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又红遍美国的汉密尔顿

2017-11-14陈安

同舟共进 2017年11期
关键词:伯尔杰斐逊汉密尔顿

陈安

【决斗中死去的开国元勋】

在南、北美洲之间的加勒比海上,有一连串岛群,当年哥伦布在巴哈马群岛上登陆,误以为这里是印度,故得名“西印度群岛”。西印度有不少岛国,还有英、美、法、荷等国的属地,其中“圣基茨和尼维斯”是一个联邦制岛国,在世界十个面积最小的国家里排名第八,原是英国殖民地,1983年宣布独立,现仍为英联邦成员国。

熟悉美国历史的游客都知道,尼维斯岛除了是今日美国人钟爱的度假胜地,还是美国的“历史重地”:大约于1755年,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出生在该岛首府查尔斯敦。汉密尔顿是一个非婚生子,父亲是苏格兰人,母亲是英、法后裔,所以从小会说英语和法语。他在尼维斯度过了童年,那里安静的圆锥形火山、爬在沙滩上的大海龟、美丽的海上落日,都成了他难忘的记忆。

8岁时,汉密尔顿随父母迁居美属维尔京群岛的圣克罗伊岛,后来父亲离家出走,母亲早逝,他和哥哥便成了孤儿。他先被一个亲戚、后被一个富商家庭收养。14岁时有了一份工作,在一家进出口公司当职员,在贸易、财经方面积累了不少知识和经验,其天赋和才能也得以展示,于是,他的雇主决定出钱让他去“新大陆”求学。在新泽西上了大学预备学校后,汉密尔顿进入了纽约国王学院(今哥伦比亚大学),后来就决心永远离开加勒比海上的弹丸小岛,留在辽阔的北美洲大陆发展。他投入美国建国事业,成了最早实现“美国梦”的美国公民。

1774年,大学尚未读完,英军就占领了纽约,学院关门大吉。次年爆发美国独立战争,20岁的汉密尔顿毫不迟疑,立即加入到纽约的“橡树之心”志愿军,后来自建纽约地方炮兵队并任队长,带领60名队员参与白平原、特伦顿、普林斯顿等战役,显示了出色的组织和领导能力。大陆军总司令华盛顿将军发现他是个人才,点名让他当自己的助手和侍从武官,那时的汉密尔顿才22岁。他为华盛顿起草了很多军事命令、信函、讲话稿,并参与情报、外交、谈判等重要工作,也参加实战,尤其在1781年独立战争的最后一场战役——约克镇战役中起了重要作用。

年纪轻轻,汉密尔顿已是政坛名人,1782到1783年间担任大陆会议代表,积极促进美国第一部宪法《邦联条例》的实施;1787年,以纽约代表的身份出席在费城举行的联邦制宪会议。他对美国新宪法的起草、通过和宣传贡献甚巨,曾与联邦派知名人士约翰·杰伊、詹姆斯·麦迪逊合写85篇文章,阐述制宪思想,发表在纽约的多种报刊上,其中,汉密尔顿以罗马名字“帕布留斯”为笔名,一人就写了52篇。1788年,这些文章《联邦党人》为题结集出版,后改题为《联邦党人文集》,此书至今仍被视为阐释美国宪法、论述联邦主义的经典著作。

华盛顿一直器重汉密尔顿,建国后任命他为财政部长。在任期间,汉密尔顿提出偿还债务法案,挽救了这个新国家的财务危机;提出铸币法案,为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他还提出税法,规定在国内征收酒税,向进口商品征收关税;为国家的安全和繁荣计,他主张优先发展制造业。应该说,汉密尔顿是一个称职的财政部长,在新生的联邦政府百废待举之际,他的主张和法案有助于解决不少经济难题。

这位首任财政部长是一个有头脑而又坚持己见的政治家,而先任国务卿、后当选第3任总统的杰斐逊也是这样的政治家。但两人政见相异,汉密尔顿赞成工业社会思想,主张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杰斐逊则希望建成一个民主的农业社会,主张中央政府较弱、地方政府较强的体制。两者的不同政治观点及其争论,决定了美国建国不久就出现两大政治派别:联邦党和民主共和党,两人分别成为两党头目。美国政坛后来几经演变,终于在19世纪60年代形成两大政党——共和党和民主党,或称“象党”和“驴党”。

