式,但它参与并塑造着整个物化现象。意识的物化使得人的意识被牢牢的停留于物化意识的结构之中,所以人在物化意识中是自己加剧着自己被物化的命运,在完成着自己对自己的进一步物化。
(二)物化意识的规定性特征
1.直接性
因为合理化的原则只承认可计算性,意识只能停留于人和对象在这个商品社会中的所直接呈现出来的商品的性质、可计算性的性质。在这个意义之上,这种意识是一种直接性的意识。虽然这些对象不仅有形式还有内容,但是所有的质的不同在物化意识看来只是一种可以加以计算的形式而已,都是不被承認的和被过滤掉的。即使是不愿被过滤掉它也没有这个能力去理解这些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因为他的意识只能够停留于最直接的形式的相同性,已经失去了对事物的反思和批判的能力,所以这种物化意识是“不见内容的、无法带出历史的意识”,对象在这个意识中是平面的、永恒的。
2.普遍性
物化意识的普遍性是与物化现象的普遍性直接相关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劳动是没有思想的劳动,如果说工人的意识被物化,那么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精英的意识也会被物化吗?精英应该可以认识到这个问题吧?但是卢卡奇从韦伯对现代政治的批判得出,这样一种物化意识是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统一的意识结构。无论是精英还是大众,都被这样一种物化意识深深地物化着,所谓的精英也只不过是理性的机械的过程的维护者而已。在这个意义上来说,物化意识是一种普遍的意识结构,人的物化的命运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被普遍的塑造着。
三、物化现象对当代社会启示
在卢卡奇看来,物化使得主体对客体的只能采取直观的态度,只能看到事物的局部的系统,而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不能被打开,就达不到一种总体性的辩证法。物化现象所带来的物化意识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产物,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所以,卢卡奇接着就批判了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物化的近代形而上学基础。在他之后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如马尔库塞提出了人应该是多向度的;霍克海默、阿多诺批判知识成为了一种新的统治的力量而带来的人的主体性的丧失,要求对启蒙进行再启蒙,这或许可以带给我们更多的启示。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表明我国的发展离不开物,因此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上,我国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五大发展理念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就不言自明,因为这些理念方针就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人与物、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物化了的关系,更好地建设和谐社会。我们期待在不断的探索中能够找到破解物化困境的方法。
注释:
[匈]卢卡奇著. 杜章智,等译.历史与阶级意识.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152-157,161.
苏平富.卢卡奇的“物化意识”批判理论.求索.2008(10).49-5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