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问“智能制造系统解决问题”

2017-11-14毛光烈

信息化建设 2017年9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工业智能

毛光烈

关于智能制造“系统解决问题”,有三个问题需要弄清楚。

为谁“系统解决问题”?

——主要应为实体经济尤其是传统工业企业“系统解决问题”

倡导“系统解决问题”或者整体解决问题,这种“工程+服务”相结合的信息技术应用模式创新及商业模式创新,是顺应信息革命潮流应运而生的必然要求,亦是切合客户实际、顺应信息技术融合应用规律、加快信息化应用的必然要求。在提倡“系统解决问题”时,我觉得还应该进一步问一个问题:为谁“系统解决问题”?因为不同规模、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工业企业客户,需要系统解决的问题是有所不同的。对这个问题,还宜放在推进智能制造全局中作进一步的思考。

《中国制造2025》颁布实施两年来,为中国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指明了主攻方向,这就是主攻智能制造;同时在实践上亦取得了一批企业的示范成果,一批地区的示范试点经验,带动了一批信息企业的加速发展,取得的成绩超乎预期,这是值得肯定的。

同时,两年时间的贯彻实施,又对深入贯彻《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一个紧迫的课题:如何全面加快振兴实体经济、以信息化更有力地推动传统工业的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其实,这个问题实质上亦是一个为谁“系统解决问题”,“系统解决问题”要以哪些工业企业为重点,主要任务是要破解哪些工业企业的难题?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要着力考虑以下几个涉及到全面指导的思路问题:

从信息化供给与信息化应用的双方来分析,应该指向信息化应用方(制造业企业)。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它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也影响到国计民生和国防力量的加强,各国都把制造业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中国制造2025》指出,要把结构调整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环节,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傳统产业。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互联网技术应用水平处在世界前列,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帮助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必然会有更广阔的前景。加快制造业信息化应用,才能发挥中国的优势,才能进一步加快信息化供需双方互促发展,走上深度良性循环发展之路。因此,智能制造“系统解决问题”,主要应为实体经济尤其是传统工业企业“系统解决问题”,这才是更为紧迫的问题。

从传统工业的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关系来分析,推动大型企业抓好信息化应用的同时,根据振兴实体经济的要求,主要的与紧迫的任务是抓好中小型制造企业智能制造。因为中小型制造企业占全部工业企业的98%以上,只有抓住98%以上中小型制造企业的这个大头,在中国工业中推广智能制造的主要任务才算是定准了,中国工业的产业变革才算是抓准了,中国工业企业的转型升级才算是抓住大头了;更因为中小型制造企业在人才、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不足,才需要为其提供系统解决问题的方案。着力为中小型制造企业的系统解决问题,才是推广智能制造的主战场、主要任务与主攻方向。

从装备制造的总装企业与配件生产企业的关系来分析,应该着重抓好配件生产企业的智能制造。总装企业是龙头企业,应该重视重点支持并发挥其在推广智能制造方式中的引领作用。但配件与部件制造企业面广量大,更需要为其系统解决问题。其理由:一是有些配件与部件制造企业是关键部件、核心部件的研发与生产企业。他们产品的技术含量、质量与产品新功能的开发,制造水平的提高,往往影响、甚至制约着成台套装备的整体能力与水平的提高,信息革命到来之后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了起来,这亦是我们之所以要实施工业强基工程的根本原因所在。二是配件与部件制造生产企业的研发创新,往往能弥补成台套装备的“短板”,有的带来了成台套装备的整体功能提升、甚至使成台套装备换代升级了。比如一些嵌入式处理器芯片、智能软件、在线产品精准检测技术的开发与使用,能使纯机械装备换代成智能化装备。综上所述,面广量大的配件生产企业“系统解决问题”的信息化应用,应该作为单独的任务来部署、来安排。

从新建工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对现有企业信息化改造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应该着重抓好对已有工业企业的信息化与工程化改造。新建工业企业相当于在一张白纸上画图,只需要引导关注信息化的需求,相对容易实现。经过近几年《中国制造2025》的宣传,企业家对企业信息化的作用和趋势也非常明确。而对现有企业的信息化改造,却需要政府引导和支持,其原因在于:一是现有企业在国民经济的地位,决定了必须增大对这类企业的信息化改造力度。二是企业生产工艺和流程已经固化,改变现有的生产习惯与管理体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内、外部技术力量的介入与合作。三是在传统制造业企业中,信息技术储备不足,自身难以完成信息化改造。

如何“系统解决问题”?