如果说汉密尔顿与杰斐逊的争论是政治家之间治国观念的冲突,汉密尔顿与伯尔之间的矛盾则是个人恩怨、你死我活的争斗。

艾伦·伯尔是新泽西州纽瓦克人,上过大学,学过法律,独立战争爆发后入伍参战,表现勇敢,战后先后担任纽约州司法部长、国会参议员。在1800年的总统大选中,杰斐逊与伯尔各得73票选举人票,票数相等,按宪法规定,由众议院最后裁决谁当总统、谁当副总统。众议院连续一周通宵投票,结果两人都不能得到绝对多数票。由联邦党控制的几个州其实大多支持伯尔,在多日陷入僵局的情况下,汉密尔顿发表意见说,选出“一个有错误原则的人”(指杰斐逊),总比选出“一个没有原则的人”指伯尔)要好,结果在第36轮投票中,杰斐逊获胜当选总统,伯尔成了副总统。

到1804年大选,对伯尔这个野心勃勃的人而言,副總统的权力实在太小,他并不想竞争连任这一岗位。(美国有个故事说,一家两兄弟去了不同地方,一个去了海上,一个当选副总统,结果两人都杳无音信,再也听不到他俩任何一个人的声音。)伯尔觉得纽约州是个可以扬名饮誉之地,便决意竞选纽约州长。但此时汉密尔顿公开扬言,伯尔是“一个危险的人,不能相信他可以执掌政权”,促成了伯尔竞选的失败。旧仇加新恨,于是,伯尔向汉密尔顿提出了决斗挑战。

1804年7月11日,决斗在新泽西州威霍肯的悬崖下举行。这天清早,汉密尔顿和伯尔及其助手、裁判在曼哈顿渡口分别坐船,横渡哈德森河来到决斗现场。根据决斗规则,双方可各开两枪,汉密尔顿开了第一枪,打在伯尔头部上方,没有命中目标。伯尔的一枪则打在汉密尔顿的下腹部,严重损伤了他的内脏和腰椎,汉密尔顿顿时倒在地上,不省人事。伯尔探头看了一下便匆匆离开现场,两人都未开第二枪。

从当时的情况看,怀恨在心的伯尔是决意杀害汉密尔顿的,至于汉密尔顿,他究竟是没有瞄准,还是存有恻隐之心,一开始就不想命中伯尔,或是有意让伯尔把自己打死,从而从政治上彻底摧毁伯尔?对这些问题,历史学家们分析已久,似难得出一致结论。但一般都认为,决斗本身在当时是犯法行为,而这次决斗毫无意义,汉密尔顿是“自杀性的”,伯尔是“出于敌意”和“凶杀性的”。汉密尔顿的几个朋友则明确说,他在决斗之前曾声明无意杀害伯尔。他在给妻子的遗书中写道:我最后的意愿是,我将怀着甜美的希望与您在一个更好的世界相会。”endprint

汉密尔顿受伤10小时后,死于纽约。这个决斗事件震惊全国,纽约州和新泽西州都指控伯尔犯了谋杀罪,可两个州居然都没有传讯和审问他。伯尔起初诚惶诚恐,四处藏匿,可后来没有觉察任何针对他的动静,便又公开露面,还返回华盛顿就职他的副总统。

伯尔在华盛顿的政治生涯宣告结束,但他的政治野心并未泯灭。他去了美国西部,与詹姆斯·威尔金森将军和英国公使一起密谋路易斯安那独立,企图在自俄亥俄河流域至墨西哥的广大西部地区建立一个“新帝国”。不过,威尔金森将军很快醒悟,向杰斐逊总统告发其阴谋,伯尔随即被捕。1807年,伯尔被起诉犯有叛国罪,在弗吉尼亚州联邦巡回法庭受审,可又出乎人们意料,尽管证据确凿,法院却认为他只是意图谋反,没有叛国,故宣布无罪释放。慑于民愤,伯尔后去欧洲避居多年。杰斐逊总统无权干预法院裁决,气愤地说:“我们将以何种正当的言辞论及此事,难道法律的一切原则都可以被曲解,使其有利于存心颠覆国家的罪犯?”

