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谢淘:“播种”情怀,后生可“慰”

2017-11-14夏镇龙通讯员罗雅彬邓晖发自江西新余

清风 2017年10期
关键词:播种杨梅基层干部

文_本刊记者 夏镇龙 通讯员 罗雅彬 邓晖(发自江西新余)

谢淘:“播种”情怀,后生可“慰”

文_本刊记者 夏镇龙 通讯员 罗雅彬 邓晖(发自江西新余)

谢淘

一位优秀的清华大学博士毕业生,他的人生定位“准星”应该在哪里?是应该继续深造美国做博士后,还是应该留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淘金”,或者是回到家乡从最基层做起?面对这样的问题,相信不少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然而,谢淘的答案让很多人感到意外,他选择了回到家乡与村民打成一片,立志改变家乡贫困现状。

谢淘是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博士毕业生,他拒绝了去美国做博士后继续深造的良机,毅然回到家乡江西,在新余市仙女湖区河下镇任党委副书记。头顶国内一流名牌大学的“帽子”,脚踏家乡的红土地,谢淘是否“水土不服”,他在任上又做出了哪些令人“诧异”的举动,当地的干部群众如何评价他呢?近日,本刊记者前往新余市仙女湖区河下镇,采访了谢淘及部分当地干部群众,从中管窥到了一名“清华才子”的情怀与作为。

“乡下来了个清华博士生干部”

谢淘很忙,很少有全天休息的机会,每天不是下村与村民面对面了解情况,就是在办公室里不停地更新着他一手打造的微信、微博信息,或者是奔走在为寻求解决问题而四处联络的路上。作为一名成绩优异的清华大学博士毕业生,谢淘的基层干部阅历比一般的基层干部多了耀眼的光环,也沉淀了不少基层干部所难以企及的知识含金量。

采访谢淘是提前预约的,否则他难以抽出时间接受本刊记者采访。2017年8月17日,本刊记者来到谢淘的工作所在地——江西省新余市仙女湖区河下镇,他目前的职务是河下镇党委副书记。见到谢淘时,他正在简单而整洁的办公室里草拟一份材料,“巧的是,中央电视台马上就要在仙女湖录制节目,我们镇干部都要为央视节目的录制做一些准备工作。”

中央电视台在此录制“七夕特别节目——‘天下有情人’”,仙女湖区风景秀美,远近闻名,这也是吸引中央电视台在此录制节目的主要原因之一。8月17日,中午时分,谢淘刚匆匆扒了半碗米饭,就接到一个电话。他扔下筷子,向本刊记者说了声“不好意思”,他说,仙女湖那边因为要录制节目,前来看热闹的市民很多,所以需要维护现场秩序,他必须赶过去。几分钟后,他抓起手机离去,“晚上我抽时间接着接受采访吧。”他丢下一句话,转身开车离去。

学业优秀的清华大学博士毕业生与一名基层干部身份的结合,这两种在某种意义上反差很大的身份角色,如今在谢淘身上已是糅合得难以辨识。2015年8月,谢淘从清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后,舍弃了留在北京等一线大都市发展的机会,也婉拒了导师为他申请到的美国留学博士后的深造良机,而是令人诧异地当起了基层干部。

谢淘的选择甚至一度令亲友不解,“放着去美国做博士后的机会不要,跑回家来当个基层干部,这小伙子真的‘不一般’。”一些人的口气饱含着复杂的语调,既像是对谢淘的鼓励与肯定,更像是嘲讽与讥笑。

据《北京青年报》旗下时政新闻产品“政知局”报道,近些年名牌大学生通过选调的方式来到基层已是数见不鲜,每年全国各地都有许多面向各大高校引进选调生的计划,江西省便是其中之一。从2015年开始,江西省面向清华、北大两所高校选调优秀大学毕业生,被分配到九江、景德镇、萍乡、新余、宜春、上饶、抚州等市直部门并到乡镇挂职。谢淘便是其中之一。

2015年8月,谢淘被分配到新余市委农工部农村发展科工作了一个月,离开之后科长钟振勇还一个劲地夸奖:“第一虚心好学,他善于学习农村这块业务;第二积极肯干,能够主动做好工作,而且质量很高;第三个,悟性比较高,没有书呆子气。”此后,谢淘来到新余市仙女湖区河下镇,担任镇党委副书记。

