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成分对多重耐药性幽门螺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
2017-11-14董凤
董凤
【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有效成分对幽门螺杆菌多重耐药菌株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 以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挑选出32株幽门螺杆菌样本,分别采用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等5种常用的抗生素对其进行测试,分别鉴别存在多重耐药性菌株。然后选择从各类中药中提取的4种有效成分(黄连素、大黄素、五味子以及黄芩苷),利用中药成分检测具有多重耐药性的幽门螺杆菌的最低抑菌濃度。结果 共筛选出5株具有多重耐药性的幽门螺杆菌,4种中药成分当中以黄连素的最低抑菌浓度最低,为12.5 mg/ml,其余3种有效成分对不同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也不同。结论 黄连素、大黄素等4种中药成分对具有多重耐药性的幽门螺杆菌具有明显的体外抑菌作用,其中以黄连素的抑菌效果最好。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多重耐药性;中药;体外;抑菌
【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15..01
幽门螺杆菌是革兰氏阴性菌的一种,人类最早发现这类病菌是在一位患有慢性胃炎患者的消化系统中,目前国际医学界已经公认该病菌是导致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的最主要诱因,主要感染位置是胃部黏膜。临床治疗时多采用抗生素,但随着这类药物使用频率的增加,导致幽门螺杆菌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使得抗生素治疗效果大幅度下降。本文即是研究中药成分对多重耐药性幽门螺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如下为具体研究方法和内容。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患者49例,共分离幽门螺杆菌菌株32株。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中最大者69岁,最小者21岁,平均年龄为(32.87±3.51)岁。
1.2 方法
1.2.1 菌株分离方法
根据患者消化道慢性炎症病灶的具体位置选择胃镜或肠镜进行活检样本提取,将样本研磨后接种于兔血琼脂培养基上,在恒温培养箱内孵化,温度设定为37℃,同时培养箱内气体浓度中氧气为50 ml/L、二氧化碳为100 ml/L,相对湿度应高于90%,连续培养5 d左右进行观察[1]。通过生化反应和革兰氏染色确定细胞形态,并挑选出幽门螺杆菌菌株。
1.2.2 多重耐药性菌株筛选方法
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方法进行检测,将经过培养后得到的幽门螺杆菌进行标号,并使用环形接种棒刮取部分菌株,在刮取前应使用显微镜对菌株是否处于对数生长期进行确定,包括测量的样本正处于生长旺盛阶段。将样本接种在无菌生理盐水当中,并以比浊管作为参照调整到0.5麦氏点,样本浓度则调整到108 mL。使用移液器提取剂量约2 μl的悬浊菌液,分别将其接种在含有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四环素以及甲硝唑的琼脂培养基表面,在与培养幽门螺杆菌条件完全相同的恒温培养箱内进行孵化,连续培养3 d后对结果进行观察。如菌株能够在含有3种及以上抗生素的培养基上生长,则认为其具有多重耐药性,其中培养基抗生素含量:左氧氟沙星超过8 μg/ml、阿莫西林超过4 μg/ml、克拉霉素超过1 μg/ml、四环素超过
4 μg/ml、甲硝唑超过8 μg/ml[2]。
1.2.3 中药成分的体外抑菌作用检测
同样采用二倍稀释法对4种中药成分对多重耐药性幽门螺杆菌菌株的体外最低抑菌值进行检测,分别是黄连素、大黄素、五味子以及黄芩苷。选择经灭菌处理的试管12支,并在试管内加入剂量为2 ml的脑心浸液培养基,标号后在1号管中加入一种中药有效成分约2 ml,摇匀后使1号管内药物浓度为200 mg/ml,使用倍比稀释方法,为2号到10号管内注入同样的药物有效成分。随后选择剂量为0.1 ml的多重耐药性幽门螺杆菌菌液,第11号管内单纯加入菌液,第12号管内为空白对照。将菌液与药液摇匀后同时放入恒温培养环境当中,采用震荡培养的方式连续孵化3 d,每种中药有效成分的测试均进行3次取平均值。观察抑菌作用时,提取培养液0.5 ml进行革兰氏染色确认是否为幽门螺杆菌,并将菌株转移至琼脂培养基上,再连续培养3 d后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并记录最低抑菌浓度数据[3]。
2 结 果
共筛选出5株具有多重耐药性的幽门螺杆菌,4种中药成分当中以黄连素的最低抑菌浓度最低,为12.5 mg/ml,其余3种有效成分对不同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也不同。
3 讨 论
中药当中也有很多药物对幽门螺杆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这类药物大多属于清热解毒性,其中主要包括黄连、黄芩、大黄、板蓝根、五味子、乌梅等,其古今对幽门螺杆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4]。根据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4种中药成分对筛选出的5种多重耐药菌株均具有较强的体外抑制作用,其中以黄连素的最低抑菌浓度最低。黄连素又被称为盐酸小檗碱,是目前临床较为常用的中成药物,黄连当中含有大量的黄连素,其可以有效地抑制幽门螺杆菌细胞内对葡萄糖的氧化反应,从而使病菌无法得到充足的营养而凋亡,而其它3种中药成分主要是以抑制病菌核算类物质的合成,从而使其无法合成必要蛋白质,起到杀灭病菌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黄衍强,黄干荣,李晓华,等.中药提取物对耐药幽门螺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J].医药导报,2013,32(11):1407-1409.
[2] 黄干荣,李晓华,黄衍强,等.大黄素等提取物对耐药性大肠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J].中成药,2013,35(12):2602-2605.
[3] 余晓丹.黄芩苷与野黄芩苷抑制幽门螺杆菌脲酶作用及其机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
本文编辑:吴宏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