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协调原理对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的启示
2017-11-14孔霞
孔霞
内容摘要:协调与管理相伴而生,协调原理,在当今管理界已经被广泛地认识、创新和运用,无论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在管理实践中,都被置于一个很重要的位置。教育管理中的协调,主要是指教育系统与社会环境之间、教育系统与其子系统之间、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比例适当、结构合理、步调协调的关系。而班级管理中的协调,是指将班级的各项教育内容和管理方式有机结合并服务于整体目标和幼儿发展,并将班级置于学校乃至社会这一外部大环境之中,从环境的大局出发,协调班级、学校、社会、家庭之间的关系,促进班级与学校、社会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有效实现班级的优质高效管理和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关键词:协调原理 幼儿园 班级管理
“协调就是管理的本质。”[1]“管理是通过计划工作、组织工作、领导工作和控制工作的诸过程来协调所有的资源,以便达到既定的目标”。“把管理定义为有目的性的、协调的一种过程,可普遍的应用于各种类型的团体”,“不论何时,只要人们在试图通过集体努力达到既定目标的情况下,它都适应”[2]。至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协调是管理主体为了实现管理目标,运用正确的手段与方法,积极稳妥地处理各种矛盾关系,促使矛盾朝着逼近目标方向转化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教育管理更是如此,它更多地着眼于各种关系的调节,因此,协调在教育管理中具有比一般管理职能更重要的地位,在一定意义上,教育管理就是协调。
基于以上推论,我们认为,班级管理中的协调,指的是班级管理者对班级管理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班级管理的要素与资源,班级内部与外部环境进行周密分析,统筹安排,以求得班级管理的整体优化。结合幼儿园班级管理实践,可以从以下方面来理解和运用协调原理,以进一步实现和促进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一.以幼儿为中心的外部環境协调
福禄贝尔说,人不是单独一人存在的,他是家族中的一员、社会的一员,也是民族的一员,是宇宙中的一分子。因此,我们应该让孩子和周围的环境、社会、自然结合,协调一致。人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中不断发展的。对幼儿而言,家长与教师形成的小系统,家庭与幼儿园形成的中间系统,社区、社会形成的大系统,共同形成影响幼儿发展的外部环境。外系统或大系统,与幼儿的联系虽然没有中间系统和小系统那么直接,但它们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幼儿的发展。幼儿园所在地的社会文化、经济状况、交往方式乃至生活习惯等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对环境进行了以下描述: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从班级管理的角度来看,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协调各种环境以完整地发挥对幼儿发展的教育作用。首先,创设适宜于幼儿活动和发展的班级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或称物理环境和精神环境。在物理环境的创设上要符合丰富性、多样性、层次性和审美性的特点。其次,环境中要渗透多方面的教育内容,包括自主服务能力、集体规则意识、合作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的发展,知识上要与课程主题内容相关,形成整体教育体系,如安全主题、自然科学主题、社会科学主题等。最后,协调、筛选家庭和社区环境,从中挖掘能为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提供支持和发挥作用的教育资源,从幼儿社会性发展和亲社会心理与行为发展的角度,广泛地接纳与幼儿当下生活相关的各个领域的信息与实践。同时从未来生活准备的角度,适度拓展幼儿的视野和体验,以最近发展区理论为指导原则,为幼儿提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和活动材料,鼓励同伴交往与合作,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幼儿每一方面社会生活经验和能力的发展需要。
二.以教育为中心的外部关系协调
管理实践表明,管理的对象不仅是静态的,而且是动态的;不仅是具体的,而且是综合的;不仅是人、财、物,而且包括各种“关系”。管理的目标不但要追求各种具体资源的充分开发,而且要追求管理系统内外部各种关系的和谐。幼儿园班级是以幼儿为主体的幼儿社会,幼儿在学习和交往活动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结构,是宏观的社会关系体系在这个微观社会的折射和反映,每一个幼儿在这种关系结构中占据一定的位置,扮演了一定的社会角色,而幼儿在这个社会关系结构中的地位和角色对个性的社会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幼儿园班级管理所涉及的这种“关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幼儿在平等交流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关系。幼儿的同伴关系是相对于亲子关系和师幼关系而言的、存在于幼儿之间的一种心理上的关系,它反映了个人或团体寻求满足需要的心理状态。同伴关系是幼儿最需要、最独特的关系。大量研究表明,幼儿同伴关系对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心理健康发展等都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为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幼儿的地位和角色是和在与老师交往中完全不同的。幼儿与同伴最大的特点是地位平等。在这种基于平等的互动中,幼儿的天性获得了最大限度的释放,社会性发展得到了多方面的激发。可以说,这种与同伴的相处模式也正是幼儿社会交往和集体生活的正式开端和缩影,这种关系的好坏对幼儿今后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作为班级管理者,首先应当充分认识到同伴关系对幼儿个体发展和班级整体教育的重要意义,其次应该提供充分的机会支持这种同伴交往,并且作为同伴关系建立与发展的协调者。
2.师幼关系
