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数学在生活实践中焕发活力
2017-11-14袁宗强
袁宗强
内容摘要:小学的数学教育不应只局限于学校教育和数学课堂的知识传授,还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着力开发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开展实践课堂,同时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实现校内外一体化教学,才能够拓展和延伸数学课堂教学,使小学数学教学呈现方式多样、方法丰富多彩的局面。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实践 焕发活力
现在的小学生因为年龄较小和家长的溺爱、代劳,生活经验是越来越贫乏,所以导致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像一桶水的重量、课桌的高度、认识方向等等很简单的实践生活题也能错,更别说抽象化的解决题了。因此这就要求小學数学教师在讲授时要注意数学文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注重以生活实践来开发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活动来叩开通向数学知识海洋的大门。
一.开展生活实践课堂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章节内容都是我们生活实践的再现,但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少,大多不知道、不理解,导致学习效率差。因此在讲授这些知识时可以以生活实践课的形式,让学生去亲身实践、经历,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拓展数学思维的延展性,激发数学兴趣,加深理解。当然这些数学实践课的形式可以根据所学内容而采取多种形式。可以是数字的测量、人物排队、数字游戏;也可以是教室内的动手实践制作、演示,还可以是教室外的实地勘测、采访统计等等。
例如学习《千克和克》这一章节时,可以课前准备体重秤、小型台秤、小型电子秤、杆秤、天平、盘秤等称重工具。课堂上教师只需要简单的讲解文本知识,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想称的物体去选择相应的称重工具,自己去称相关物体,得出相应的重量,相互交流,让学生自己去在实践中学习本节知识。有的同学一件物品选择两三件工具称重,看看重量是否一致;有的同学选择三四件物品用一种称重工具称重,体验各种物品重量的差别。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实践活动,强调要把千克和克的两种重量物品都亲身称一遍,然后用天平寻找相同重量的物品,了解天平的原理。通过这次实践活动课,一方面让学生感性、立体的理解千克和克这两种重量单位的意义和区别,能够估算物品的重量和正确使用记重单位,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各种称重工具的作用和用法。同样学习《平移、旋转、轴对称》、《有趣的七巧板》、《我们身体上的“尺”》、《观察物体》、《角的初步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等等各年级的知识,也都可以以生活实践课的形式进行教学。
二.运用多媒体视频,拓展学生的数学想象力和生活经验
小学数学知识内容有自己的深度和广度,单纯依靠实践课是不行的,实践课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能够解决的是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可以眼见、动手实践的内容,但是一些微观、宏观世界和异地、立体等他们难以在课堂上解决的,这些内容则可以通过多媒体视频来展现,同样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因为多媒体视频即可展示平面的,也可展示立体多维的事物;既可以展示微观事物,也可以展示宏观事物;还可以加上声音、颜色、动作、原理剖析等;也能够预留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完成剩余内容。这样就大大丰富了数学的教学手段及教学空间,也拓展学生的数学想象力和生活经验。
例如学习《千米和吨》一章时,学生对于这两个较大的长度和重量单位的学习,如果只是看课本上的图片和相关的知识介绍就只能够靠想象去理解,那么学生对于千米和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区别,对于吨和千克、克、毫克的区别就不会深刻、形象。因此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视频播放相关的建筑物、河流、事物的长度,如课本中天安门城楼35米高度、南京长江大桥约7千米的长度、京沪高速公路长1262千米、课桌宽30厘米、一个人身高1、75米,把它们放在一起比较展示,就会给学生以视觉上长度的区别。把饼干每包150克、大米每袋100千克、卡车拉10吨货物、火车每节车厢载60吨,把它们逐一展示重量和一起展示体积,就会使学生有重量、体积上的立体区别。然后再播放课外的事物如长江、黄河、东方明珠塔、喜马拉雅山、马、细胞等让学生用长度单位去估算。播放鲸鱼、轮船、汽车、牛、花菜、饮料等让学生用重量单位去估算。通过多媒体视频把大、小的单位立体展示和自己去估算,能够解决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和弥补实践课堂的空间狭小,延伸知识学习的立体宽度、长度。
三.家庭实践和学校相配合
小学数学教育也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因此它也离不开家庭实践教育的配合,。学校教育、课堂教学有其局限性,很多小学数学知识在课堂的教学中留给小学生的只是简单字符、数字或者平面知识点的堆积,但因场地、物质条件、学生生活经验等等限制,不能够让学生立体、实践、深层次的理解,这时就可以让家庭教育参与进来,延伸学校课堂教育的宽度和深度。小学阶段学生的课余时间还是比较多的,家长可以利用这些时间多带学生出去走走,多去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时可以根据学校数学教育的内容家长有目的的安排相关的生活实践,这样既能起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又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加深家庭的情感,起到一石三鸟的作用,但这要家长和数学教师的密切配合,紧密协作。
例如低年级学习《认识图形》时,除了课堂上教师教授相关的图形知识外,还要要求家长带领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各种图形。既可以是家中的电器、用品,也可以是各种建筑物。;既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立体的;既可以是课本中的长方形、正方形,也可以是多边形、圆形、长方体、正方体等。这就需要家长既要完成课本中的图形在生活中的相关的物品的介绍,又要有所延伸。在认识时可以采用有目的无意识的潜移默化的方式。除了认识外,还可以让学生完成相关图形的拼接组合、折叠转换图形等动手实践活动等。通过家校的紧密配合、共同努力,对于这一章节学生会理解认识更完整、理解更深刻。如高年级的解决问题中的路程相向、相对问题,学生对于这类问题一般依靠对文字的理解形成图形去理解做提提,生活经验多的同学可以借助生活中的理解去解题,就感觉得很容易。而生活经验少的容易混淆。这是家长就可以利用时间带学生骑自行车到野外游玩,一边玩一边讲解相向、相对的路程问题,现身说法。学习《折线统计图》时可以让家长帮助学生用折线统计图统计家里的一年的用电、用水量,统计家里一个月中每天的生活费用支出情况,既让学生学习数学,又让学生了解家庭的生活状况。学习《圆》时家长可以带学生寻找生活中存在圆的物体,了解圆的运动轨迹,带领学生去自制圆形的物品。像学习重量单位、长度单位、垂线和平行线、球的反弹高度、确定位置、正比例和反比例等等都可以采用。
生活也是数学知识的源泉,实践活动也是理解数学知识的捷径。所以小学数学教育要和生活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以课本知识、学校教育为基础,以学生生活经验的丰富、家庭实践的结合为依托,步调一致,才能让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插上一双腾飞的翅膀,自由遨游于数学知识的天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