谢淘到来的消息,在安静的河下镇村村落落很快传开,虽然高铁已通到新余,大家北上南下已成家常便饭,对北大、清华博士毕业生已不再有遥远的陌生感,但家乡来了一位清华大学博士毕业生当镇干部,这却是“稀奇事”。“我们乡下来了个清华博士毕业生干部!”谢淘的名字传播率之高、传播速度之快,在当地绝不亚于某个影视剧的当红明星。

谢淘很快与镇干部及村民打成了一片。河下镇党委书记龚小华、镇长陈璟等人都是三十多岁的青年基层干部,都有着一腔热血情怀,与他们共事,谢淘能找到共鸣,“务实、肯干,是镇干部的共性。”谢淘对本刊记者介绍,大家往往为了解决一个问题,忘了下班,忘了周末,常常挤在办公室里讨论到半夜,第二天又精神饱满地投入工作。

“我是江西宜春人,从小就对家乡有很深的情怀与感情。走在这片如今倍感亲切的红土地上,想起当初那个刚刚从校园里走出来满怀着家国梦的自己,感慨良多。”谢淘说,他当基层干部两年时间,时间让他沉淀了很多,但有些东西不曾改变。“最初,我对自己的期许有三个关键词:热情、责任和情怀,这两年中,我也是一直在努力践行自己的许诺。”

谢淘(左一)走访村民

“还是名牌大学毕业生脑瓜子活”

新余市河下镇划江村有一个叫做赤谷山的小村庄,地处仙女湖畔,居住着一百多名村民。村里家家户户都种了杨梅,加起来有一千多亩。这些杨梅树都已经种了十多年,近几年每到端午节后,漫山遍野都是熟透的杨梅,甚是喜人。但这时也是村民们最发愁的时候,家里年轻人多数在外务工,很多杨梅因为来不及采摘而浪费掉。杨梅丰产,村民们却只能“望梅兴叹”。

谢淘刚来到河下镇挂职党委副书记不久,就了解到村民卖杨梅难的现象。怎么才能将杨梅卖出去以解村民的燃眉之急,成了摆在谢淘面前的一道考题。打开杨梅的销售市场,就是帮助村民增产增收,脱贫致富。谢淘的思路很活跃,很快想到了筹备“首届仙女湖杨梅采摘节”,积极推广杨梅品牌,带动杨梅销售。

谢淘的这一思路开了当地先河,可最初提出要办杨梅节时,有些村民并不理解,“我们种杨梅几十年了,没听说过吃个杨梅还弄个什么节的。”谢淘挨家挨户走访,到田间地头询问各家各户的情况,统计村民的杨梅种植信息,同时了解村民的实际需求。

谢淘介绍,在集市上,游客可以试吃杨梅、购买杨梅,也可以跟着村民到他们自家的山上去采摘杨梅。这种模式与以往村民自己摘了杨梅挑出去卖有很大的不同,而且游客主动采摘的杨梅销售价格也略高一些,于是村民们对谢淘的想法感兴趣了。“还是名牌大学毕业生的脑瓜子活,点子多。”

通过多方努力,谢淘策划的第一届杨梅节成功举办,杨梅的收成相比往年大幅提升。“大家在第一届杨梅节活动月的收入,少的三四千元,多的近两万元。这对于部分村民来说是一笔很可观的收入。”一位在附近的镇干部插话说。

今年,在筹备第二届杨梅节时,谢淘更加注重村民们的想法和意见。他经常跑到村里去向村民了解情况,在祠堂组织村民开会,为了尽量不耽误村民们的日常劳作,开会的时间也多是定在晚上八点多或凌晨五点多。慢慢地,村民形成了一个相对统一的意见,虽然各家的杨梅山分散在各个地方,但却可以在区位交通便捷的一块场地,集中规划一个杨梅集市。

村民也对于杨梅集市的摊位布置、品质保障、价格定制达成共识,这样整个市场就能慢慢搭建起来,规范起来。

第二届杨梅节伊始,谢淘撰写了一篇“世间情动,不过仙女湖畔Ta的杨梅”的推广文章在微信朋友圈广泛转载,文中有31位杨梅种植户的联系方式及微心愿,愿意帮助他们的市民可以与他们直接取得联系,也可以来到杨梅集市品尝购买,此举进一步带动了杨梅的销售。为方便市民购买杨梅,谢淘在河下镇发起了“党建+电商扶贫”助农行动,开展同城杨梅网络预售,提供党员志愿者义务送杨梅上门服务。

谢淘说,今年第二届杨梅节期间,雨水很多,不利于杨梅的采摘及销售。一场大雨后,大部分杨梅都烂在树上,烂在地里,甚是可惜。了解这个情况后,他积极帮村民寻找新的出路。

一次偶然的机会,谢淘在村民家喝到了他们自酿的杨梅酒。这种酒入口绵柔,带着果味的酒香扑鼻而来。村民告诉他,因为杨梅保质期短,烂在树上可惜,只好做成杨梅酒;这些杨梅都没打过农药,酿的酒口感很好。这时谢淘产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不帮村民们卖杨梅酒?

