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的智能制造需要工匠精神

2017-11-14张雪

信息化建设 2017年9期
关键词:工业企业

张雪

随着“德国工业4.0”在全球的风靡以及《中国制造2025》如火如荼地推进,智能制造已经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与核心动力。近几年来,在智能制造领域活跃着一位年轻有为的学者型企业家,他创建的公司在智能制造领域拥有骄人业绩,他就是北京兰光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兰光创新”)创始人、董事长朱铎先。

2017年8月4日,朱铎先如约与CIO时代APP记者会面并接受采访。通过这次访谈,记者对朱铎先有了深入了解,从一名普通的工程师成长为一位优秀的技术专家型企业家,朱铎先的经历值得我们思考、学习。

70后的朱铎先都有什么梦想?

20世纪80年代,很多男孩子对航空非常向往。能考上航空院校,设计飞机、制造飞机是很多男孩子梦寐以求的事情,朱铎先也是其中一员。但他很幸运,在考大学还很困难的年代,他被南京航空学院(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录取,从此与航空航天、军工等制造业打上了交道。

1993年,朱铎先从南航毕业并分到航天二院,一待就是七年,在国内也较早地接触了数控机床、CAD/CAM软件等方面的应用,后来还担任了技术组长,成为青年技术专家。可朱铎先很谦虚,他告诉记者:“工业知识需要沉淀,航天七年的一线工作,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历练”。

如今,朱铎先的梦想早已与兰光创新紧紧连在一起,谈起兰光创新的梦想,一向随和的朱铎先神情变得严肃起来。他说:“在追求员工身心两方面健康的前提下,选择志同道合的同事共事,共同为社会创造价值是兰光创新一直追求的。”朱铎先也希望再用几年时间,打造出世界级的工业软件并走向国际市场。

成功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做事首先体现在做人上——这是朱铎先对自己、员工甚至孩子的要求。朱铎先认为做人诚信是在第一位的,只有基于诚信,才能建立起长久的合作,成就一番事业。他也一直秉承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认为应该要设身处地地多替对方考虑,把对方的利益放到更重要的位置。

在朱铎先开公司的十五年里,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这让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诚信的重要性。他对记者说:“那些给予我帮助的人,有的是我之前的同学,有的是我之前的同事,还有一些朋友或者客户,在工作、生活之中相处时间较长,他们也渐渐认为我是一个信守承诺、做事靠谱的人,有时候遇到困难他们能帮就帮了。我们之间逐渐建立起信任,‘众人拾柴火焰高,公司也就一天天发展起来。人要有长远眼光,要为自己树立好的口碑。”

据记者了解,朱铎先有一个即将成为初中生的儿子,他对儿子的首要要求也是学会做人、诚信做人。朱铎先认为,人品是最重要的,他希望自己的孩子首先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其次,作为学生,把功课学好,将来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制造行业,朱铎先认为踏实做事是成功的又一关键因素。在高房价、高生活成本的今天,很多人急于求成,缺少了上世纪老科学家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是朱铎先不看好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致江海”,他认为做学问需要沉下心去,长期积累。他语重心长地跟记者讲:“无论你是科学家、艺术家、运动员等,如果想成事,没有一万个小时的付出,是很难出人头地的。一万小时按比例计算:如果每天工作八小时,一周工作五天,成为一個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因此,我们要勤奋,要坚持工匠精神。”

碎片文章不能代替系统的书本知识

用朱铎先的话讲,现如今很多人是有知识没文化!有知识是指专业知识懂很多、技术很厉害,没文化是指历史经典、传统文化很欠缺。时间是有限的,像朱铎先一样的工科生,更多的时间是花费在了专业知识上。朱铎先认为自己在文化层面是很欠缺的,但是无论是有知识没文化、有文化没知识,还是有知识有文化,系统的读书是学习必不可少的。

如今,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时间开始变得碎片化,很多人用看微信文章代替读系统的书本。朱铎先认为,微信文章不能代替系统的书本知识,要想真正学习,还是应该多读系统的书本。他解释道:“微信上的文章,我们大多是以浏览的形式,而且内容是有局限性的,就像水过地皮湿一样,风一吹什么都没了。读书就不一样了,有的书籍是作者一生的感悟,作者对书中内容悟的很透彻,我们再顺着主线往下读,一定会有所收获。”

朱铎先是一个爱好读书的人。读书最多的一年他读了五十八本书,他认为一年读一二十本书是有必要的,并且所读的书籍应以实用为导向。朱铎先对记者道:“开公司除了做好产品,还要懂企业管理、战略等,我们应该多读书从书籍中看到更深层的知识与分析方法。”

史蒂夫·乔布斯曾说:“Stay hungry , stay foolish”,不管是做事儿还是做人,朱铎先认为保持一种如饥似渴的求知精神很重要。因为专注于制造业领域,在其他很多领域朱铎先是缺失的,他甘愿在一个行业里做精,在其他行业当“傻子”。

