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队营区建设可持续发展生态效率评价构建

2017-11-14梅全亭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2017年10期
关键词:营区增量效益

彭 瑶,梅全亭,梅 岩

(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 a.研究生管理大队; b.军事工程管理系, 重庆 401311)

【后勤保障与装备管理】

军队营区建设可持续发展生态效率评价构建

彭 瑶a,梅全亭b,梅 岩b

(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 a.研究生管理大队; b.军事工程管理系, 重庆 401311)

在分析军队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作用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军队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引入生态效率理论分析了营区建设的增量成本和增量效益,构建了军队营区生态效率价值的影响比值模型,探究了军队营区建设可持续发展生态效率的计算方法,提高了可持续发展的军队营区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为营区建设与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军队营区建设;可持续发展;生态效率;评价

我国高度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军队坚决落实国家发展方向,十分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对军队营区可持续发展建设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央军委和全军环保绿化委员会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印发了《军事区域专项环境污染治理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军队环境污染治理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条例》等相关办法、条例,以调整指导军队主体在军事相关的活动中,合理利用资源、防止环境污染破坏、改善营区环境质量等方面的工作,维护军事环境安全,促进营区建设和军队建设的可持续发展[1-2]。

军队营区是由部队营房与环境等所构成的综合空间,是军队展开工作、战备、训练、生活的场所,是屯兵、养兵、练兵的特殊区域[3-4]。军队营区建设与管理既要满足打仗的首要任务,又要绿色节约符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同时还要持久耐用、满足住用单位的保障需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军队营区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其建设是否意味着高成本、高投入成为关注焦点[5]。一些军队建设单位认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军队营区将造成投入过高,阻碍了可持续发展的军队营区建设在全军范围的推广;同时,另一些单位认为,适当增加建设成本,选择恰当的设计方案、技术、材料和工艺,营区将提升功能和提高效益。为此,对军队营区建设全过程中的各项增量成本进行整合量化,分析增量投入是否与营区获得的效益提升相匹配和军队营区增量成本和增量效益的相互关系,得出可持续发展的军队营区的生态效率,为上级决策提供参考和意见,尤为重要[6]。

军队营区建设可持续发展生态效率的内容指标和评价方法应该具有紧密联系军事需求、操作简便、客观公正等特点,使得军队营房部门通过客观公正的检验和考评,对军队营区的建设成果的生态效益进行评价,结合营区建设与管理工作实践形成评估结论,为进一步提高我军生态营区可持续建设、改造和管理能力提供改进意见,使营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提高营区的保障能力。

1 生态效率分析

1.1 生态效率理论

世界可持续发展商业委员会(World Business Counci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简称WBCSD)在1992年提出生态效率的定义:通过提供在价格方面具有优势的服务和商品,在满足人类高质量生活需求的同时,把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影响降到至少符合估计的地球最大承载力一致的水平上。根据这一定义,生态效率概念可以简单表述为“价值最大化,影响(特指负面的影响)最小化”或者“以少做多”,即“creating more value with less impact”或者“doing more with less”。 WBCSD在随后的阐述中强调,生态效率是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其相关投入的综合(eco-synthesis,eco同时表示经济(economy)和生态(ecology)的意思)。这说明,生态效率概念在强调对生态环境重视的同时追求经济效益,均不偏废[7]。因此,生态效率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的军队营区建设与管理的理念、目标不谋而合,是可持续发展的军队营区建设与管理的着力点。

1.2 增量成本分析

可持续发展的军队营区建设增量成本(Military camp incremental construction cost)可定义为,在营区建设过程中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特性所要求的目标,比建设传统营区所增加的建设成本。

可持续发展的军队营区建设所产生的增量成本包括间接增量成本(Indirect incremental cost)和直接技术增量成本(Direct incremental cost)两个主要部分[8]。

间接增量成本主要是指,在完成可行性分析之后,对整个可持续发展的军队营区进行生态规划设计、绿色建筑设计以及采用仿真模拟技术作为辅助设计工具来预测营区建成后的表现的模拟优化等工作费用,建设完毕之后对新增绿色措施的调试费用,以及后期对绿色可持续技术进行相关检测和绿色可持续性质认证的费用[9]。