在幼儿园人际关系中师幼关系作为基础、必要的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指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之间通过相互作用产生的心理和行为方面的影响关系,可以说是一种心理上的人际关系,师幼各自的地位和作用在这种关系中得以体现,同时体现出教师与幼儿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紧密关系,直接影响到幼儿的身心的健康发展,对他们日后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有很大的影响。师幼关系是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的相互关系,包涵师幼双方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幼儿园中的所有活动都是师幼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一点上,幼儿教师的行为具有独特性,既不同于父母,也有别于中小学教师。幼儿教师不仅担负着教学的职责,而且要满足幼儿生活上、精神上的合理需求,要兼顾保育与教育两方面的任务。在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起着主导的作用,决定了师生关系的性质,而幼儿又是活动的主体,幼儿的参与、投入、经验的获得决定着师幼关系的成效。endprint
3.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是指以血缘或共同生活为基础的父母与子女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所构成的、亲子双维行为体系的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统一体,包括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交流和行为交往等。亲子关系是家庭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关系,也是儿童的社会联系中出现最早和持续最久的关系。亲子关系具有极强的情感亲密性,它将直接影响到儿童的身心发展,并将影响他们以后形成的各层次的人际关系。就幼儿园班级管理整个过程来看,从小班初入学的适应,到中班各种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以及大班至小学的衔接,亲子关系都从不同程度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广义上来讲,亲子关系并不只是指孩子与父母之间,也可以包括与其他日常监护人之间的关系,比如爷爷奶奶。而对于隔代抚养孩子的家庭,其亲子关系通常也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更加需要幼儿老师的关注和协调。对幼儿与亲人(陪伴孩子较多的家人)之间这种亲子关系的关注和协调主要是为完成两个方面的使命。首先是关注幼儿身心健康和家庭生活,对于亲子关系出现问题的家庭给予专业的指导和帮助;其次,引导家长关注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和日常,增進家长对幼儿的了解和对幼儿园教育的认识,取得家长对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的支持和配合。
以上各种关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又相互发生着作用,比如保教人员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保教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进而对师幼关系和保教人员与家长关系的状态也会间接产生影响。同时,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师幼关系对幼儿的同伴间关系也可以发挥直接或间接、积极或者消极的作用。
三.以个体发展为中心的整体协调
教师对班级的管理不仅是对集体的管理,也是对每个幼儿个体的管理。应该避免在班级管理中抓两头丢中间的现象,更应杜绝只重优秀的,忽视一般的或发展较落后的幼儿。应把班集体中的每一个人都纳入管理工作的视野,且切实地加以管理,把全班幼儿作为一个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这是当今科学的管理观、教育观所倡导的。为了切实做到这一点,教师应从本班实际出发,从幼儿不同的特点和水平出发,建构一套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策略,真正促进全班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真正使整个班级呈现出新的面貌。
另外,在幼儿园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幼儿园一日活动对于每一个活动环节也是整体与个体的关系。每种活动不是分离地、孤立地对幼儿发挥影响力的。一体活动必须统一在共同的教育目标下,形成合力,才能发挥整体教育功能。因此,如何把教育目标渗透到各种活动中,或者说,每个活动怎样围绕目标来展开,就成为实践中应当特别关注的问题。如培养幼儿独立性,就需要在生活中注意培养幼儿自己吃饭、穿衣、自己上厕所等自理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指导幼儿独立思考、有困难自己多动脑,尽量自己完成学习任务;只有活动时,鼓励幼儿自己设计游戏,自己想出办法来玩、主动与同伴交往等等。没有这样的有机统一,就不可能实现整体的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唐淑,虞永平.幼儿园班级管理[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张富洪.幼儿园班级管理[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3]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
[4]安文铸.现代教育管理学引论[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
[5]郑三元.幼儿园班级制度化生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孙绵涛.关于教育管理本质的探讨[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
注 释
[1][美]哈罗德.孔茨,《管理学》(第七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6页。
[2] [美]亨利.西斯克,《工业管理与组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3页。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