【《汉密尔顿》:一个真正的美国故事】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汉密尔顿最为人熟知的身份是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每个美国人都在10美元纸币上见过他的肖像,但大多数人对他的认知,恐怕也仅此而已。汉密尔顿不为多数人所知的原因,可能和他当年的政敌有关。约翰·亚当斯、托马斯·杰斐逊、詹姆斯·麦迪逊都与他有政见方面的冲突。而后两位,在美国建国史上几乎处于半人半神的地位,所以汉密尔顿在历代作家笔下,常被塑造成一个追逐名利、保守滥权的人。而他的英年早逝,也让他没有像别的国父那样,有大把时间展现自己的非凡天赋。

直到2014年,传记作家罗恩·切尔诺创作了《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一书,轰动一时,重新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切尔诺为写这本内容丰富的传记花费了大量精力和时间,对传主的了解因此全面而深刻。

切尔诺认为,汉密尔顿的政治经历坎坷,他在军事、行政方面能力都很强,可在担负建设新国家的严峻使命中,在面对各种政治关系的激烈冲突时,他经常受辱挨骂,有人骂他是“秘密君主”,也有人说他“妄想当凯撒”。甚至连杰斐逊也曾怀疑他腐败、盗用公款,暗中调查他,结果所有调查材料都证实他未犯任何错误,他的行政管理堪称完美。不过,独立宣言》起草者杰斐逊毕竟德高望重,汉密尔顿也就相形失色:“假如说杰斐逊的政治演讲是一首首诗,汉密尔顿的治国能力便是一篇篇散文。”诗的地位自然高于散文。汉密尔顿所支持的那些“神奇的新玩意儿”,在当时虽被视为异类——包括银行、工业、股票交易所、常备军、海军以及美国作为一个统一国家的存在,今日却成了美利坚的立国之本。

在切尔诺的笔下,汉密尔顿是一个容易激动、冲动甚至狂躁的人,具有旋风般的能量,有如一台永动机,精力充沛,闯劲十足。他自负而傲慢,却又有不安全感,若有什么他看起来是对他的威胁或批评,会反应过度,好斗且好胜。汉密尔顿的这种性格,可能与他曾是圣克罗伊岛上的一个非婚生子和孤儿有关。他长大的小岛各方面都十分落后,且有大量黑人奴隶。在汉密尔顿14岁时写给朋友的信里说,他对生长之地极度鄙夷,对自己的境遇厌烦之至,他渴望改变,渴望一场战争。

来到北美大陆后,汉密尔顿对这片土地的感情亦非常矛盾。在艰难的战争时期,当13个州的代表为自己所在州的利益争论不休时,作为“外来者”的汉密尔顿倒是很有大局观,他努力促成中央政府的建成,规划联邦制度的未来。只是无论如何努力,他最终仍不认为这个国家已经接纳了自己。他给至交的信中有这样的字眼:……在这世上我没几个朋友……我还不如光辉地离开这个世界……这个地方不适合我。”

汉密尔顿那桩著名的绯闻,在传记里也有所记述。那是在他担任财政部长期间,有夫之妇玛丽亚借求助之名获得了他的同情和金钱,两人的关系因此持续了一段时间,玛丽亚的丈夫雷诺尔兹其实知道内情,私底下还怂恿妻子积极行事,以便收获更多的钱财。后来,雷诺尔兹因其它罪行被捕,媒体披露了汉密尔顿与雷诺尔兹夫妇的关系,夫妇间的通信,也从侧面证实了这一诈骗事实。汉密尔顿自然害怕自己名声败坏,很快公布了一本100页的小册子,详述事情来龙去脉,承认自己行为不检。他的政敌自然要借机奚落一番,但好在他的部长职位未受影响。汉密尔顿的妻子伊丽莎白起初很气愤,一气之下,烧毁了他以前写给她的所有情书。但丈夫去世后,伊丽莎白还是从心底原谅了他,后半生为整理、出版他的文献和传记做了大量工作。

2015年8月,根据切尔诺传记改编的音乐剧《汉密尔顿》在纽约百老汇舞台上唱响。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此剧便打败诸多人们耳熟能详的百老汇名剧,如《狮子王》《歌剧魅影》《芝加哥》《悲惨世界》《妈妈咪呀》等,登上热搜榜的榜首,被《纽约时报》剧评人称为是“让人们变卖房产、抵押孩子买票来看都值得”的“神作”。