近几年,“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计划兴起,朱铎先积极学习此方面知识,国内外有关于这方面能找到的书籍、网上资料,朱铎先全都读了一个遍,有些甚至读了多遍。他提倡,读书要找主题,明确了主题之后把业界有名的书籍找出来多读几本,再加以概括形成自己的见解。在智能制造方面,很多人都觉得“工业4.0”很神秘,但在朱铎先看来,“工业4.0”是一个被动的战略。根据中国国情,他提出了“人际网三元战略”、“六维智能工厂”等理论。这些独特的见解与朱铎先读书多是有很大关系的。

经营企业不怕有危机

朱铎先选择创业源于技术驱动。从技术层面上讲,朱铎先是专业的。即使这样,也难免出错。在这种情况下,他总结发现,不是员工责任心不强,也不是技术不行,关键在于缺少工具。

2000年,朱铎先入职PTC公司,作为高级讲师的他,为军工、海尔、联想等众多企业培训PRO/E软件,在这个过程中,朱铎先发现大家在产品研发上很重视,但在车间管理上基本上是空白的。也就是这样,朱铎先脑子里萦绕了一个问题,什么样的软件能够帮助企业工程师、工人提升效率、保证质量、减少废品呢?endprint

最初,朱铎先把一款设备联网软件引进到国内,该产品在航天系统等领域很受欢迎,也解决了困扰他多年的问题。随着客户在信息安全等方面要求的加强,国外的软件开始不能满足军工等企业的需要,朱铎先开始转向自主研发。经过努力,产品研发成功并且很受欢迎。随后,公司逐渐发展起来,产品也越做越多。

经营公司难免会遇到问题,比如管理问题、战略问题、企业文化问题等。当记者问道关于开公司的感受时,朱铎先引用了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的一句话:“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初创企业,公司都会遇到危机。“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当公司经历的越多,回头再看,朱铎先認为都不再是问题。从另一个层面上讲,朱铎先认为,危机就是危险之中有机遇,他主张要以乐观的心态去看问题。在创业过程中,问题的出现会促进企业的成长。

2008年是兰光创新最困难的一年。朱铎先告诉记者:“2008年,几乎所有的企业都非常困难,兰光创新也不例外,但也就是这一年,兰光创新迎来了机遇开始腾飞。当年,兰光创新把主要的财力都投在了MES研发上,很多人反对、质疑,对兰光创新是否真的能做成MES感到担忧。2005年,我开始对国内外的MES有关资料进行深入研究,对如何做成MES胸有成竹,并且当时离散行业没有成熟的MES系统,因此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遇。”

事实证明,朱铎先的选择是对的,兰光创新的MES系统很受欢迎并赢得很多奖项。现在,兰光创新已经成为离散行业的领导者,并被有些国际巨头企业定位为“中国第一竞争对手”。作为企业的带头人,朱铎先认为拥有前瞻性和一定的魄力是必要的,企业家需要从众多不确定的事情中做出选择,而让不确定变成确定的重要因素是来源于他们对行业、知识的理解。老子曰:“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企业家应该学会预测趋势、把握趋势、利用趋势。

中国制造企业的未来在哪里?

自从德国推出“工业4.0”之后,受到了中国的追捧,甚至中国的热度比德国还要热,但“工业4.0”的目的是确保德国制造业的未来,是德国的被动战略。“工业4.0”对中国是有很大价值,但不完全符合中国国情。在朱铎先看来,中国制造企业的未来是《中国制造2025》。

朱铎先对记者讲:“欧洲一些国家的国情和中国的国情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完全照搬德国‘工业4.0。如果完全照搬,中国的制造企业就会掉进两个坑里:一是战略坑:主要说的是领先的供应商战略;德国‘工业4.0的第一个目的就是将德国供应商组成解决方案,打包向中国等国家推广。如果照搬‘工业4.0,到头来会发现学了半天的‘工业4.0,中国车间都充满了德式装备,中国自己的工人失去了工作岗位。二是技术坑:工业4.0的核心技术是CPS,CPS是智能制造的主线和抓手,具有非常强的指导意义与落地性,但同时具有西方人的局限性,即只有物理、赛博的二元世界,中国在这块并不占有优势,C(赛博的)比不过美国,P(物理的)比不过德国,如果只局限于C与P的二元世界,中国制造业将很难取得主动。”

朱铎先基于东方哲学,提出了CPPS人机网三元战略,要充分发挥人的能动作用,从个体方面,培养、培训好企业的员工,从企业层面完善各项管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从社会层面弘扬契约、工匠精神,构建企业良好的发展环境,中国企业从人、机(自动化)、网(信息化)等多方面提升,以整体取胜,确保中国制造业的未来。

朱铎先为中国制造业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对中国的制造企业有很大的帮助,但他觉得还不够,他认为越是学习需要学的东西越多,不懂的东西就越多。如今的他,既要兼顾公司,又要撰写书籍,还要忙于学术报告。这位专家型的企业家给我们树立了榜样,激励我们沉心学习、弘扬工匠精神,努力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endprint

猜你喜欢

工业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谁将成为工业互联网的“BAT”?
工业互联网,在路上
工业人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