直接技术增量成本主要包括3部分。一是增加的技术措施产生的增量成本,即从无到有产生的增量成本,这是指设置全新独立的生态技术措施的成本费用,如增设营区太阳能发电系统、中水处理系统等费用。二是强化型技术措施产生的增量成本,这是指通过增加某些技术措施或技术升级换代以提高原有设施技术的生态效果费用,如强化保温产生的费用。第三是新增技术之间交互影响的成本变化,这部分可能会造成直接技术增量成本的增加,也可能会造成直接技术增量成本的减少,不同技术的使用可能导致功能效益的进益,也可能导致功能效益的抵消,例如围护结构的保温性增强之后会相应地降低空调设备的最初投资[10]。

可持续发展的军队营区建设成本(Military camp construction cost)是完成可持续发展军队营区建设的全部成本。基础方案成本(Foundation cost)是指和待评价的可持续发展的军队营区规模相当,符合国家标准及建筑强制性规定的技术设计方案,没有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军队营区相关设计规划、没有使用相关可持续发展生态技术的普通营区的建设成本。从规划设计阶段即确定可持续发展建设属性的营区,可以将符合国家建筑及节能强制规范及设计最低标准的建筑设计技术方案的成本,作为基础方案建设成本,那么其可持续发展的军队营区建设增量成本为可持续发展的军队营区建设成本和建设规模相当的普通营区的最低标准成本之差;在已有成熟建设设计方案或进行节能改造的营区,可将原有的建设设计方案的建设成本,作为基础方案建设成本,那么其可持续发展的军队营区建设增量成本为可持续发展的军队营区建设成本和已有原方案的建设成本之差。

那么可持续发展的军队营区建设增量成本可表示为:

MCICC=MCCC-FC=IIC+DIC

(1)

其中:MCICC为可持续发展的军队营区建设增量成本;MCCC为可持续发展的军队营区建设成本;FC为基础方案建设成本;IIC为间接增量成本;DIC为直接技术增量成本。

设可持续发展的军队营区增量成本为MCICC,间接增量成本为IIC,直接技术增量成本的3种类型分别为DIC1,DIC2,DIC3,可持续发展的军队营区所使用的绿色技术的编号为n。可持续发展的军队营区增量成本可具体表达为

(2)

1.3 增量效益分析

可持续发展的军队营区建设是提高营房保障能力和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工作,它体现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国策。军事性是军队营区以及军事设施最显著的特性,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军队提供了必要的资源基础和军事活动的空间,保证了其所需的资源种类、数量和品质,保证部队战斗力持续生成。此外,规整的军营环境陶冶了官兵尚武的情操,创造“爱军尚武、爱岗敬业”的氛围,有利于凝聚力的增强和战斗力的提高。在建设过程中应突出对安全保卫、战备训练、训练场实验场污染治理等方面的特殊要求。

可持续发展的军队营区建设增量效益(Military camp incremental benefits)可定义为,可持续发展的军队营区与传统营区相比,为战斗力持续生成产生的贡献,部队应急机动能力、反应速度的提高,以及降低的经费支出、能源消耗的减少并且改善环境污染带来的综合效益的总和。

营区的效益成果要在投入使用之后才能开始真正发挥作用,因此可持续发展的军队营区建设的增量效益将在全生命周期的运营使用阶段得以充分体现。

1.3.1 经济效益

可持续发展的军队营区整个生命周期,相对于普通军队营区对水、能源、土地、材料及人员的投入会更低,节约使用的成本。这就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节约保障经费。一方面通过生态的设计理念进行设计,因地制宜降低基础设施的造价,选用合适的新技术、新工艺,大量选用本地材料、高性能材料以节约运输经费和材料用量,降低整体的材料消耗[11]。另一方面,由于选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有效改善环境,使材料和设施设备的损害和侵蚀程度降低,延长建筑和设施设备的使用寿命,也降低了运营维护费用[12]。第三,通过对营区发展弹性的规划,将超前的设计理念和要求融入设计规划方案中,避免日后为达到新法规条例要求而导致的改造费用[13-14]。

经济效益的计算:

第j年第i项相关技术的经济效益BE可表示为

BEij=Lj+Ej+Wj+Mj+Ij+Oj

(3)

其中:j为运营之后第j年;i为第i项相关技术;Lj为第j年可持续发展的军队营区在节约土地方面产生的效益;Ej为第j年可持续发展的军队营区在节约能源和能源利用方面产生的效益;Wj为第j年可持续发展的军队营区在节约水资源和水资源利用方面产生的效益;Mj为第j年可持续发展的军队营区在节约材料方面产生的效益;Oj为第j年可持续发展的军队营区在运营管理方面产生的效益。