正式开演以来,《汉密尔顿》场场爆满,官网上三个月内的票早早售罄,二手网站上一张面值为147美元的票,被炒到400美元一张。该剧上演的第二年,即获托尼戏剧奖16项提名,最终收获11项大奖,其中包括极具分量的“最佳音乐剧奖”。该剧的头号粉丝——奥巴马夫妇,还把整个剧组邀请到白宫,和一群来自全美各地的高中生一起,举办了为期一天的各种活动,这对任何一个演出乃至艺术家来说,都是前所未有的礼遇。

音乐剧《汉密尔顿》是艺术家林-曼纽尔·米兰达与罗恩·切尔诺密切合作的成果,米兰达是一位生于纽约的波多黎各裔的演员、作曲家、饶舌歌手。此次他在《汉密尔顿》中全程用嘻哈乐谱写歌曲的做法,堪称“胆大包天”,歌词络绎密集,乐速快而清晰,符合许多当代美国人的口味,却与传统意义上的百老汇音乐剧相去甚远。加上贯穿始终的幽默感,观众们时而和着鼓点,点头晃脑;时而拍掌大笑,前仰后合。

為何一部以历史人物传记改编的音乐剧能获得这样的反响?最根本的原因是:它讲述了一个真正的美国故事。汉密尔顿,一个来自西印度群岛的移民,一个没有父亲的私生子和孤儿,靠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在独立战争中建功立业,成为华盛顿最为信赖的幕僚,并在美国独立后成为美国宪法的起草人之一,从无到有地建立了美国的国家财政系统。汉密尔顿就是美国精神的化身:移民、年轻、混乱和饥渴,而他成功的原因,也是支持美国走过200多年历史的原动力。正如奥巴马对观剧的高中生所概括的:“我们希望当人们离开剧院时,理解我们的国父到底创造了什么——这仅是开始。那是使美国如此伟大的原因。你们完成这个故事,我们尚未完成。美国,就是一项不断前进的工作。我们喧嚣,我们多元。我们充满了能量,并且在精神上永远年轻。我们就是永不终结的项目。我们犯错,我们有缺点。但最终,当每个声音都被听取,我们会克服这些错误和弱点。”endprint

更难能可贵的是,《汉密尔顿》中讨论的很多议题,直到今天也仍是美国政治的焦点问题,例如移民问题,政府对国家财政的控制力等。

【汉密尔顿差点从美元上消失】

就在2015年《汉密尔顿》公演之际,《华尔街日报》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首先是艾伦·伯尔,现在是杰克·卢》,十分引人注目。艾伦·伯尔显然就是枪杀汉密尔顿的副总统,那么杰克·卢又是谁呢?

杰克·卢是美国第76届财政部长,为体现尊重女性、男女平等,也基于货币安全、冲击伪币的考虑,他提出了一个改变纸币模式的方案,预告10美元纸币上将出现一个女性形象。如今,在纸币上添加女性形象,已成为一种国际趋势,有十多个国家已经或即将这样做,如著名女作家、《傲慢与偏见》的作者奥斯丁的形象,就出现在了10英镑纸币的背面(纸币正面是伊丽莎白女王),她取代了达尔文,成为继女王之后,现身英国钞票的第一位女性。

杰克·卢发起了一次公众咨询,征集著名女性人物的提名,以取代印在10美元上的漢密尔顿像。此提议顿时引起议论纷纷,要知道,汉密尔顿乃美国第一任财长,是杰克·卢的老前辈,他还参与缔造了纽约市的第一家银行——纽约银行。银行在当时的美国是新鲜事物,但汉密尔顿对此事兴趣高涨,他认为银行将有助于振兴纽约市的商业。1784年,汉密尔顿被选为纽约银行的董事,他独自为这家新机构起草了章程,而这份章程后来被许多银行视为模板,由此奠定了美国银行业的最初制度——仅此而论,汉密尔顿要是被踢出美元,简直是莫大的讽刺。

