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太武山中国东南沿海的一颗明珠
2017-11-14龙旅海边
龙旅+++海边
在福建省龙海市港尾镇海岸线上,有座耸峭的山峰,巍然雄踞在烟波浩淼的东南海疆,这就是闻名海内外的闽南名山——海拔560米的南太武山。南太武山与金门的北太武山是“姐妹山”。它东北濒临大海,与厦门、金门鼎立相望。东海之滨,碧波之上,南太武山列峰秀出,绿野无垠,村舍错落,宛如一幅浓墨泼洒的美丽画卷。
南太武山的所在地港尾镇,原属于海澄县,上个世纪50年代,海澄县与龙溪县合并为龙海县。1993年县改市,龙海县改称为龙海市。据清代乾隆年间的《海澄县志》有关南太武山的记载,南太武山自古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一座历史名山。
这本古县志的《图经》中“太武夫人坛记”记述:“闽中未有生人时,自夫人拓土以居,山高千仞,周回百余里,屹立海上,端重耸峭。”可见,在古代,是太武夫人最早在太武山定居,初辟洪荒,堪称闽人始祖。在古县志中,还有对山上寨墙遗址的记述: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5年),朝廷派大军灭南越国(今广东)。南越王建德逃到太武山,于此据险筑城屯兵,史称建德城。并有元灭南宋临安之后,“宋少帝南奔驻跸于此”的记述。
现藏于英国牛津大学鲍德林图书馆的古籍《顺风相送》钞本中,对南太武山也有记载:“太武放洋,……钓鱼岛……用艮针取枯美山(即冲绳久米岛)”。明代海道针路的主要起点——南太武山,船从南太武山出发,按照针路(古罗盘导航),经过乌丘、台湾、彭佳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地,到达琉球的久米岛。
琉球原是中国的藩属国,闽籍水手经常往来于这条航线,最早发现和命名了钓鱼岛。统计《顺风相送》这本古籍中记录的从中国出发、返回的36条航线(西洋19条,东洋17条)中,只有4条属于广东,5条为福州五虎门,4条莆田湄州,3条为泉州,但有20条以南太武山(浯屿)为起点和终点的航线。在南太武山巅上,原来有一座建于宋代的延寿塔,是厦门湾的航标。可惜,该塔于1967年被毁,现在仅存一块“普明延寿之塔”石刻匾额。
南太武山上有胜景24处,宋明以来的名人摩崖石刻30余处。胜景中,有古石径、古石梯、石眼泉、浴仙盆、朝圣石、仙人脚印等。仙人腳印位于面朝大海的巨石斜坡上。当地民间传说,古代有仙人一脚踩在南太武山,一脚踩在金门岛上的北太武山,分别留下两个脚印。现在山上还有一座前些年重修的千年古刹福兴寺,一座4柱3门石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