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纪实二则
2017-11-14李登科
李登科
“有6个人就在我们家”
——李国平心中的“脱贫账本”
2016年12月31日晚7时,笔者与李国平一家端坐电视机前,收看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新年贺词。看完电视,李国平心中荡漾起阵阵暖流:“习近平总书记的贺词讲到我们心坎上,温暖我们的心田。习总书记说‘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一年来,又有100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1000多万脱贫人口中,有6个人就在我们家。”
李国平心里揣着想法:“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着我们,我们用‘脱贫账本’向总书记汇报。”
李国平一家6口人都是彝族,是牟定县凤屯镇凤屯村委会西沙郎村的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他家为什么贫困?原因有二:一是因病,二是因学。
李国平读到初二时因家庭贫困辍学。后来,他成为凤屯村委会各拉么村小的一名代课教师。1994年开始,自己一个人教一、二、三年级复式班。当时,一个学校只有一个老师,他一个月领86元的工资维系着整个贫困家庭。两个女儿勤奋好学,读完小学读中学,上完中学考上大学,这让夫妻俩满心欢喜,但孩子的学费、生活费更加剧了一家的贫困。2013年大女儿周敏考上云南大学的研究生,加之父母亲常年多病,到2014年全家欠债36000元,2016年小女儿周玲也考上大学。两个女儿的读书梦促使李国平背上行囊,外出打工。
在辞旧迎新的时刻,2016年心中的“脱贫账本”让李国平心潮澎湃,同笔者算了四笔账:
第一笔是教育脱贫账。
两个孩子能够圆梦大学,靠的是政府和社会爱心人士的支持,政府提供助学贷款,团县委等单位发放助学金,扶贫挂点单位县统计局和社会爱心人士捐资助学。2016年3月,县民政局为他的两个女儿发放城市低保,每月每人360元。
第二笔是务工收入账。
夫妻俩尽管是在架铁塔的工地上做杂工,但李国平人老实、勤快,每月3000元工钱,妻子2300元的工钱,到现在已干了8个月,收入42400元。
第三笔是产业脱贫账。
政府扶持李国平家产业扶贫款10000元,买了2头能繁母猪和1头种猪,让父母亲在家搞养殖,到2016年12月底,卖仔猪和肥猪收入6000元。今年,收入将突破10000元。
第四笔是政策兜底脱贫账。
他家享受到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全年3000多元;享受到了能繁母猪补贴、生态效益补贴、良种补贴;参加了“新农合”、“新农保”。
“不能等着脱贫,我要带头苦干实干,率先脱贫。”说罢,现已还清欠债、走在脱贫奔小康路上的李国平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要不是党,我这辈子就是住土掌房的命
在笔者跑村的时候,看见这么一副特别醒目的对联:“政府决策真正好,扶贫结对功德高”,横批是“共产党好”。它贴在牟定县凤屯村委会伍纳本村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左如平家新房的堂屋门上。
左如平家的新房有两层,共160平方米,有一厅五室一厨一卫,屋内宽敞明亮,新购置的沙发、电视、电冰箱摆放得井然有序。左如平坐在软沙发上,细细端详着屋里的一切,只见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感慨地说:“以前我家住的是烂土屋,家具也没个像样的,想不到我家、我这辈子还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要不是党,我这一辈子就是住土掌房的命!”
左如平家五口人,大儿子在部队当兵,小儿子还在念初中,老母亲今年82岁了,家里生活十分困难,以前的左如平在村里是出了名的“酒仙”,上顿喝,下顿喝,天天喝,年年喝,醉了没有力气干活,时常在家睡大觉,家里的一切大小事务都是他的妻子在操劳。三代同在一个屋檐下的日子,让这一大家子苦不堪言,生活的艰辛让他们从来不敢奢望能有一间像样的房子居住。
去年牟定县统计局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工作队进驻凤屯村委会,挂点扶贫联系左如平家的县统计局干部刘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就在2016年4月26日牟定县委、政府印发《关于牟定县脱贫摘帽安居房建设建档立卡贫困户建房补助资金及贷款等相关政策进行调整的通知》的当天下午,刘金到了他家,给他讲政策,千方百计动员他家想办法购房或者建房。刘金说:“现在我们县为了像你们这样更多的贫困户能够住上新房,把购房建房补助政策调整为只要你们把原住房拆除,到县城购买房子的每户补助8万元,在乡镇中心村集中搬迁安置的每户补助7万元,分散插花安置的每户补助6万元。实施异地搬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可以向云南省农村信用社申请6万元内的免担保,无抵押的政策性贷款,农户不再承担任何利息,贷款期限最长可达20年。”
左如平听了,心里好激动,他又喜又忧,喜的是国家扶贫政策这么好,忧的是他家里拿不出多少钱。在县、镇、村干部的多次动员关心下,2016年冬月的一天,天刚蒙蒙亮,左如平的家已是彩旗飘飘,灯笼高挂,他的五口之家搬进了政策支持建盖的新房啦!他站在新房前,看着大红对联,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如今,在县统计局,凤屯镇党委、政府,凤屯村委会的帮扶下,左如平的家除了焕然一新,还迈上了脱贫的“快车道”,养起了2头牛和5头猪,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4000余元。生活又重新走上了正轨,正向着致富之路前进。