杰克·卢的真实想法,外人难以探知。即使到今天,汉密尔顿的某些思想还是与主流经济学格格不入,这或许是现任美国财长希望第一任财长彻底淡出公众视野的原因吧。

但由于百老汇音乐剧《汉密尔顿》的冲击和影响,该提议在民众中遭到激烈反对,在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后,杰克·卢不久后宣布:黑人奴隶、废奴功臣哈里特·塔布曼将作为美国纸币上的第一个女性,取代美国前总统安德鲁·杰克逊,印在新版20美元纸币的正面,而杰克逊的头像将印在反面的白宫图像旁;未来可能还将有其他女性肖像出现在10美元的背面,汉密尔顿在正面的位置则不予变更。

至此,这场“换头像风波”总算是尘埃落定。

但故事尚未结束。2016年11月的美国大选,出乎很多人预料,特朗普最终当选总统,迈克·彭斯当选副总统。听说音乐剧《汉密尔顿》大受欢迎,某晚,彭斯也去罗杰斯剧院观看。他在入场时听到了欢呼声,也同时闻见了一片嘘声。没想到,在该剧终场谢幕时,扮演伯尔的黑人演员布兰登·狄克逊代表整个剧组向他发表一则声明,实际也是表达美国广大人民对特朗普新政府的忧虑和希望:“当选副总统彭斯,我们欢迎你,并真诚感谢你在此欣赏我们的《汉密尔顿》:一出美国音乐剧,这是我们演的。我们是多样化的美国人,然而我们却对将不会保护我们、不会保护我们的星球、不会保护我们的孩子、不会保护我们的父母、不会维护我们不可剥夺权利的新政府感到担忧。我们希望这个剧能激励您支持以我们为代表的多元的美国价值,并为之付出努力。谢谢。”

全场观众对此声明报以热烈掌声和欢呼声。彭斯见狄克逊一讲话即离席,但在剧场入口处听完整段讲话,事后并未发表任何谈话。

可特朗普却受不了了,为发泄对《汉密尔顿》剧组的不满,他连发了几则推文:“我们未来杰出的副总统迈克·彭斯昨夜在剧场受到《汉密尔顿》剧组的骚扰,还有照相机、摄像机的强光。这是不应该发生的!”“剧场应该永远是安全而特殊的地方。《汉密尔顿》剧组昨夜对一个大好人——迈克·彭斯非常粗野。要道歉!”

特朗普有此反应并不出人意料,因为《汉密尔顿》全面体现了他竞选期间所鄙夷的“政治正确”:主要演员大多是有色人种;给美国建国史加入了女性的视角;剧中的移民主题,不仅强调建国功臣的移民身份,还表现了某些老移民后代对新移民的歧视。而政治对手希拉里的选民,则将音乐剧中的歌改编成“助选歌”,还有一伙白人青年把剧中片断改编成讽刺特朗普的活报剧。希拉里在接受提名的演讲中也引用了《汉密尔顿》中的话:虽然我们可能在活着的时候看不到荣光,让我们欣然加入战斗。”那是汉密尔顿和他的朋友们在加入独立战争时说的话。

回顾过往,竞选期间的美国政坛,从来就是波谲云诡,暗藏锋芒。1800年时,杰弗逊与伯尔争夺总统之位僵持不下,难分胜负。因婚外情绯闻而未参选的汉密尔顿选择支持政敌杰弗逊。汉密尔顿说:“杰弗逊有信念,伯尔没有。”结果伯尔惨败。这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两人后来的血腥决斗。这不禁让人联想到2016年美国大选时,共和党一些元老选择投票给民主党候选人。1800年大选中,两党也在自己创办的报纸上毫不留情地攻击对方,联邦党的报纸甚至还制造假新闻称杰弗逊已经去世——历史翻过了一页又一页,却总是有惊人的相似。

(作者系旅美学者)endprint

猜你喜欢

伯尔杰斐逊汉密尔顿
美国副总统伯尔受审记
女性主义视域下《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勃罗姆》中女主人公的形象研究
浅析海因里希?伯尔小说《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勃罗姆》
为称呼上诉
美国的诞生(十一)·杰斐逊起草《独立宣言》
不接待副总统的小旅馆
总统的衣服
梦境追踪
波伊斯和汉密尔顿的对话
杰斐逊的军事民主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