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高校学生党员责任区制的思考
2017-11-14刘云风马铁键
刘云风+马铁键
摘要:高校学生党员责任区制是明确学生党员发挥作用的岗位、职责和目标,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制度。其对学生党员意识强化、党性修养提升,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党员、积极分子教育管理,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学生党员责任区制的构建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合理设置责任区,明确相应的岗位职责与功能定位,并建立责任区的监督考核机制,保障责任区的有效运行。
关键词:党员责任区;学生党员;高校学生
2017年4月16日,习近平在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抓住‘关键少数,抓实基层支部,保证广大党员以身作则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如何抓住好这“关键少数”,保障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高校学生党员责任区制为抓住这“关键少数”,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辟了新途径,研究建立高校学生党员责任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学生党员责任区制的含义及特点
(一)学生党员责任区制的含义
近年,全国各地多所高校探索实行党员责任区制度,取得了非常不错的建设成效。综合而言,学生党员责任区制一般指:依据《党章》中关于党员“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的规定,在高校大学生党组织的统一组织、协调下,以校园为主要区域,以大学生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明确大学生党员发挥作用的岗位、职责和目标,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制度。
(二)学生党员责任区制的特点
高校学生党员责任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以学生党员为主体,责任区的工作人员为学生党员中的优秀骨干,有的也包含特别优秀的积极分子。二是以普通学生为主要工作、服务对象,责任区开展的工作主要是为了普通学生。三是以主动沟通联系、关心帮助和教育引导等方式开展工作。四是以普通学生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为基本工作内容,围绕这四个方面开展工作,提供服务。
二、建立高校学生党员责任区制的必要性
建立学生党员责任区对推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其能够为学生党员意识强化、党性修养提升必要的载体,为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提供必要的阵地,为学生党员、积极分子教育管理提供必要的抓手,为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提供必要的平台。
(一)学生党员意识强化、党性修养提升的必要载体
党员意识是共产党员思想覺悟和党性修养的集中体现,是共产党员的立身之本。高校学生党员往往由于入党时间较短,对党的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深刻,社会经历较少,缺乏党性磨练,而容易产生理想信念动摇、党员意识弱化的现象,这也致使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和战斗力有所降低。如何让学生党员时刻意识到自己的党员角色,保持作为党员主体的良好形象,激活学生党员细胞,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需要通过一定的制度规定、组织方式作为载体来保障。开展党内教育学习、组织活动、实践锻炼是提升学生党员意识、加强党性修养的有效途径。建立学生党员责任区制,基于明确的岗位职责和规范的运转体系,可以让学生党员在责任区的工作中磨炼党性,强化党员意识,发挥主体作用,服务于师生群众。
(二)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必要阵地
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仅仅是一种思想境界,更是在实践中的积极参与及奉献行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彰显需要一定的阵地,只有参与到一定的阵地实践中,党员的先进性和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够更好地凸显出来。近年,随着高校学生党员比例的不断增加,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有下滑之势,学生党员与普通学生之间的差别在逐步缩小,党员的先进性,模范作用发挥缺乏有效的途径。建立学生党员责任区制,通过为学生党员搭建阵地和舞台,让学生党员在责任区中亮明党员身份,履行相应岗位职责,承担一定的工作任务。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党员在实践中得到党性锻炼,快速成长;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让党员在学生中发挥模范表率作用,从而带动周围同学进步成长,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三)学生党员、积极分子教育管理的必要抓手
学生党员、积极分子的教育管理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随着高校学生党员队伍的不断壮大,党员、积极分子的教育管理任务越来越艰巨。在现实中,常常见到发展党员过程中积极分子主动退出,学生党员入党前和入党后判若两人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党员、积极分子对党性的认识理解不够深入,不能很好地做到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另一方面是基层党组织轻视了对党员、积极分子的教育管理,缺少必要的抓手,没有为其提供必要的学习提升舞台。建立学生党员责任区制,让学生党员、积极分子在班级、课堂、宿舍等责任区域负责相应工作,通过这种分任务、压担子,在实践中培养考察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的活动,有利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积极分子的教育管理,提升教育针对性,也利于党员、积极分子在实践中增强组织观念和责任意识。
(四)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必要平台
群众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群众路线也是我们党的基本工作路线。密切联系群众、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高校学生党员成长成才的重要指标。然而,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学生集体观念淡化,以及多元化思潮的不断冲击,高校中部分学生党员出现了利己主义倾向,有些学生入党前十分积极,能够热心帮助周围同学,而入党后宗旨观念淡化,以党员自居,多为自己争取荣誉,忽视集体和群众的利益。建立学生党员责任区制,以班级、宿舍等为单位划分责任单元,为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建立平台。责任党员、积极分子多出于本班级、本宿舍,一方面便于加强党员与学生群众的沟通与联系,让党员融入学生群众之中,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见与诉求,另一方面通过责任关系的纽带,党员能够直接为学生服务,帮助其解答思想、心理上的迷茫与困惑,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
三、高校学生党员责任区制的构建