可持续发展的军队营区第i项相关技术在为期m年的全寿命周期中的经济效益:

1) 本文以雷达天线举升机构中重载转动副为对象,从装配精度着手研究其可装配性。首先根据重载转动副的精度目标确定了零件的有效公差,然后基于公差分析路径和坐标转换矩阵的方法得到了基于装配过程的累积偏差,最后与零件配合特征产生的间隙进行比较。由此提出了重载转动副可装配性的概念,同时针对装配过程进行了参数化定义,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4)

可持续发展的军队营区在为期m年的全寿命周期中,全部共n项相关绿色技术的产生的经济效益:

(5)

1.3.2 环境效益

可持续发展的军队营区涉及的办公、训练、生活营区的环境效益体现在对水、能源、土地、材料等资源的节约,对新能源的利用,对营区内部环境、周边环境的空气、噪声等条件的改善,以及对营区内部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的打造和优化,提高官兵的生活品质,让官兵喝上放心的水,呼吸上洁净的空气,有利于保持官兵强健的体魄和心理健康,陶冶官兵的情操,增强部队战斗力。对资源的节约产生的这部分效益可归并到经济效益当中[15]。材料生产阶段、营区进行建设阶段和运营使用阶段是CO2的主要排放时期,因此减少的CO2、SO2等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可以视作是对环境的正面影响[16]。

此外,训练场实验场、军用机场、军用港口是重点军事区域,也属于军队营区范围。在进行军事训练过程中驻训部队产生的生活废水、洗消用水,武器装备、弹药等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废物对训练场周边土壤、空气、水体环境会产生不良影响,造成不同程度的空气污染、水体污染、重金属污染。按照军委总部印发的《军事区域专项环境污染治理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全军环保绿化委员会印发的《军队环境污染治理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条例》等法规条例改善、解决军事污染问题,进一步优化营区生态环境,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军队营区建设环境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17]。

环境效益的计算:对于CO2量的货币化,可以利用CO2在碳交易市场中的价格或者处理CO2的成本作为货币化的依据。

环境效益可表示为

BF=F减排+F生态

(6)

1.3.3 军事效益

相较于地方可持续的生态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军队营区具有其特殊的军事效益(Benefits of Military,简称BM)。可持续发展的军队营区的军事效益主要首先包括对营区内住用单位官兵身心健康带来的正面影响以及营区周边居民的认同感;其次是营区对周边区域生态小环境的正面影响;第三是营区内部及外围的配套设施等公共事业对营区驻地城镇的正面影响;第四是可持续发展的军队营区作为一个直观的客观存在,其良好的运行效果可以产生潜移默化、深入人心的影响,将绿色、生态的生活方式植入人们的观念,加速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18]。2006年9月,军队创建生态营区活动已作为全国实行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典型,发挥了表率作用,并且中国军队生态营区创建理论、做法和进展情况,已经列入中美两军军事环保交流的机制性内容[19-20]可持续发展的军队营区的军事效益较难进行量化,因此只能通过定性分析的方式,从营区建设成果是否提高了营区的保障能力、是否减少了军事活动的环境污染、是否为后续可持续发展建设奠定了基础等方面进行判断和评价。

可持续发展的军队营区建设增量效益可表示为

MCIB=BE+BF+BM

(7)

2 军队营区生态效率价值——影响比值模型构建

世界可持续发展商业委员会提出生态效率的计算方法:

(8)

这一公式是价值——影响比值法的理论源头。价值——影响比值法简洁明了的说明价值和影响生态效率的两极是如何对生态效率起作用的。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计算方法和逻辑思路清晰简单,使用方便、范围广。

对可持续发展的军队营区来说,增量成本越低,单位增量成本对应的营区功能的提升越高;增量效益越大,对营区内部和营区周边的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影响(特别是负面影响)越小。依照此基本思路,可持续发展的军队营区生态效率(Military camp eco-efficiency)计算公式为

可持续发展的军队营业员区的生态效率=

(9)

即:

(10)

MCEE的评价不仅适用于单个项目,也适用于对整个营区的评价。

将可持续发展的军队营区建设增量成本和增量效益分解为二、三级指标。通过数据采集、专家打分、问卷调查和计算机模拟等方法可以得到军事效益和环境效益,通过查阅技术资料、统计计算的方法可以得到经济效益。最后将增量成本和增量效益货币化换算为货币单位。

