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世界首条量子通信干线“京沪干线”正式开通
2017-11-14中央电视台
移动通信 2017年19期
中央电视台
9月29日下午,中国科学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正式开通。建成后的量子通信“京沪干线”,实现了连接北京、上海,贯穿济南和合肥全长2 000多公里的量子通信骨干网络,将推动量子通信在金融、政务、国防、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大规模应用。
此外,结合“墨子号”量子卫星兴隆地面站与“京沪干线”北京上地中继接入点的连接,并通过“墨子号”与奥地利地面站的卫星量子通信,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洲际量子通信。这也标志着我国已构建出天地一体化广域量子通信网络雏形,为未来实现覆盖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网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数读量子通信“京沪干线”
量子通信“京沪干线”总长度超过2 000 km,沿线一共设置了北京、济南、合肥、上海等32个大大小小的中继站点,比高铁京沪干线的23个站台还要多出9个。这些站点的存在保证了量子加密的信息能够安全、快速跑長途。
在量子通信中,单个量子在无中继站的情况下极限传输的距离大约为100 km,而量子通信“京沪干线”保证了每两个站点的平均距离是62.5 km。这个距离对于跑长途的光量子来说刚好合适,能有效保证量子密钥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量子通信“京沪干线”项目是2013年7月由国家发改委批复立项,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作为项目建设主体承担建设。整个项目建设周期42个月,2016年底完成全线贯通和星地一体化对接,2017年8月底完成了全网技术验收。
最新开通的量子通信“京沪干线”全线路密钥率大于20 kbit/s,可满足金融、政务、国防等领域上万用户的密钥分发业务需求,目前已在交通银行、工商银行京沪间远程应用,并在阿里征信数据的异地加密传输等方面实现应用示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