高校学生党员责任区制的构建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合理设置学生党员责任区,明确相应的岗位职责与功能定位,并建立责任区的监督考核机制,才能保障责任区的有效运行,取得良好的成效。
(一)遵循原则,合理设置学生党员责任区
1.基层党组织主导与党员主体相结合的原则
建立学生党员责任区制,需要在高校基层党组织的主导下进行,特别是基层党委、党总支要统筹规划,合理设置责任区域,制定相关运行机制,加强统一组织领导。党支部、党小组负责具体落实执行,亦可成立专门学生党员组织,如党员先锋领航团队、党员先锋服务工作组等,由其专门负责具体工作的落实。此外,还要注重发挥学生党员的主体作用,学生党员是责任区每项工作的具体执行者,要通过党员责任区的运行,让学生党员明确理论与实践、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这样党员主体才能将客观规定的责任工作由最初的被动行为转化为主动行为,由最初的自发行为转化为自觉行为,从而调动学生党员的积极性,激发其党员意识和责任意识。
2.多类型交叉全覆蓋原则
学生党员责任区开展的工作主要是为了普通学生,因此,应围绕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设置责任区。学生党员责任区的设置应包含多种类型,如学习责任区,开展学业帮扶、科研实践等学风建设工作;课堂责任区,负责学生课堂行为规范引领和督查;学生宿舍责任区,负责学生宿舍文化、安全卫生等工作;新生班级责任区,协助辅导员、班主任做好新生班级管理建设工作;党员发展责任区,协助党支部做好积极分子培养考察工作……不同类型的责任区交叉互补,做到工作内容全覆盖,涵盖学生思想引领、学业帮扶、工作实践和生活帮助等多方面。此外,要做到工作主体与工作对象全覆盖,将所有的党员、积极分子和普通学生都纳入到一个或多个责任区之中。
3.带动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
学生党员责任区既是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阵地,也是联系、服务群众的平台。因而党员责任区的设置要以学生党员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辐射面为依据,要做到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即每一名学生党员都要有自己对应的责任区,有的对应多个责任区,让每个党员都感到肩上有担子、心中有责任、工作有目标、行动有要求。同时每个责任区中至少要有一名学生党员,保证党员与责任区同学能够做到课上能见面,课下能交流,情况能反馈,思想能沟通。在责任区运行过程中,责任党员要基于岗位职责,积极开展工作,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从而带动责任区中的积极分子和普通学生,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同时在带动的过程中联系和服务于普通群众同学,从而共同提升成长,做到点面结合,同向推进。
(二)明确学生党员责任区的岗位职责与功能定位
1.学生思想引领与学风建设功能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首要内容,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的提升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党员责任区工作也应当把责任区内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岗位职责的设置要与宣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相结合,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四个正确认识”,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引领学生思想。此外,责任区工作职责的确定还要将思想政治工作与学风建设相结合,在引领学生思想的同时端正学生学习态度,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强化学风建设功能定位。
2.积极分子教育培养与党员历练功能
学生党员责任区是党员、积极分子教育管理的必要抓手。开展责任区工作必然要把党员的历练和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考察工作纳入其职责范围。一方面,党员在责任区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经常与责任区内的积极分子聊天谈心,把握其思想脉搏,了解其思想进步程度,同时教育其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为其解答思想困惑,协助党支部对其进行教育培养和考察;另一方面,学生党员在责任区内以党员主体地位开展工作,也是对党员自身的考察历练,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提升工作能力,锤炼党性,促进党员快速成长亦属于责任区工作的职责范围和功能定位。
3.服务群众,接受群众监督功能
学生党员责任区是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必要平台,是党员与群众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服务群众是责任区的重要功能,也是责任区工作的落脚点。建立学生党员责任区制,让学生党员深入到普通学生群众之中,主动联系责任区内学生,了解普通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引领学生思想,为其学习加油鼓劲。主动关心和帮助,解决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心理困扰等问题。拉近党员与普通学生的距离,让学生群众感受到党员就在身边,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此外,党员在履行责任区工作的同时,也是接受群众监督的一个过程,工作开展的方式方法如何、成效好坏,都能够直接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是党员监督的新途径。
(三)建立学生党员责任区的监督考核机制
1.强化责任区日常监督考核机制
学生党员责任区的有效运行离不开日常的监督及定期的评价考核,高校基层党组织要认真研究责任区的运行,并制定合理的监督考核机制,做到时时有监督、月月有检查、年度有考核。一要亮明党员身份,自觉接受监督。可通过责任区公布、责任清单公示、党员佩戴党徽、党员宿舍挂牌、签订责任书和公开承诺等方式亮明党员身份,让师生知晓责任区的工作和责任党员,便于接受监督。二要强化日常的监督检查。基层党支部或专门学生党员组织要从党员是否履行岗位职责、履行程度多少、取得成效如何等方面进行日常监督检查。三要多种检查考核方式并举。可采取责任党员述责、党员自评与互评、责任区学生满意度评价、座谈会听取意见、查课堂查宿舍等多种渠道相结合方式,以便对党员开展责任区工作情况作出客观、真实的评价。
2.监督考核与奖惩评优相结合
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离不开合理的奖惩评优机制,学生党员责任区监督考核的落地生效,必须配以相应的奖惩评优措施予以保障。一是可以将党员责任区的考核评价作为民主评议党员和党员年度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也可以作为评比各类奖学金、荣誉称号等的参考依据。二是对责任区工作考核优秀的党员要大力宣传表彰,号召向其学习;对考核不合格的党员进行通报批评,取消各类评奖评优资格,并警示其他党员。三是对责任落实不到位、出现明显问题的责任区要及时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时间表、任务单,并在日后的运行过程中重点监督检查,确保整改落实成效。只有将监督考核与奖惩评优以及整改落实联动起来,形成闭环,才能保障党员责任区制的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1]刘泽义.建立大学生党员责任区制度的探索[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1).
[2]陈金龙.做合格党员需要强化党员意识[N].南方日报,2016-04-18.
[3]王丽娜.学生党员责任区制度建设价值探析[J].党史纵横,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