MCEE的值是以1为中心的,可大于、等于或小于1。

2.2 MCEE数值分析

图1中横轴是可持续发展的军队营区增量成本数值,纵轴是可持续发展的军队营区增量效益数值,斜线的斜率表示MCEE的值。

MCEE的值等于1时,表示可持续发展的军队营区增量成本和增量效益相当。

MCEE的值大于1时,表示可持续发展的军队营区增量效益大于增量成本,用较少的成本获得了较多的收益。

MCEE的值小于1时,表示可持续发展的军队营区增量效益小于增量成本,用较多的成本获得了较少的收益。

MCEE的值越大越好。

当MCEE斜率处于MCEE的值等于1以上的区间,表示可持续发展的军队营区的生态效率良好,表示部队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军队营区建设的投入得到良好的回报,这一数据可以作为可持续发展军队营区、生态营区、森林营区评比的一项重要指标。这样的营区建设项目有利于建设经验的总结和相关管理方式和新技术的推广。

反之,当MCEE斜率处于MCEE的值等于1以下的区间,即表示可持续发展的军队营区的生态效率较差,相关投入大于收益。可能没有在成本控制的目标下选择合适的绿色技术,存在盲目的技术堆积的现象(图1)。

图1 MCEE图形

3 实例分析

3.1 项目概况

某营区位于华南某省会城市,近期对营区内一座宽155 m,进深30 m的行政综合楼进行节能改造。该行政综合楼建设的总投资3 580万,总用地面积4 498 m2,总建筑面积21 522 m2,设计使用年限50年。该项目整体建设成本较低,建筑面积工程造价为1 661元/m2。因为此营区其他建筑设施未进行节能改造,此营区的生态效率变化主要由该行政综合楼的节能改造引起,所以将以该行政综合楼的节能改造工作作为生态效率评价的主要对象。

3.2 项目增量成本

根据增量成本和增量效益的分析结果,进行节能改造的营区可将该项目的增量成本视为改造当中新增相关技术措施的成本费用、检验认证费用和前期投入的总和。

该项目的建设增量成本如表1所示。

表1 项目建设增量成本 万元

根据该建筑的建筑面积,其每平方米的增量成本为239.69元。

3.3 项目增量效益

3.3.1 经济效益

该项目满负荷运行的情况下一年的总用电量约为690 000 kWh,其参照建筑的年总能耗为1 803 900 kWh。该项目设置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每年在正常情况下发电70 000 kWh,大约占该项目一年总用电量的10%。因此该项目一年的节电量为1 803 900-690 000+70 000=1 183 900 kWh/年。按每度电1元的价格来计算,该项目一年可以节约电费1 183 900元,约118万元。

该项目经检测记录年平均数据,每年用水总量为15 000 m3,其中用于绿化的水量约1 900 m3,雨水收集系统可回收水约1 500 m3。该项目一年的节水量为1 500 m3按每立方米2元的价格来计算,该项目一年可以节约水费3 000元。

3.3.2 环境效益(表2)

经过综合评价和测量,该项目每年CO2减排1 028.16 t。

表2 项目年绿化固碳情况

深圳排放权交易所(CEEX)2014年2月成交均价为75.85元/t。该项目的年环境效益为

1 028.16×75.85+537.06×75.85=118 721.937元

3.3.3 军事效益

该项目作为营区的行政综合楼,其军事效益是比较模糊的隐形效益在平时难以量化,在此便不再进行具体计算。其主要体现在为工作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人员的日常行政工作效率。通过对模拟指挥大厅和其他训练用房的合理使用,提高了相关部门协同指挥的能力及部门间的默契程度。从定性分析的角度来看,确系提高了营区的保障能力,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表3)。

表3 项目年增量效益

在全寿命周期内,该项目产生的增量效益为130.2×50=6 510万元。

3.4 MCEE数值分析

该项目的

可以得到结论,该项目的增量效益大于其增量成本,用较少的投入得到丰厚的汇报。

可持续发展的军队营区追求生态效率的目的是寻求投入与产出的最佳平衡点。在各种限额的限制下,该项目没有盲目堆砌技术和产品,通过使用本地建材、种植本地植物、优化建筑结构、引用被动式节能技术等方式没有增加建筑成本,反而降低了建设成本;加强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以及改用高效的LED光源、灯具等措施提高了运行效率。该项目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使用恰当的绿色技术得到很好的生态效率,为日后的项目提供了参考榜样。

通过对可持续发展的军队营区的生态效率进行评价,其效果是:

1) 可以总结评估生态营区的成本效益,发挥资源优势,推动环境保护和生态营区建设工作。

2) 提供生态绿色方案的最优化选择,有利于生态营区建设改造的成本控制,实现经费和资源优化配置;

3) 文中提出的产生增量成本的项目所运用的新技术推动了军队营区可持续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发展方式的变革。

4 结论

由于当今社会严重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国家和公众的重视,各行各业都在追求可持续的发展方式,生态文明建设对新时期营区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军队理所应当在保证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能打仗、打胜仗”的历史使命,保障战斗力持续生成的前提下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有所作为。构建军队营区建设可持续发展生态效率评价体系,能够为军事设施建设提供一个积极正面的工作导向,为可持续发展的军队营区建设与管理指引方向。军队营区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和改造承载着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美好愿望,势在必行。

[1] 丽平,田春秀,国冬梅.生态效率——OECD全新环境管理经验[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0(1):33-36.

[2] 刘瑜,覃琳.我国绿色建筑评估标准的发展演变[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2(6):33-37.

[3] 志群,付亚伟.军队综合大学生态营区规划研究[J].科学之友,2010(15):117-119.

[4] 何方,张娟娟.住宅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趋势探讨[J].江西建材,2015(21):50-50.

[5] 邬涓,蔡良才,王治.军队生态营区特征和建设[J].住宅科技,2005(11):14-16.

[6] 高永峰.浅谈绿色生态营区建设监督要点[J].中国建设信息,2011(9):88-88.

[7] 丁孜政.绿色建筑增量成本效益分析[D].重庆:重庆大学,2014.

[8] 张雯,张洪磊.中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2):57-62.

[9] 崔晨华.绿色建筑的成本与效益分析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

[10] 王清勤,叶凌.美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LEED修订新版简介与分析[J].暖通空调,2012,42(10):54-59.

[11] 李先磊.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与节水[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8):75-80.

[12] 李薛.LEED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J].建筑·建材·装饰,2014(24):45-61.

[13] 姜立军.信息化战争条件下我军营区集成化建设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

[14] 崔浩,岳亚军,王卓,等.绿色建筑评估在施工阶段的控制与实施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5,41(2):300-303.

[15] 张伟.国际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及与我国评估体系的对比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2.

[16] 赵沛楠.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困局或可解[J].中国投资,2012(17):78-79.

[17] 高殿森,周从直,敖漉,等.军事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有关问题分析及建议[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04,20(2):19-20.

[18] 刘豪强.坚持以战斗力作为衡量现代营房建设的根本标准[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4):00265-00265.

[19] 姜立军,刘松茯,郭宏斌,等.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现代化营区建设研究[J].建筑学报,2016(1):115-118.

[20] 孟宪锋,杜立超.坚持“营房样子”建设要求,努力提升营房管建水平[J].教育现代化,2015(13):120-121.

ConstructionofEcologicalEfficiencyEvaluationforSustainableDevelopmentofMilitaryBarracks

PENG Yaoa, MEI Quantingb, MI Yanb

(a.Company of Postgraduate Management; b. Department of Military Engineering Management, Logistic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PLA, Chongqing 401311, Chin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ole of the arm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rmy’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re put forward. By introducing the theory of eco-efficienc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crement cost and the incremental benefit of the barracks construction, constructs the value-impact ratio model of ecological efficiency value of army barracks, and probes into the calculation metho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cological efficiency of military barracks construction, and enhanc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military barracks i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work of the barracks.

construction of military barrack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co-benefits; evaluation

2017-06-25;

2017-07-21

彭瑶(1990—),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军事后勤学营房勤务研究。

10.11809/scbgxb2017.10.022

本文引用格式:彭瑶,梅全亭,梅岩.军队营区建设可持续发展生态效率评价构建[J].兵器装备工程学报,2017(10):108-112,160.

formatPENG Yao, MEI Quanting, MI Yan.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Efficiency Evalu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ilitary Barracks[J].Journal of Ordnance Equipment Engineering,2017(10):108-112,160.

E23

A

2096-2304(2017)10-0108-05

(责任编辑杨继森)

猜你喜欢

营区增量效益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错季土豆 种出好效益
导弹增量式自适应容错控制系统设计
提质和增量之间的“辩证”
绿色生态营区建设监督与管理探讨
全现款操作,年增量1千万!这家GMP渔药厂为何这么牛?
信息化在智慧营区建设中的应用
部队“小远散”营区异常声音监控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优化管理模式 提高管理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