于是,谢淘开始鼓励村民把杨梅制酒销售。但是,制作杨梅酒需要准备沽酒、冰糖等原材料,同时需要进行产品包装及营销。为了筹到购买原材料的钱,批量制作,谢淘开始在网上发起众筹。一篇“他曾是清华博士,返乡酿酒拯救滞销杨梅”的推广文章,在短短一天时间内获得了五万多点击量。

谢淘的点子远不止策划杨梅节、卖杨梅酒,他在河下镇工作期间,以快递的方式将新鲜杨梅“生鲜速递”,销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利用一线城市的人脉资源发起众筹,筹集资金做公益活动;第一个以微信公众号的方式推广、参与策划仙女湖的旅游名片,其中油菜花节、“人居河下”“河下有爱”等活动就赢得了很好的反响;他还帮助市委农工部推出了“新余美丽乡村”的微信公众号,不到两个月,粉丝突破一万多人……这些都是他的点子,也很好地折射出具有现代知识结构的基层干部对地方发展的推动作用。

“不要忘记当初为什么来到这里”

谢淘分管的工作比较杂,也比较多,主要包括中心镇建设、旅游、宣传、信息化、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他还挂点江口村委。多而杂的工作,点多面广,这对刚从象牙塔里走出来的高材生而言无疑是挑战。“如果没有理想与情怀,如果没有坚持与操守,作为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生,是很难适应基层工作的。”一名熟知谢淘的干部如是说。

挂点江口村委后,谢淘习惯了清晨从镇上慢跑几公里,去看看井边浣洗的村民,看看地里的油菜出了新芽。他坐下来与江口的几任村干部聊这里的历史,与村委干部聊环境卫生整治、猪场关停、油菜花种植等工作,与全体党员聊党的信仰,从各个方面积极地推动江口中心示范村的建设。

谢淘的适应能力很强,成长也很快,他在一篇自我总结中写道:“中心镇建设的工作,让我学会了如何用宏观的视野去审视一个地方的发展;中心村建设的工作,让我学会了如何用基层的语言去促成一个村庄的改变;乡村旅游的工作,让我学会了如何用创新的思维去拓宽工作的维度;宣传信息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让我学会了如何用真心的付出去架接心与心的桥梁。”

像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生一样,谢淘在闲暇之余,更愿意寄情于字里行间,他经常写一些在基层工作的心得体会。看书、写字、跑步、打球几乎是他的全部业余生活内容。

谢淘回忆,刚上清华大学时,他问父亲:“我考上清华了,实现了咱们家一个阶段性的家庭梦想,你对我有啥期待吗?”父亲说:“不要有压力,自己过得开心就好。”但在清华大学的那些年,他意识到,自己一个人过得开心或许并不难,难的是让更多的人过得幸福。“于是我毕业后选择去尝试更难的这条路。”

谢淘对本刊记者说,转而投身到脚下的这片红土地,令他选择扎根基层的原动力是一份热情,“我想,这是对我们脚下这片广袤土地的热情,是对这片土地上勤劳朴实的老表们的热情。”

“我觉得重要的一点,就是‘不忘初心’,不要忘记当初为什么来到这里,不要忘记脚下的这块土地,不要忘记身上的这份责任。”谢淘在入党志愿书中,满怀感情地写出了他的心声。

谢淘的大学导师是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易,为著名国学大师钱穆之女。钱易一直关注着谢淘到河下镇后的发展与作为。当看到谢淘的努力与付出时,导师钱易院士称赞他“后生可‘慰’”,并在写给谢淘的一封邮件中说:“有你这样有理想有斗志的晚辈,是我的幸福。从基层做起,你一定成为理解人民,能够带领人民走向美好明天的好干部。”

猜你喜欢

播种杨梅基层干部
满树杨梅红欲然
有坑没萝卜,有人留不住 不能让基层干部“心不安”
基层干部为何“左右为难”
杨梅
基层干部“累”在哪里?——应当累在服务为民,而不是形式主义
一些基层干部“血不再热”
腊月杨梅红
杨梅
浅析棉花高产栽培技术
舒玛栎轻基质容器育苗技术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