——巧改造、会整合、好融合、能集成、强供给、善推广

讨论这个问题,首先的前提是要清晰地界定一个边界,因为不同类型的制造企业,所需“系统解决问题”的边界是不同的。比如从事成台套制造企业与从事部件或配件生产加工的企业,所需“系统解决问题”的边界就不相同。这个大边界界定在哪里比较合适?我个人认为,根据《中国制造2025》主攻智能制造的要求,当前的这个大边界界定在工业企业的生产制造领域比较合适,其产前、产后环节可暂不作强求;主要任务应界定在向现有中小型工业企业推广智能制造上。其理由:一是这符合《中国制造2025》“主攻智能制造”的要求;二是切合中国大多数工业企业是从事部件或配件制造的实际;三是更有利于行业性工业大数据服务平台的发展。

综上所述,智能制造的系统解决问题就是主要任务。同时,根据上述主要任务的定义,智能制造的“系统解决问题”就自然而然地就是“系统解决中小型工业企业智能制造问题”(以下就称之谓“系统解决中小型工业企业智能制造问题”)。那么,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才能“系统解决中小型制造企业智能制造问题”?

中小型制造企业是通过对已有生产设备的技术改造来推广智能制造方式的,一般要求具备六种能力:

第一种是巧于改造原有生产设备的能力,可简称为“巧改造”。就是巧妙地对原有的生产设备进行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改造,并最大限度地使原有装备得到再利用的开发能力。这是一种存量优化改造的战略,即以最经济的投入来实现系统解决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方式问题的能力,是一种巧妙利用自动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物联网技术、工业软件等技术来改造原有生产装备的能力。endprint

第二种是对各种资源善于整合的能力,简称为“会整合”。“系统解决智能制造问题”,要求最大限度地整合企业内外的各种资源,进行流程再造、生产过程的要素重组,最大限度地挖掘企业内外装备资源、人力资源、能源资源、技术资源等各种资源的潜力,并实现进一步的优化配置,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品质,增加效益。

第三种是“两化”融合得好的能力,简称“好融合”。就是具备善于将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技术与工业企业产品的功能设计知识、材料科学配比、设备维护管理经验、制造工艺等全面予以融合的能力。这要求“系统解决智能制造问题”的提供商,除了懂信息与过程控制控技术以外,还要懂生产工艺、设备使用管理、生产过程管理、产品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成本管理、材料能源消耗管理与环保管理,并且有能力将上述产品生产制造过程、管理过程以及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监管过程与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全面融合为一体。其特征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再造流程并打通产品生产与管理的所有环节,且能利用智能技术与平台实现精准的管理。

第四种是善于把新开发的信息技术(如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各种智能算法技术、新型传感计量认知技术以及APP应用等)与互联网在服务业的服务模式集成并移植工业企业生产中来的能力,简称为“能集成”或“能系统集成”。

第五种是深耕某一行业,具备特别专业的从事某一行业的整体(系统)解决智能制造问题的供给能力。一个系统解决智能制造问题的提供商不一定能解决所有工业行业的信息化应用问题,但是对某一细分行业,具有特别专业的整体解决智能制造问题的供给能力,简称“强供给”。

第六种是善于推广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方式的能力,简称“善推广”。即善于抓智能化改造的企业样本、善于解读示范企业样本、善于运用算账对比、可视化对比等方法破解客户心理顾虑,实现推广要求、扩大推广实效的能力。

由谁来“系统解决中小型工业企业智能制造问题”?

——工业信息工程公司是“系统解决中小型工业企业智能制造问题”的最好的提供商

由工业信息工程公司(智能制造工程集成商)来做“系统解决中小型工业企业智能制造问题”的工程提供商,有诸多好处:一是比较专业。记得有人说,一个人如果专注做一件事并坚持做三至五年,即使成不了专家,起码亦会成为一个行家。一个企业的发展亦是这样。这样做的工业信息工程公司,肯定干的不全是工匠活,但却契合了有工匠精神的要求。二是相对于工业信息工程公司的其他供需客户而言,工业信息工程公司的地位超脱,与双方都有商业关系但不存在业务竞争关系,双方比较容易实现合作。而且,其商业活动适应性强,比较灵活,无论是机器换人、分段改造,还是整条生产线、整厂的自动化、智能化的工程性技术改造,都可以灵活的适应。让专业的公司来帮忙干专业的事,比每家工业企业自己去對原有生产线、生产车间及企业进行改造,要省事、省时、省费用、风险少得多。三是通过契约规定供需双方的职责和权益,便于系统解决问题方案的实施,保证中小企业系统解决问题目标的落实。endprint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工业智能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工业人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4.0”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